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圖雄雞的「心」,在河南衛輝這座明朝的「鎮國塔」


鎮國塔,位於河南省衛輝市東南隅,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鎮國塔又名靈應塔,明萬曆十三年衛輝知府周思宸所建,是一處風水寶地,故該塔又叫護國靈應塔。

衛輝市原稱汲縣。《汲縣誌》說,最早的汲縣城池建於北朝東魏時期,沒建東門的城牆似一個大甕。到明代封潞王於汲縣並開了東門,自此在科舉路上多年多人高中的衛輝一蹶不振。

有人說是東門洩了衛輝的風水,衛輝知府周思宸便在城東修了靈應塔,以期重振昔日輝煌。現在,鎮國塔位於衛輝市區建設路東段,京港澳高速方向出口不遠之處。

1986年,汲縣鎮國塔被河南省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汲縣撤縣建衛輝市。1997年衛輝市完成對古塔的維護工程,塔的周邊形成一個環島形街心公園。

據傳,此塔所在位置為中國版圖——雄雞的心臟,是一處風水寶地,護佑中華民族國泰民安。鎮國塔為七層六角樓閣式磚塔,高約34.5米,由下向上逐漸收縮成錐狀形,塔身通體由長42釐米,寬19釐米,厚9釐米的青磚壘砌。

每層簷下有磚雕仿木結構的額枋、斗拱等裝飾,並砌出線條柔和的腰簷,每層有望窗、塔心室,塔心室內設有佛龕共21個,佛龕與望窗相交,形成塔道。

每一層南北各闢一券門,在門楣上鑲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書"護國保民",正南面石碣上書"靈應塔",均為篆刻,上款為"衛輝知府周思宸",下款為"大明萬曆十三年"。

從第一層塔門入室,登96個臺階踏道盤旋而上,便到達第七層。在塔頂內部砌有八卦圖,中部有柏木剎杆,頂部用孔雀藍色琉璃瓦覆蓋。塔的每層六個角上都懸掛著一個風鈴,風吹起的時候叮噹作響,悅耳動聽。

塔內的步梯,青磚為牆,青石臺階,青石臺階已經磨去了稜角,甚至凹槽很是明顯。此圖是從塔內的望窗看向建設路的情景

在塔頂內部砌有八卦圖,中部有柏木剎杆,頂部用 孔雀藍色琉璃瓦覆蓋。

這是在塔內部下塔時的情景。

鎮國塔內外到處都有刻下的人名,是不是想和塔同在?

這是在上到塔頂層刻的人名,相互交錯,已經不是很清晰了。

塔頂層的望窗【《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歡迎評論、收藏,嚴禁轉載,點擊“關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之前所有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