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蜀国的未来会怎样?

邪恶V叔


如此一来,蜀汉就没有未来了,甚至立即就会走向灭亡。在今天,很多人对“三国”有个误区,他们想当然的以为“三国”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打破平衡性。然而,在事实上,只有吴蜀两方互相依存,所谓的唇亡齿寒,也单指吴蜀两方。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因为有两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有一家和另外两家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蜀汉和东吴,都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尤其是蜀汉政权,打出的旗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而吴蜀联盟的政治基础,则是“诛灭曹贼,兴复汉室”,虽然后来孙权也称了帝,但两家的根本利益一致,都要消灭曹魏,都不承认曹魏。同理,曹魏也不承认蜀汉和东吴的合法性,在曹魏政权看来,它是汉朝的合法继承者,而蜀汉和东吴,都是地方割据政权,所以曹魏打出的旗号叫“扫除叛逆,一统天下”,而一旦将蜀汉和东吴定义为了“叛逆”,则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在战争这条路上走到黑。

因此,站在蜀汉政权的角度来考虑,他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讨伐曹魏,则曹魏就会讨伐蜀汉,只能选择北伐,而东吴其实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向曹魏称臣,阳奉阴违。可孙权憋不住了,他也称帝了,而在此之前,曹魏和东吴早就撕破了脸,两家的矛盾早已不可调和。所以说,东吴也只能选择和蜀汉联合,共同对抗曹魏。

在这种情况下,就诞生了三个“政治正确”,其一是蜀汉政权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依然来自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定位,因为这是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来源,蜀汉认为自己继承了大汉,那么既然你继承了大汉,就不能选择偏安,必须夺取长安和洛阳,这是汉朝的象征,如果手里没有长安和洛阳,则坐实了“地方割据”的名分;其二是东吴证券的“吴蜀联合,共灭曹贼”,在孙权称帝后,诸葛亮打出了“二帝并尊”的旗号,实际上是将汉朝的法统一分为二,吴蜀两家各占一半,到时候平分曹魏的江山,但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他们依然处在“大汉”这一政治框架下,只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只占有“大汉”的部分地盘;其三是曹魏的“扫除叛逆,一统天下”,在曹魏看来,既然自认为继承了大汉,那么就应该统治所有的汉朝领土,而不是只保留半壁江山,所以曹魏也要证明合法性,就必须要消灭另外两家。

蜀汉和曹魏,都需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政治正确”,却是在根本上不可调和的。最终的结果,要么只剩下蜀汉和东吴两家,要么只剩下曹魏一家。蜀汉如果想休养生息,他们就必须放弃汉朝正统,因为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是依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你只要选择休养生息,那么就等同于偏安。

要知道,蜀汉和曹魏是不能谈判的,而蜀汉一旦放弃这个合法性,那么蜀汉政权也就不存在了,就必须要改组,比如说放弃汉朝的称号,由益州本土人建立一个叫作“蜀国”的政权,这就和东吴政权的性质一样,都是在“大汉”这一框架下单独分出的政权,而不是代表整个“大汉”。

假使曹魏同时承认了“蜀国”和“吴国”,并且宣布“三帝并尊”,那么魏蜀吴也就能够实现几十年的太平。可问题在于,这只是个空想,首先蜀汉政权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合法性,蜀汉集团也不会主动降级为地方政权,依然坚持代表整个“大汉”;曹魏也不可能接受“三帝并尊”的局面,他们要的就是一统天下。如此一来,魏蜀吴三方不可能实现和平,蜀汉也不可能偏安。


图维坦


如果有玩即使战略游戏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很好理解的。比如《魔兽争霸》或《星际》中,人家有十个矿,你只有一个矿,但是你有地利优势,前期人家不会马上来打你,你是选择等慢慢发育好肛一波,还是派出精锐部队去骚扰偷资源呢?

