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犛牛高產的營養需求和繁育管理

“犛牛”這一物種,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了,在我國的在西北是比較常見的牛品種,但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就比較少見了,青海地區有著一群有野性的高原犛牛,對高寒冷嚴酷的生態條件,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能夠適應海拔37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高寒冷地區,那裡冷季長,日溫差大,造就了它們強健的體質。

高原犛牛高產的營養需求和繁育管理

犛牛養殖

青海高原犛牛雖有抵抗寒冷的能力,但消耗營養大,牛就要多吃料,用來維持自身需要和禦寒,有剩餘才能用於長肉,如營養滿足不了需要,還要動用牛自身儲備的油脂,牛就要消瘦、失重,這樣養牛很不經濟,會大大提高飼養成本。因此,冬養肉牛,首先要有溫暖、衛生、乾燥、不潮溼和空氣新鮮的好環境。養殖戶應合理利用粗飼料,它們都是是草食動物,應以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但農區優質青乾草少,不夠用,喂秸稈粗飼料營養太差,消化率低,只能起壯肚作用。如麥秸經氨化後,營養價值能從5%提高到9%,牛愛吃,牛的採食量可增加到20%,再如稻草氨化後,有機物消化率可提高19.7%,粗纖維消化率提高22.8%,牛採食量可增加到30%。

養牛:

高原犛牛高產的營養需求和繁育管理

犛牛

  除此外,農區酒糟、豆腐渣、糖渣、醬油渣多,產量高,是餵它們的好飼料,遠比餵豬雞效果好。但營養不平衡,特別單獨喂,效果不好,牛容易得消化障礙病和營養缺乏病。只有合理搭配,才會收得好的飼養和增重效果。牧草也是它們喜食且十分安全的飼料,自由採食,很少會出現消化不良反應。但為了充分發揮牛的生產性能和牧草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配合牛日糧時多以乾草、青貯和鮮草為主,給予適量的混合精料,草料合理搭配使用。養牛一般以青貯芋覓草、羙萏草等禾本科牧草為主,其比例可以達到日糧的70%~80%,豆科牧草可佔日糧的20%~30%。飼養方式夏秋季節以鮮草為主,冬季枯草期以乾草、青貯、草顆粒和草塊為主。

在繁殖的生產期,為了保證犛牛的正常繁殖,在飼養管理方面,必須滿足母牛對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等礦物質的需要。飼料種類多樣化,冬春兩季青綠多汁飼料及優質乾草必須保證滿足供應,並適時補給一定量的鹽、骨粉和足夠清潔的溫水,防止犢牛期營養不良。在犢牛出生後,需給予足夠的鮮奶,以免導致犢牛生長髮育受阻,影響生殖器官正常發育。育成母牛長期營養不足會造成初情期推遲,影響受孕。母牛產後惡露未淨之前,不可多喂精料,以免影響生殖器官復原和產後正常發情。運動和日光浴對加強高原犛牛各階段的發育、提高高原犛牛的生殖機能有重要作用。牛舍需冬暖夏涼,空氣流通,排水良好,以保證牛體健康。母牛配種後40~60天不在發情,通過直檢可認定已妊娠。為了防止早期胚胎死亡和流產,必須加強飼養管理,補飼微量元素,如在食鹽內摻入碘、硒、銅、鈷、錳、鈣、磷等。同時,可注射藥物保胎,於妊娠後2個月注射黃體酮150毫克或亞硒酸鈉維生素E,20~30毫升。

高原犛牛高產的營養需求和繁育管理

犛牛

對養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養殖一點通,天天都有精彩的養殖資訊、技術文章分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