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近些年来,我国在努力推动知识产权的发展。

对于研发型公司,或者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就是公司的根本,只有保障公司的知识产权,才能促使公司稳步发展。

知识产权涉及到的时间是很长的,比如说,一个专利,至少经历以下阶段:立项、开发、测试、申请、审核、授权、后期的侵权维护等。

其中,最基础的便是申请前的研发阶段了。这个阶段,包括立项、开发、测试。

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研发阶段的法律风险

第一,从风险的角度来看,这个时间最大的风险,便是研发失败,导致资金损失以及时间的浪费。

第二,没有进行有效的检索,当产品研发出来,打算进行申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他人已经申请了该专利的情形。有的是在立项之前,他人就已经申请了;有的是研发过程中,他人申请了。

第三,与他人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的时候,没用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最终导致知识产权成了别人的。

第四,企业在研发前期没用经过充分的调研,研发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知识产权申请失败。

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针对上述的这些风险,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地进行防范呢?

第一,立项。

企业在研发之前,应当先进行立项工作。立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要研发的具体是什么。在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做的包括但不限于:调查相关技术,是否已经有人申请了?自己所研发的方向,它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如何?研发的内容是否是企业所需?研发的可行性如何?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部门的研发能力,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立项申请。

第二,检索。

企业在立项之前,研发的过程中,都应该对自己所研究的产品进行检索。检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避免自己想开发,或者开发过程中的产品被他人给申请了。如果他人已经申请了,那就不必开发,或者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性的修改或者完善,只要能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只是,这个的风险会比较大一些。如果达不到,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如果认为该专利无法再进行创新或者改造,那就及时终止该项目,避免带来更多的损失。

对于检索,很多企业都是无从下手,因为没有专业的检索工具。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找相应的专利、商标代理机构、或者相关的法律服务机构代为检索。专业的机构,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检索工具,而且他们从事该行业多年,会比企业更容易判断出企业的专利是否能够申请,如果要进行再创新,是否有这个必要。

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第三,合作开发。

对于合作开发或者委托代理的产品,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其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这个时候,最好是找公司法务或者律师起草合同,将双方的权利义务写清楚。

一份合同,看上去也就几千个字,可是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暗藏杀机。

而大多数的法务或者律师起草、审核过的合同数量都不少,对于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都会比较敏感,容易觉察得出来。最简单的来说,双方的主体是否是合法的适格主体,如果对方都不是合法的公司,那风险自然很大。至于更复杂的情况,他们更容易挑出可能存在歧义、表述不清等会让双方存在争议的语句。

原创声明:本文为讼赢法律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转发收藏。

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