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祕密!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

來,請跟著節奏動起來,這首洗腦神曲是如今爆火的特賣網站“拼多多”的營銷廣告。

拼多多最近可謂風生水起,用戶量、訂單量暴增,從2015年9月上線到現在短短兩年時間,取得的成績,令人大吃一驚!僅僅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便達到了月GMV400億的規模,用戶增長破3億,訂單超越了京東。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

2016年4月,日訂單量30-40萬,月GMV過2億;

2016年7月,日訂單量百萬級,月GMV過4-5億;

2016年9月,黃崢放棄拼好貨自營模式,拼多多與拼好貨合併;

2016年10月,日訂單量小几百萬,月GMV跨過10億;

2017年3月,日訂單量大幾百萬,月GMV跨過20-30億;

2017年10月,日訂單量跨過千萬,月GMV跨過100億;

2017年12月,根據獵豹發佈的最新電商APP數據顯示,拼多多再克天貓、蘇寧易購、唯品會、京東四家,周活躍滲透率僅次於手機淘寶,名列所有電商APP的第二位。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拼多多開了掛地名利雙收?

細細研究發現,拼多多爆紅的背後並非是偶然因素,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

01

抓住升級夾縫的市場

縱觀中國的電商發展史,你就會發現,第一波基於線上的電子商務成就了阿里和京東,但是第二波的電商紅利,依然有很大空間。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雖然其用戶基數很大,但是絕對活躍用戶量的增長卻在放緩,要打破這種僵局,就必須升級電商生態,不同於第一波純電商的新模式才是未來。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當時中國的社交網絡已經非常發達,每個人都在用微信、微博,各種社交方式,社交媒體在整個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中已經佔到40%以上,移動支付用戶規模也增長迅猛,這為拼多多的社交電商發展也提供了先天的基礎。

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的拼多多,其商業模式就是“社交電商”。

2015年4月拼好貨上線,定位為一家專注生鮮品類的社交電商,湊夠核定的人數就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水果。

半年後,平臺模式的拼多多上線,品類不再侷限在生鮮。因為社交趣味性與低價的雙輪驅動,拼團一時風行。隨後,兩家公司合併成為了今天的拼多多。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02

打造爆款單品,實現導流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低價爆款單品這種促銷模式一是通過免佣金的方式吸引大量商家,另外一方面採用微信社交拼團裂變的方式擴大用戶規模

這種模式下,商家不惜犧牲利潤提供低價商品的原因就是爆款,商家真正想要的結果是爆款,低價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低價的核心在於能夠獲取足夠規模的流量。

03

抓對了人群,抓住了社交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拼多多市場主打三四線城市,和阿里京東正好形成互補,在中國近3000個縣域內,這些三線、四線城市的百姓正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拼多多順手接過了大量被消費升級擠出的商戶和消費者。

這些消費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價格,他們中有很多以前並沒有網購經歷,有很多對價格敏感,追求性價比。

我們再來看一下拼多多的模式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商家賣貨,主動用戶找自己喜歡的商品然後分享朋友圈,被動用戶看到,自己剛好也喜歡就參與拼團。

2年半3億用戶,每月40億人民幣,探尋拼多多爆火背後的商業秘密!

一般我們為什麼願意分享?首先因為便宜,其次分享後能讓自己的朋友得到實惠,朋友親戚關係親密,閒時時間較多,一起交流一起溝通購買實惠的東西正好。就是使用這種幾乎零成本的方式,拼多多成功的迎合了大眾的口味。

寫在最後

拼多多作為電商界的一大黑馬,已經通過社交電商與流量模式在電商領域撕開了一段缺口,其崛起力量不可忽視,現在主要精力應該放在當前平臺的互聯網用戶人群上,深耕細作,增強用戶粘性,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