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富平,感受旗帜的力量

盛夏时节,频阳大地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滚滚热潮。在乡村,党员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与群众肩并肩,齐心协力谋脱贫;在城市,党员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群众办难事,解难题;在机关,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模式,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在富平县,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基层党建这面旗帜的巨大力量。

“从没见过群众对党员干部有这么信赖”

“在村民的帮助下,今天晚上终于把刘增朝‘骗’去住院了!从此,村民们安宁了,增强叔也能安心过日子了!”——摘自赵煜“扶贫日记”。

赵煜,富平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去年5月被选派到刘集镇街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担任第一书记的日子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作所为记录在日记本上,相继汇集成了厚厚的三大本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扶贫日记”。翻开“扶贫日记”,他帮群众分析致贫原因、确立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如数还原,不仅仅饱含情感地记录了他一年来的扶贫工作,更是第一书记脚踏实地、敢想敢做敢当的扶贫信念录。

为有效整合脱贫攻坚力量,富平县在全县82个贫困村和38个有县级部门包联的非贫困村成立了村级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选派了82名机关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是活跃在决胜脱贫攻坚最前沿的“红色尖兵”。吴超是市民政局派驻齐村镇桥西村的第一书记。入村伊始,他就把被子和锅灶搬到了桥西村,村干部和群众都认为下派干部只不过是做做样子,镀镀金而已,任职时间一到,就会回去。而吴超却把融入桥西村作为工作的前提,知难而上,先从村上的基本情况入手,用近一月时间,“5+2”不休息,“白+黑”连轴转,跑遍了7个村民小组的贫困群众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诉求。每一户贫困户的需求,吴超都会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装在心里。在得知该村特困群众余淑侠的家庭困难后,每次走访必入其家,了解近期生活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化解群众因灌溉、土葬等引发的矛盾,先后多次深入双方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耐心引导。他还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45.9万元,建成了集党群服务中心、幸福小院、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为一体、对外开放式的党建阵地和文娱广场。用吴超的话说:“你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你就会对这片土地沉淀多少真情!”

柴峪村位于富平县曹村镇西北20公里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以种植花椒和核桃为主。该县信访局干部雷莉到柴峪村担任第一书记后,看到群众守着“金粒粒”“银旦旦”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她心里不是滋味,便借助各种资源,跑超市、果品市场代销及寻求社会力量进行“爱心收购”。在雷莉的“亲情攻略”下,“柴峪核桃”纷纷走出大山,换成了“真金白银”。领到核桃钱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女书记还真有两下子!”。从此,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核桃书记”。不仅如此,她头顶烈日,走乡镇、跑县城,寻求政策支持,修通了通村路,硬化了村道,扶持贫困群众养羊、种植花椒发展小产业,为贫困群众粉刷房屋,收拾院落。雷莉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冬天山上冷,群众为她送去了帽子、鞋垫、棉窝窝等御寒。在柴峪村,提起雷莉,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在富平,像赵煜、吴超、雷莉这样的“四支队伍”代表还有很多,他们扎根基层,心系贫困群众,成了群众认可的贴心人、精准帮扶的领路人、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其中王喜娟、燕宏艺等一批“四支队伍”代表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受到提拔重用或表彰奖励。全县“学身边典型,当帮扶标杆”氛围愈加浓厚。

“送技术、帮劳力、跑销售,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让我们脱贫在望。”富平县庄里实验区三河村贫困户杨栓柱感慨万千,他说从没见过群众对党员干部这么信赖,现在贫困户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积极发展柿子种植,脱贫信心高涨。

在脱贫攻坚中,富平县紧扣“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主线,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党员+贫困户”,让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富平县庄里实验区三河村是柿子的优生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立足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以柿子种植、加工为重点的产业扶持思路,党员能人黄古全、苏善武等与1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贫困群众搭建柿子晾晒棚,提供技术指导,拓展销售渠道等,提升其自身“造血”能力。

大力推行“党支部+”,让“火车头”带动“脱贫火车”跑。富平县刘集镇十字村不等不靠,在村支部书记俱智荣的带领下,发展传统养殖业的同时,采取“众筹”模式,他自己拿出6万元、群众自愿众筹资金4万元,建起了刘集镇十字村扶贫养殖场。通过订单认购养殖,利润再分配的模式,走出了自己“众筹”特色脱贫路。庄里实验区王庄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以柿子主导产业为抓手,投入50万元,建设柿子加工小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当年就纯收入5万元。该村支部书记张增印介绍,今年计划再投资300万元,建设80亩的标准化柿子园1个,柿子晾晒大棚12个,完善集柿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并引进专业团队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产业脱贫。全县唯一深度贫困村薛镇赵老峪北村,借智入股,携手富平真蜂农生物科技公司,形成以“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出资60万元入股,公司每年分红给集体不少于投资金额10%的收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富平县城关街道新庄村、宫里镇大樊村、曹村镇大渠村、梅家坪镇洪水村等一批基层党组织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盘活资源资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强村级集体以及贫困群众“造血”能力。