实际上诸葛亮也并非盲目北伐,第一次北伐时还是有很大希望的。那时曹魏都认为刘备已经死了,蜀汉已经没有可以发起战争的人物了。结果突然传来诸葛亮北伐的消息,当时曹魏朝野上下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人心惶惶。

而西北地区,曹魏控制力比较弱,军力不多,而羌人实力较强,马氏家族又在西域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陇西城池纷纷归降。

可惜街亭之败把打好的形式都丢了,之后的北方曹魏已经有防备,就比较难有作为了。

但是诸葛亮还是要北伐,因为不北伐就意味着等死。而且北伐还有以下的目的:

第一、诸葛亮每次北伐并不是单独行动,和东吴之间都是有配合的。等于给曹魏在西北和南方同时开了两个战区,增加了曹魏指挥,兵力和粮草调配的困难,并且分散兵力。可惜的是东吴方面每次打的实在不敢恭维。

第二、诸葛亮每次北伐的战场都是在曹魏的领地,即保证了蜀国后方可以安心生产,而魏国战场周边的“矿”等于就废了。尤其是直接受到威胁的关中及长安地区,是曹魏的核心地带。

第三、一旦运气好成功了,控制了陇西和长安,就可以直接面对曹魏的首都洛阳,对于曹魏政权是有颠覆性的影响的。很可能造成曹魏内部的动乱,让一些人和势力蠢蠢欲动,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一旦天下有变的局面了。

第四、即使后期攻陷长安已经很难,但是诸葛亮在每次北伐的过程中,都会向蜀中迁移人口和资源,弥补蜀汉自身资源人口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偷矿”了。

第五、北伐不是说闷声不响的两边打来打去,每次都是有政治口号的,诸葛亮每次北伐一次就等于宣传一次“匡扶汉室,克复中原”的口号。就是质疑曹魏的正统性,不然时间长了人们印象就会变成曹魏是正统,你蜀汉是贼寇了。

第六、连续的北伐可以团结蜀汉内部,转移矛盾。如果不北伐选择休养生息,蜀汉还没强盛起来,内部的各种问题就会迅速爆发,也没有可以调节益州本土派和荆州派系矛盾的方法了。

第七、如果不北伐的话,随着早期刘备留下的人才逐渐死去,蜀汉的军事实力会快速衰弱。而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将来难有作为,益州本土派的偏安及投降主义也会抬头。最终的结果就是曹魏伐蜀的时候,就是大家比赛投降的时候。历史上和蜀汉类似的势力,成汉、前蜀后蜀,除成汉稍微抵抗下坚持时间长点,前后蜀基本上就是一路投降,都是六七十天就灭国了。


Rick潘维镛


对于蜀国采取生养休息,蜀国未来会怎么样?对于这个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蜀国采取休养生息,蜀国在诸葛亮有生之年不会灭亡,蜀国完全可以利用蜀国的地理优势守住蜀国,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必将快速灭亡,因为蜀国后期只有诸葛亮一人承担政治家、军事家、治军家。诸葛亮一旦灭亡,蜀国在治军、军事、政治方面会大打折扣,再加上蜀国士兵没有实战经验,灭亡必定加速,有人说费袆、蒋琬都是治国能成,他们都只是比较普通的人才,还算不上政治家,姜维事实,蜀国更是没有一个能人,这样的国家只有姜维一个人苦苦支撑罢了,这样的国家已经名副其实的亡了。

其次,蜀国的人才决定了蜀国不能采取生养休息,因为蜀国根本没有人才,蜀国不是生产人才的地方,中国中原才是人才聚集地。有人说蜀国没有人才是因为诸葛亮限制人才的发展,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诸葛亮是非常会用人的,在蜀国提拔了很多人,而是提高蜀国人才的最大限度使用,是有用的人才都被提拔上去了,这是蜀国政治制度决定的,不要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就说诸葛亮不会用人,马谡其实并不是演义里面说的那么没用,是非常有才的一个人。对于诸葛亮用人有兴趣可以去看诸葛亮治蜀,会告诉你答案的。时间越久蜀国和魏国的人才差距会越来越大,灭亡就会更快。这就如同十年前的中国和日本相比,再看看现在,一个大国和小国的发展对比。

