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爲藝術寶庫是因爲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因為世界上很少有這樣連續一千年、吸收了漢族和多民族藝術風格又自成體系的石窟藝術。

之因為稱其為“世界藝術寶庫”,它的功能不僅“載前” 而且啟後 。

鮮為人知的是,從一個叫做常沙娜的畫家身上,可見一斑莫高窟藝術潛在的價值。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常沙娜,1931年生於法國里昂,自幼隨父常書鴻在敦煌臨摹壁畫。是我國著名的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常沙娜之所以事業成功,她說“我的‘源’就是流淌在我身上的敦煌藝術文脈。”

1。沒有學歷的大學

1931年,正留學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專門學校的中國藝術家常書鴻和陳芝秀,為他們剛出生的女兒取了這個名字。 生於法國,長於法國,說得一口流利法語的常沙娜,是中國留法藝術家們的寵兒。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1934年常沙娜一家三口在巴黎。)

1943年秋,媽媽陳芝秀在常書鴻的多次動員下,帶著常沙娜從重慶搬到了敦煌。 那一年,常沙娜十二歲。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好景不長。因常書鴻日夜忙於敦煌的事情,與媽媽陳芝秀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媽媽陳芝秀受不了條件艱苦的敦煌生活,竟不辭而別。

1945年,14歲的常沙娜不得不輟學,回到敦煌,擔負起照顧年幼弟弟、操持繁瑣家務的重任。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初到敦煌的常沙娜)

沒媽的孩子早當家,常沙娜學會照顧弟弟,做飯做衣,種菜餵羊——姐弟倆和父親在敦煌相依為命。

但輟學不等於放棄了學習。就是這段時間,常沙娜真正邁進了敦煌這所藝術的大學堂。

她開始全面地瞭解歷代壁畫的歷史背景和風格,系統地臨摹歷代壁畫,還對裝飾圖案如藻井、佛光、邊飾等進行了專題臨摹;油畫大家董希文給她輔導語文和西方美術史,蘇瑩輝則負責中國美術史;每天還要練習法語、閱讀中外文學名著、以唐人經書體為字帖習字……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爸爸常書鴻站在她的身旁潛移默化地教,站在身後嚴肅認真地監督著。

“置身敦煌這座藝術宮殿裡,我在浩瀚的傳統藝術的海洋中盡情地遨遊。”常沙娜把這段歲月定性為“沒有學歷的學業”。

2。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

1945年冬天, 常沙娜父女因舉行敦煌畫展相識加拿大籍猶太人葉麗華。教師出身的葉麗華慧眼識珠,當即決定要拓寬常沙娜的藝術視野,願意作為監護人資助她前往美國深造。過了兩年,她實現了自己的許諾。

1948年10月,17歲的常沙娜趕赴美國,就讀於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美術學校,接受西方正規的繪畫造型訓練,並且參加了當時全美最具影響的中國學生團體——“北美基督教中國學生會”的進步愛國活動。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1950年11月19歲的常沙娜乘威爾遜船返回祖國途中)

1950年底,19歲的常沙娜在“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愛潑斯坦“你趕緊回國吧,大家都回中國了”的催促聲中,她毅然放棄未完成的學業,撲向新中國的懷抱。

1951年初,常沙娜的才華得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首肯。林徽因特別授意和指導她發揮特長,把敦煌的裝飾圖案運用於現實生活所需的工藝美術品中。

3。舞臺屬於有準備的人

新的機會不期而至。1952年,北京要召開新中國的首次國際會議,即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組織者希望有一批會議紀念品,任務交給了林徽因,順而落到了常沙娜和同伴們的肩上。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平鴿絲巾,130 x 130 cm,20世紀50年代設計)

他們一起設計了具有敦煌圖案風格的真絲頭巾,其間穿插了和平鴿的圖案,還有仿明清絛子花邊和刺繡的背心,以及景泰藍的首飾盒等。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富有民族風情又兼顧時代氣息的這批紀念品給了參會代表一個驚喜。常沙娜記得前蘇聯芭蕾舞蹈家烏蘭諾娃讚譽道:“這是代表著新中國的新禮物,真是美極了。”

更大的機遇出現在1958年,向建國10週年獻禮的“十大建築”工程開始上馬。常沙娜被分配到人民大會堂設計組,負責宴會廳的天頂花飾、彩畫和門楣的裝飾設計,還有外牆的琉璃花板及須彌座的石雕花飾。

常沙娜再度亮出自己手裡拿著的敦煌這張“王牌”。參照敦煌唐代圖案的風格,賦予自己的設計以富麗的唐草風韻,並結合時代的需求予以創新。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10個月的付出終於迎來了慶功的日子。1959年國慶前夕,人民大會堂如期完工。就在宴會廳,周總理設席款待大家,特地提議為天頂上美麗的圖案乾杯,它的設計者就是常沙娜,時年28歲。

敦煌藝術成了她設計靈感的儲備庫,要用的時候就來取一點,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努力,贏得掌聲無數。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常沙娜參與了北京展覽館、首都劇場、民族文化宮、首都國際機場等地標建築的裝飾藝術設計,還主持設計了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區政府的“紫荊花”紀念雕塑。

直到2006年,人民大會堂接待廳的東側休息廳重新裝修,常沙娜為半圓形的休息廳天頂進行彩畫紋飾設計,參照的是敦煌盛唐444窟背光圖案的裝飾效果。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常沙娜還編有《敦煌藻井圖案》、《敦煌壁畫集》、《敦煌歷代服飾圖案》、《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等著述。

4。拓展應用敦煌藝術新領域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是一位倡導“大物理”的教授,他在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上造詣極深。 常沙娜在李政道的盛邀下,讓傳統的敦煌藝術與尖端科學來了一次精彩的“聯姻”。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常沙娜的作品《雷神引高能》。

1990年5月和10月,在京舉行的會議以“高能物理”為主題。依照李政道的提示,常沙娜即刻聯想到了漢代和敦煌北魏時期壁畫中所表現出的哪吒叱吒風雲、翻騰旋轉的雷雲氣勢。

常沙娜的設計思路,與“高能物理”的主題相契合,而且顯得“很中國”。她的創作成了兩次會議的招貼畫。

莫高窟為藝術寶庫是因為養分用之不竭,常沙娜成功得於此

(飛天作品。1997年,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辦了物質探索國際學術研討會招貼畫。讓雙手擁有非凡的力度,左右著物質和宇宙的形成,勾畫出人類創造世界宏偉氣勢的‘創天’畫面。)

常沙娜通過自己的創造,讓敦煌藝術步入世界高端科學的殿堂,煥發出動人而恆遠的生命力。

常沙娜坦言,“一帶一路”的建設,給敦煌藝術的廣袖博帶帶來新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