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不系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爲自己內心鬆綁的?

中國的文人是世界上最糾結的群體,幾乎每個文人都有報國濟世的理想,然而現實殘酷,得償所願的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文人都曾經歷過過失望苦悶,很多人因此沉淪,一蹶不振,但也有豁達者,主動為內心鬆綁,隨緣自適,轉戰其他領域且頗有建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蘇東坡。

身如不繫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為自己內心鬆綁的?

蘇東坡形象

蘇東坡他才華橫溢,二十一歲便進士及第,此後在各地任職,人生閱歷頗為豐富,在宋哲宗時期蘇東坡雖然也擔任過短暫的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官職,但其一生仕途並不算順利,曾三次被貶,四十三歲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小官,五十八歲再次被貶惠州(惠陽),六十二歲再貶儋州(海南儋州),最後在北歸途中逝世。

經歷一生三起三落,蘇東坡也曾愁苦鬱悶,他在被貶惠州時曾填過一首詞《行香子·秋與》,屬於悲秋之作,詞中以酒澆愁,萬念俱空: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身如不繫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為自己內心鬆綁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但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悲愁只是片刻,更多的時候,他能放下個人遭遇,為內心鬆綁,然後思考人生,最後留下曠達瀟灑的詩詞,其中他最常用的意象是“心舟”,比如被貶黃州第三年所作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詞中,東坡在半醉半醒之間,歸家不得入門,當時想到自己個人遭遇,以後或是沒機會再獲重用了,不如忘卻之前的鑽營競奔吧,讓此身乘小舟泛波江海。此詞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和“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等名句,甚是超脫。

身如不繫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為自己內心鬆綁的?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離開黃州後,蘇東坡又填了一首更為後人熟悉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中的“萬里歸來顏愈少”被今人改成“萬里歸來仍是少年”,“此心安處是吾鄉”也被大量運用於各種場合,這或是今人都想借用東坡的豁達心境吧,“此心安處是吾鄉”實際上還是“心舟”意象的運用,所表達的仍舊是隨遇而安的自我勸慰。

身如不繫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為自己內心鬆綁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常用的“心舟”的意象,出處來自莊子的《莊子·列禦寇》,其中有名句: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句中的“不繫之舟”,指不繫繩子的船,也用於比喻無拘無束的生活,其意象被很多詩人都借用過,比如唐代詩人司空曙就留下了名句“釣罷歸來不繫舟,江村月落正堪眠”,但蘇東坡卻是用得最多且用得最好的一位,甚至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又想到了“不繫之舟”,留下了一首《自題金山畫像》,精煉概括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寫完此詩,詩人的內心從此寂靜無慾,不久後,一代絕世文豪隕落。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身如不繫之舟,且看蘇東坡的詩詞是如何為自己內心鬆綁的?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