再其次蜀国的军事力量不允许蜀国休养生息,大家可以看看蜀国后期的军事力量,蜀国总兵力也不过15万,能调动的最多也不过10万,诸葛亮北伐基本都是带五万左右,最后一次北伐带动蜀国全部兵力10万,其余的兵力需要守后方和东吴,不能调动。而魏国呢司马懿带领的现成军队就在15万到20万,还能调动边境的40万大军,说明魏国的总兵力超过60万,东吴兵力是超过20万的。在加上蜀国的粮草跟不上,出兵困难,军事力量不足,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如果不以攻为守,显示自己的强大,让其他的国家再发展蜀国灭亡更快。三国后期蜀国的名将只有魏延和姜维,姜维都还是魏国的,而魏国呢,王双,郭淮,曹真,张颌,司马懿等等很多。如果时间再久蜀国领兵打仗的将领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也没有了!

最后,蜀国如果休养生息,那么时间久了,蜀国将士都没有实战经验,这样的军队到时候守都守不住,蜀国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都被刘备败光了,诸葛亮北伐带的军队都是些新手,如果不是诸葛亮会用兵,这些新兵岂能是魏国军队的对手。蜀国后期,邓艾攻入成都,守城将士直接投降,为什么不打,打不赢还可以守,邓艾粮草跟不上,守个几天邓艾军队就会不攻自破,为什么不守直接投呢?一蜀国内部士兵没有将领会带兵作战,二蜀国内部士兵没有实战经验,三蜀国内部士兵吃喝玩乐惯了,不想白白送死。这样的蜀国军队能打仗吗?说打,诸葛瞻一打全军覆没,一个三十年从未打过仗的人,能打的赢邓艾吗?在这种弱势下应该守,却还要正面打,一看就不会用兵。不北伐蜀国军队将不能打仗。

综合上述蜀国无论如何都得北伐,不说诸葛亮为了国家也好还是为了自己利益也好,还是为了报答刘备也好,蜀国的坏境决定蜀国不能生养休息!


汐水柔情


诸葛亮的北伐,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极有必要的举措,为大家试析之。

四川山川形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自古以来每逢战乱川地必割据。秦末有刘邦,汉末先有刘焉、刘璋父子,后有蜀汉;两晋南北朝先后有成汉,谯纵,萧纪,王谦;五代十国有前蜀、后蜀;明末有张献忠,民国还有刘湘、刘文辉等等。

纵观四川的割据政权,你会发现,其中积极进取,有统一天下之志的政权只有两个,即刘邦和蜀汉,除了它们,其它四川政权几乎都不思进取,以为地势险要就高枕无忧。可惜只要有一个势力统一中原,四川割据势力往往就是第一个被拿下的,没有例外。甚至没有一个四川的割据政权寿命能比得上蜀汉,更不用说跟汉高祖比了。 所以,诸葛亮北伐,积极进取成功率可能有50%,而守着四川等死,失败率100%。所谓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罔顾民生的说法,在历史上已经被打脸过一万次了。

再看当时的天下大势,刘备得蜀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整个天下,魏占其半,剩下的地方,吴国又占了大半。人口方面曹魏是蜀国的近六倍,吴国少点,也有蜀汉三倍左右,其他什么财政收入、军队、耕地面积那更是比都不要比了。更不用说刘备夷陵之败,蜀汉精锐几乎被一扫而光。


敌我差距如此悬殊而且双方没有战乱的情况下,让蜀汉和曹魏关起门来比发展?怕不是石乐志。如果诸葛亮不北伐,不就食于敌,不通过北伐练兵,不去努力破坏当时是全中国最大产粮基地的关中地区,而想着跟曹魏比和平发展,恐怕无需等到邓艾偷袭阴平,曹真第一次伐蜀时就已经亡国了。

