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髮香散得匆忙
這種說法有多荒誕,聽我簡單分析。
第一、漢語其實是由書面語演化而來,它一開始就是高度濃縮的精煉語。漢語是伴隨漢字產生而孕應而生的,漢字歷史再悠久也不可能超過語言的產生。所以漢字產生前就有語言,而那個語言並不是漢語。這也才能解釋,中國各民族有關聯,但語言缺完全不同的原因。黃種需要最普遍的就是類似苗語、泰語那一類語言,連芬蘭語都有那個味道。這也才能解釋,羌人語言與漢語之間的差異。因為漢語是周代有組織學習雅言,也就是書面語的結果。這也才使得漢語裡各地俚語眾多,也才有了方言。俚語就是黎語融入漢語的結果,然後再簡化語音再造字。
第二、泰語之類語言雖然不是漢語,但擁有相當多的漢語詞彙。因為他們是商代主體民系,對書面漢語也有掌握,只是沒有全面學習使用。在各民族裡都有漢語詞彙,在全世界同樣如此。所以語言學家研究了漢語後驚呼,漢語是伊甸園初音。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很多語言的本音本意是漢語意思。因為漢語是上古多種族齊聚中國,碰撞出來的書面語。很多語音是以各族群語音稱呼、動物圖騰作為基礎符號諧音拓展的。比如狄為白人,因為曾經時對手。所以敵人。又因為白種母親會提著嬰兒的腳在水裡洗嬰兒鍛鍊嬰兒,所以有了提的意思。
第三、書面語與口語本身可以重合,也可以獨立。任何國家語言做文學創作都會出現書面表達形式的語言。而漢語書面語則更加具有獨立性,既可以完全獨立作為書面語,又可以因為其中精彩詞彙用作高級口語。書面語的韻味和精煉、巧妙不是大白話能替代的。我們今天高端組詞能力很低,因為我們大白話裡那些詞彙字詞不足以組出優質詞彙。失去文言文基礎後的現代中國人,語言變得很粗鄙。
第四、尤其普通話更是大白話裡最簡單的一種語言,裡面缺失了方言裡的眾多古漢語詞彙。尤其動詞,漢語是非常豐富的。同種含義有無數的字可以表達,但普通話就很單一。單一的結果就會變成感情色彩表達很單一缺乏層次的語言。寫作很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各種同義詞,以此來表達細微的情感色彩變化。所以具有豐富情感色彩的方言區往往能出好作家,就是這個道理。但如果文言書面語掌握得好,可以克服你的方言區語言的弱勢局面。也有助於你的說話能力的提高。因為你能有無數精巧的詞彙脫口而出。
第五、今天的語文僅僅算識字課,不僅達不到文學課水準,甚至連語言課都不算。方言裡的古漢語詞彙大多被誤認為沒有字詞,所以漢語精華更加快速地在流失。普通話普及只是為了克服方言區的交流困難,但失去文言文學習這個補充,等於我們積澱了幾千年的東西很可能會很快丟失。
今天的語文教育遠遠不如舊時代的私塾教育,這是鐵的事實。主要原因是白話文發展之初使用了西式語言的教育方法,過分強調語法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內容浪費了時間。所以不僅不應該忽視文言文,而是應該反過來,以經典文言文為重點,優秀白話文為補充。廢除語法教學,尤其什麼被字句、把字句這類低級課程。文學教育,應該是著重語言色彩、語境情景,而不是思想。又不是政治哲學課。
國病
孫虛白
文言文最大的作用就是淘汰你這種人。
因為買菜用不到函數、幾何,於是高喊數學滾出高考;因為搬磚用不到英語,所以支持英語滾出高考;因為做個鍵盤俠不用懂編程、洋流、置換、遺傳規律和磁場受力分析,所以信息、地理、化學、生物、物理學得差也無所謂。但是有助你成為一個優秀的噴子的歷史、政治你學好了嗎?有助於你線下約架的體育你學好了嗎?有助於你撩妹的藝術你學好了嗎?有助於你成為一個正常人的心理課你學好了嗎?