“社区阿姨让我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

图书馆,共享图书室1个;文化馆,共享培训室1个;电影公司,共享停车位3个……在富平县城关街道渭运社区共建共享明白墙上,辖区各单位的共享项目一目了然。

近年来,富平县不断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新措施,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步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推动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关街道渭运社区是新旧结合的社区,既有典型的老旧小区,也有新型的都市小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贾雪妍说:“社区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看似小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吸引、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解决居民群众的需求,我们社区一直在努力探索。”

该县按照县级层面抓统筹,街道层面抓联动,社区层面抓整合的思路,以共驻共建为抓手,联合辖区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把社区民警、民营医院、个体工商户等不同领域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实现社区治理组织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推行“三单两制”工作法,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对社区居民需求和共驻共建单位共享资源进行了摸排,建立了社区居民需求清单、共驻共建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

城关街道渭运社区与辖区24家有党组织的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内容,结合驻辖区单位实际,梳理形成长(短)期服务项目,通过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志愿认领,广泛开展党员服务承诺活动,不断增强基层服务力量。县图书馆、劳务局等单位先后为社区提供图书500册;县卫计局认领“微心愿”,为15名困难学生圆梦;安仔包子店每月两次免费为渭运辖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40份……

“今天放学一进家门,社区的车小娟阿姨热情地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和一包铅笔送到我手里,我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这是富平县城关街道渭运社区党支部开展的“点亮微心愿”活动,辖区一名留守儿童满足“微心愿”后,在社区信息平台上的留言。这也是该社区发挥服务功能,开展“五小服务”众多事例中的一例。

“把社区内单位党组织‘联’起来,收获的是凝聚的党心,赢得的是相通的民心。”贾雪妍说。

“煤还有多少?”“身体有啥不舒服的吗?”……每周,总有社区志愿者来到富平县庄里试验区陶瓷厂家属院95岁的何秀珍老人家嘘寒问暖。

何秀珍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又一个人独居。庄里社区便把老人列为特殊关照对象,除每周固定时间到家走访外,平常的买药、社保审查等都由志愿者代办,老人有需求,也能第一时间找到志愿者。提起社区志愿者,老人赞不绝口:“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完善网格管理,富平在城区建立起了“书记-支委-网格长(党小组长)-社区党员”四级管理网格服务模式,实现社区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用“绣花”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城市治理最小单元,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庄里实验区庄里社区就依托街区、片区、居民小区等,将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各网格明确了网格长,在职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强化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让红色动能辐射到城市每个角落。

“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的好作风、新气象。”这是在“四城联创”当中,一位年老的居民看到城关街道富华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冒着39度的高温,清理老旧小区陈年垃圾时,专门送来感谢信中的一句话。这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褒奖,也是基层党建成效的显现。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0分钟,企业通过“微信办照”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5个工作日,食品经营许可证与营业执照“证照联办”,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发证(照)。

这是富平审批速度,这是富平办事效率。这得益于持续用力抓机关党建,抓机关作风建设,为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近年来,富平县县级机关各级党组织把落实机关党建“四单六制”工作机制,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与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相结合,开展双月晾晒活动。积极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助力改革创新,切实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提升组织力,实现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的目标。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富平县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和商事制度改革巡诊观摩活动,召集基层党组织书记、分管领导和党务干部共同参加,进行相互交叉问诊,形成问题清单,当场予以点评反馈,明确整改时限,并将其整改情况作为下一次观摩巡诊的重要内容。同时,实行季度排名追责制度,分三个梯队,对各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党建和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对排在第三梯队的党组织,发出督办单,责令党组织书记作出书面承诺,层层夯实责任,倒逼任务落实。

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富平县率先试行“证照联办”,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发证”,办理时间由15至2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率先开通了“微信办照”“网上办事大厅”,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0分钟,开办企业1天内可领到营业执照,实现了“零跑路”“不见面审批”。另外,还建立了“容缺登记”制度,申请人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实行容缺承诺,允许“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

在不动产登记方面,推行平行窗口受理、网上预约、自助查询,实现了不动产登记进一个窗口、提交一份资料、只跑一次。一般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网签备案、交易、查封、预告、预抵当日办结,查询业务立等可取。

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大厅,将14个国地税窗口功能整合到一个综合窗口,实现国地税业务“一窗通办”。采取“一人一机双系统单POS”“一人通办”办税模式,纳税人只取一次号、递交一份资料,通过一个窗口便可办结85项涉税业务。同时,推行电子税务局2.0,落实5类20项便民办税措施,编制完成315项涉税最多跑一次清单。项目建设审批时限由8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

“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赵胜利说,一个“简”字,极大提升了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市场监管部门突破束缚创业创新的条条框框,能简化的手续尽量简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环境,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

由此,富平县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而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也是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今年,富平将获得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社会共治、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的激励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