孔明北伐的目的很明确,不停的在关中、西凉地区制造紧张,削弱曹魏对关中地区控制力,最终拿下关中这个真帝王基业。此外,从秦代开始一直到唐朝,关中地区一直是天下第一粮仓,而诸葛亮对关中地区发动的连年战争,让这个最大的粮仓不仅无法给魏国产粮,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魏略》甚至称诸葛亮北伐导致魏国人民“面有菜色”。

此外,《隆中对》里诸葛亮所言“天下有变”也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你“天下无变”,我就给你打出一个变来。曹魏得国不正,统治基础本就不牢,在诸葛亮连年北伐下,

司马懿通过抵御蜀汉掌握兵权,逐渐进化为权臣,最终谋朝篡位。

“诸葛一生唯谨慎”,是因为他知道蜀国赌不起。强行弄险的赌博魏晋可以玩,但蜀国手里资本太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历次北伐都是如此,无论胜败,除了第一次马谡失街亭有一些损失,其他几次北伐蜀国损失都非常小。诸葛亮是自古军事家中最善于计算得失的,亏本生意绝对不做,他北伐的战略一句话概括:“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可惜他的继任者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他的战略(要么如蒋琬、费祎基本放弃北伐,要么如姜维九伐中原却不知计算得失),如果继承者们有能力理解诸葛亮的格局,在魏晋政权更迭,局势动荡之时蜀国还真是大有机会。

最后,双重标准是不好的。隆美尔失败了被吹成盖世军神,而诸葛亮在敌我强弱悬殊比他更大,战果却比他强的情况下被一大堆人称为不懂军事,令人呵呵呵。

讲道理,中国冷兵器时代,除了孙子吴起白起韩信李靖岳飞戚继光等寥寥数人,还有谁有资格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老贝


你们这些人啊,想让德国不要招惹毛子修生养息,想让日本不要招惹美国修生养息,想让拿破仑不要东征修生养息,现在又想让诸葛亮不去北伐修生养息,历史的车轮在碾你啊,哪有那么多修生养息?悟空全是这种问题了嘛?


问一遍这就好了,还没个问几十遍,拜托合并问题功能改进下好吧。

话归正题。

诸葛亮什么人呢?善于内政建设,后勤计划,排兵布阵,但是你说他激进嘛?非也,孔明一生谨慎,在用计的基础上其实也十分保守,空城计和上方谷都是演义编撰,说到军事才能他是有的但是也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级别。

这样一个集智慧与谨慎之人,能比一千八百年后的我们看不清局面?能贸然出手?

当然不会,然而他还是一次次的出祁山,不停攻伐,这说明除了北伐已经无路可走了。

三国三国并非真正的三足鼎立,若是真的三国实力差不多那离统一也没多少年,真正的三国是两弱打一强,偏偏蜀国就是最弱的那个。

于是孔明只能以攻代守,魏国虽强,但是兵力要把守多个方向,蜀国虽弱但是入川之道进可攻退可守。

孔明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兴复汉室的正统标签,而一次次的北伐就是确保这个武器不会生锈。

前面有公孙述,后面有孟氏的蜀国,你看看,在四川能偏安一隅,但是等着战乱带来的伤痕逐渐褪去,北方政权仍然会以席卷天下之势一统天下。

诸葛亮目光长远,只能放手一搏,趁着曹魏刚刚建立,汉臣犹在,曹魏实力一天天变强,诸葛亮也没得选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区的哈士奇


诸葛亮北伐是大战略!是一个优秀政治家军事家必备的眼光说诸葛亮北伐错误,甚至失败的,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就五纵的喷子别有用心的而已!

刘备死后,曹魏立刻就出兵五路伐蜀!修生养息?你想的挺好呢?在蜀汉和曹魏各自的眼里,谁承认对方都属于否定自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非一国灭亡,否则战争不会停止!蜀汉不打曹魏,曹魏也会进攻蜀汉!