目前國家為中學生設計的課程都是成為一個現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知識。為了照顧地區教育不平衡,課程內包含的知識量和難度都是按照讓每個學生都能畢業的程度去制定的。換句話說,一個正常考進高中的學生應該百分百能正常畢業。
而語文課程所選取的文言文都是歷朝歷代文質俱佳、且難度中下的文本。即使沒有老師教,正常中學生通過課下注釋和課外輔助資料也能順利自學。比如我們從《孟子》中摘一段理解難度低的《王顧左右而言他》進課本兒,又不是要你學整本《孟子》。
你覺得文言文毫無用處,要麼是你學不會,要麼是你不知道怎麼用。
學不會說明智商低;不知道怎麼用還是因為智商低。
而造成你智商低的根源在於你始終用“有用&無用”的思維在衡量知識。
拿“有沒有用”來衡量知識,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思維。實用主義思維的顯著特徵就是急功近利。事實上,實用主義者眼裡的“沒用”,實際上是沒有直接的“用”而已,也就是你沒有直接靠這些知識賺錢罷了。但在生活中間接用到數學、英語、文言文的地方數不勝數,更何況每一門學科都在潛移默化地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可以說,所有的學科知識都是“無用之用”。
哦,抱歉。以題主的價值觀和智商恐怕不百度無法知道“無用之用”的意思和出處吧?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謝謝!現在文言文只能說對你用處不大,對別人用處非常的大,很多人還在繼續夜以繼日的學習文言文。我想你應該沒有讀過幾句文言文吧,怎麼敢說出如此輕薄的話來,不過也能理解,今天不是你這樣認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的認識。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從近代以來,特別是近40年以來,我們每個人都在瘋狂的學習西方的知識,腦子裡面裝的也全部是西方的知識,嘴上講的也是西方人的知識。我們都快完全成為西方人了,平時大家用的都是西方的,所以就覺得現在文言文用處不大了,為什麼還要去學習那些幾千年前的東西,好多的字都不認識,更不要說是理解每個字的意思了。所以你有今天的這個認識,不能怪你,只是你也是受害者,不瞭解這其中的原因而已。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
小大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文化,不管你走到哪個國家,本國的老百姓都會好好學習本國的文化,特別是歐美國家,對本國的文化非常重視。我們作為中國人也一樣,要學習我們的文化,自然也就免不了接觸到文言文。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根,根基穩不穩固,關鍵就看你的根扎不紮實,看看一棵大樹,只有樹根扎得越深,不管風吹雨打都將屹立不倒,因為有根在。
文言文是什麼?
文言文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傾盡一生心血留下來的,文言文的背後是什麼?是智慧,今天你說出這樣的話來,我敢說你的智慧淺薄,當然不是看不起你,只是實事求是指出來而已,沒有別的意思,請見諒。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分三類:一是高等智慧的人,聽到一個好的道理,馬上就去做;二是中等智慧的人,聽到一個道理,半信半疑,是嗎?還要懷疑半天,還是不懂,繼續學習;三是低等智慧的人,聽到一個道理後,反應就是大笑之,大怒之,講是什麼狗屁不通的東西等,這就是低等智慧的人。
一個人不打開自己的智慧,想要在社會上混得好,生活過得幸福,那是很難的。如何打開智慧?請從此刻開始,閱讀文言文吧!
謝謝!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自由小小影
不需要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一樣可以玩手機打遊戲,那我們是不是也不需要學習了呢?可見這種邏輯實在荒唐可笑。
因為沒用處,就不用學,那敢問今天有多少知識,對一個文盲來說又是有用的呢?沒有。作為一個普通人,你不會英語,不會數學,不會物理和化學,都不影響你的生活,但這不意味著這些知識沒用,不意味著中小學不需要學習。
學習知識,包括文言文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民素質太低,會影響到社會的進步。不談跟世界觀有關的問題,就按照實用主義邏輯來說吧,學習知識和文化也是現代社會工作需要。進一家企業工作,你需要了解這個行業的基本知識,否則沒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工作者。這是最直觀、最直接的部分。
文言文跟大多數職業無直接關係,這似乎看起來是沒什麼用處,但能讀一些較為淺近的文言文,也是每一位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文言文知識是瞭解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基本工具。四大名著雖然是白話文,但也有許多文言用詞或者與文言有關的內容,不談繼承民族文化這些東西,估計很多人也就是嘴上說說,實際上也就是口頭說說而已,我就舉一般人生活當中都會碰到的例子吧。比如說《三國演義》一開頭就有的詩詞,沒學文言文,恐怕也不是容易懂的。從小我們也都看《西遊記》,但缺少一點文言知識,《西遊記》恐怕看了也當沒過腦子,比如說李世民叫唐僧為御弟,什麼是御弟呢?每一點知識,恐怕還真說不清楚。
作為一箇中國人,連最基本的一些文化知識都不知道,那不就跟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漢語差不多了嗎?只要能跟中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一些基礎交流,這對一般的外國人來說也就夠了。甚至連外國人也有很多對中國文化好奇的吧?