!你想修生养息的前提是曹魏也修生养息,就资源来说,蜀汉比得过曹魏吗?就治国来说,诸葛亮是高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平发展下去只会让曹魏在国力上越拉越远!到时候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作为一个顶尖的政治家战略家,诸葛亮会允许这样的态势形成吗?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的北伐是成功的!只是要看战略目的即可!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的抱负是帮助刘备恢复汉室,统一天下!而夷陵之后,战略目标还会和隆中对一样吗?不可以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吗?

夷陵之后刘关张以亡,蜀中人才凋零!诸葛亮的第一战略目标就是先保蜀汉平安,才能行成真正的三国鼎立!但曹魏伐蜀的主动权在手里,或战或不战要看曹魏脸色,想修生养息,稳定的环境从哪里来,曹魏会送给你?

能保蜀汉平安,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动出击,让曹魏不敢正视蜀汉!

而主动出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造成曹魏内部出现问题!试问,如果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家如何做大?如何有后来的高平陵?曹魏政权如何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实质灭亡的政权?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诸葛亮太忠心,操劳过度,去世过早!如果再有10年寿命,司马家未必敢发动高平陵,那曹魏内部会更加混乱!蜀汉就会更加稳如泰山!

所以说,所谓的诸葛亮不北伐,而修生养息,那是根本不靠谱的说法!至于谯周那种只为自己富贵打算的小人,在事后说出什么话都没必要当真!




榕雪


诸葛亮当时如果不北伐,而是选择安安静静地在蜀中谋发展,那样的话迟早也是个死,恢复汉室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首先,当时的曹魏统一了北方,全国的精华部分曹魏占了大部分,你蜀汉想和曹魏拼发展?开玩笑吧。

其次,有人可能会说等到魏晋换代中原有变时再进行北伐,机会会更大,这就更是无稽之谈。

如果没有诸葛亮隔三差五的北伐,司马懿能有机会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怎么去颠覆曹魏?中原还会有这个大变吗?

再说了,真的等到那个时候,诸葛亮还活着吗?那时候北伐更难。


金刚菩提浅谈


益州地广人稀,易守难攻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诸葛北伐每次都是粮尽退兵,而曹魏占据中原,坐拥八州,皆是富饶之地,不打仗拼发育,怕是石乐志

其次,益州是不产马的,而骑兵是古代的战斗机,在合理作用下,一骑抵十卒并不夸张,产马重地幽州,冀州,雍州都是曹魏的,非要休养生息,就算一鼓作气破了陈仓,拿下长安,之后如何,怎么在平原上打败数十万铁骑

第三,诸葛年事已高,蜀汉的三大政权,元老派已经死完了,荆州派全靠诸葛撑着,诸葛死后必然被打压,而益州派大多想偏安一偶,慢性死亡罢了

所以诸葛北伐是必要之举,进则九死一生,退则坐以待毙


破碎轨迹


谢邀,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蜀国的未来会怎样?

这个问题首先要以当时的情况条件来展望蜀国未来,如果诸葛亮不北伐的话,以蜀国大力生产休养生息,加上诸葛亮的治理能力,可能蜀汉会迎来一波盛世,虽然蜀国资源不多,但蜀国人口也不多,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加上对外贸易,那样诸葛亮就会成为霍光辅政的气象,在边境加强防御的情况下,在培养出一代明君,蜀汉延续百年不是问题。


夏有凉风61


玩完。三国中魏相当于正统,虽然在皇权上蜀挂的屁帘有合理性,从实际上看,魏地处中原,汉文明发源地,人口多,科技发达(相对吴蜀),当时的吴蜀就是蛮夷之地,停下来搞建设,就是让魏不战而胜。吴蜀之中蜀是最弱的,只能攻势防御,骚扰一下。后面的情况也证明了,魏人才辈出,邓艾,钟会,司马家的等等等等,蜀只能用廖化做先锋,吴国也是人才寥寥,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问题,中原比边疆人才要多,从古到今,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