文言文雖然難懂,但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西奈山的火柱
“學習毫無用處的文言文”,對於小編提出這個的問題,我持反對意見。我是高中語文教師,我來談談學習文言文的作用。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新教材還是新讀本,文言文都佔有較大的比重。近幾年來,全國高考語文部分的考試題型、難度、比例也幾乎形成模式。從任何角度講,語文能力都是一種文化素質的集中體現。通常人們將語文能力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居核心地位的,應該是“讀”的能力。學習文言文,就應該在“讀”上下功夫。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熟讀、記憶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理解,而理解有助於記憶。若能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和背誦若干首詩和文言佳作,真正從中吸取養料。那麼,在讀文言文時,就會觸類旁通,得心應手。正如古代詩人杜甫所說:“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而高考文言文閱讀中考的正是這種知識遷移的能力。
高中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大多為先秦散文和諸子散文。與這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相關,許多作品雖具文學性,但基本忠於歷史史實,且人物、事件互相關聯,牽一動十,如《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荊軻刺秦王》、《屈原列傳》等,均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因此,我認為,高中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同時。還應該多讀史書,這對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的效果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學會去發現,發現知識,發現感受,乃至發現自己。
老師縱觀天下事
謝邀。已經有很多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我還是想再回答一下。
在初中以前,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語文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然而這一切隨著高中的到來而近乎喪失殆盡,語文成了學生最不喜歡也最輕視的學科,其中厭惡文言文是重要原因,是的,就要用厭惡來形容。
滿紙的之乎者也,讀不懂,就是讀懂了那些文章也沒啥意思,絕對沒有玄幻言情好讀。滿心的不喜歡,被迫的學,絕對的沒有效果。於是不免牢騷滿腹,說一句為什麼我們要學它,有用嗎?這樣的牢騷一些學生也發在英語上。
如今,國家日益強大,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以文言形式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需要更好繼承的,說文言文無用,無異於數典忘祖。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白話的歷史僅有一百年,其他浩瀚的先哲智慧都是用文言來記載的。
另外,文言文也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學,轉變心態,潛心體會,必然能發現他的魅力。拋去考試不說,閱讀各類文言經典對一個人精神的巨大作用無可替代,一個說文言無用的人,也是不熱愛閱讀的人,那麼,道不同不相為謀,熱愛者保持沉默即可。
優學優考策略
我覺得用一個很現實的情況可以大概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咱們在工作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感慨,他的工作我也會做,憑什麼他的工資就比我高,當然,工資比你高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他會文言文,也許是因為有很多現在用處不大的東西而他卻恰恰會,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要說在咱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看似用不著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是咱們卻從小都在學習,例如函數方程式還有微積分,咱們日常算賬買東西只需要會加減乘除就可以了,何必還需要學習那麼複雜的運算呢,對咱們的生活看起來似乎一點幫助都沒有,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那些看似不起眼看似用不著的東西我想很多人都覺得很疑惑,感覺在生活中一無是處,根本沒必要學。
題主的這個問題,咱們還可以引申到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咱們為什麼要讀書呢,或者咱們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好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其實讀書是一個過程,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思考與認知的培養,更是人一輩子的良好重要的習慣,也許讀書或者學習一些自我感覺對自己毫無幫助的東西,似乎並不能為你帶來非常直接的財富,但是卻能幫助你更好的瞭解這個世界。
所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的不僅僅是你的命運,同時知識改變的還有你對整個世界的認知。
咩一個小格
第一、並不是有用沒用才去學一門課程的。
這個問題就像很多英語考不及格的學生會說,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又不出國,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這樣的問題是一樣的。
我們生活中又用不到函數為什麼我們要學函數。
我們生活中又用不到化學和物理為什麼要學化學和物理。
那麼我現在反問你,我們生活和明星沒有半毛錢關係,你們為什麼要關注明星關心明星?
我們生活又不和軍事、政治有關,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天天看新聞?
所以通過這樣的反問我們可以知道,很多事並不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會去學習才會去關注。
第二、學過文言文才能更好理解文化古籍。
中國很多文獻資料都是由文言文寫成,那麼研究歷史和中國文化需要的就是文言文。如果作為中國人有興趣瞭解中國文化,文言文是基礎。或許很多人會說現在都有白話文翻譯不用文言文也可以。
但是不得不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讀相同的書籍會有不同的理解,翻譯過的文獻畢竟是別人對這文章的理解。而我們如果學會自己會文言文就會有自己的理解。
第三、不學文言文斷層
如果不學文言文,那麼以後就沒有人會文言文,就會斷層。對文言文的斷層會造成文化的斷層,就像現在去研究甲骨文那樣一直都沒有完全的破解。如果現在不學文言文在過幾代之後研究文言文就要像研究甲骨文那樣麻煩。
第四、跟著國家政策走
國家要求學校開設文言文必然有他的道理,如果你不能理解學就是了,畢竟作為學生中考高考也是很重要的,學好文言文才能在語文考試中拿高分。
非說不凡
文言文能使我們體會到了文化美感,提高氣質與修養。
有人認為不應該強迫孩子學習文言文,可以用選修的形式讓孩子選擇學習。這現象就反映了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輕視,甚至無知了。中小學生不但要大量學文言文,還要認真去學好。
外國文化已經侵蝕著我們年輕一代。現在的孩子對古代文化嗤之以鼻,喜歡寫火星文,過外國節日,說中國話還夾雜英語。寫漢字提筆忘字或糊塗潦草,寫文章胡亂使用成語,憋不出一句唐詩。這都是很讓人擔心的現象。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文化不能斷層。如果中國的孩子都忘記了傳統文化,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思想,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那些都是中國人經歷無數代人的智慧結晶。
用漢字,講漢語,是中國人的理應傳承的中華文化。中國古典文化,諸子散文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學好文言文,學生的語文程度才會越來越好,離中華文化才能越來越近。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國文化的底蘊始於古代文學,文言文記載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學習文言文,閱讀古文,能使人切實接觸感染到中國的氣質。讀不懂文言文,也就讀不懂古代文獻,所謂繼承、吸收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