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啸西风

六年前徐炯和亲友们奔赴东北。

选地,很难。

唐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来回也不过五万里,而他们一行人沿着嫩江流域辗转探勘,从地形坎坷的吉林白松城、植被繁杂的松源北部、已无闲田的齐齐哈尔、年温差大的嫩江县等十多个县市,行程高达10多万公里。经历了东北漫长的冬天和燥热的夏天,被好心人家接待过,也被当成不速之客赶走过。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落子无悔,白马啸西风

他从未走这么长的路,他的车也是,两年下来,汽车长时间在没有路的泥泞荒原上跑,几近报废。

好在天公开眼,终于给了他一点希望,两年奔波,踏遍万水千山,得来真的费工夫——况且徐炯还不敢太激动,万一失望了会不会产生放弃念头,他自己都不知道。

探盐碱

2012年12月,徐炯得知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双胜村有一块荒废的盐碱地。该地处于嫩江水系南引工程岸边,这数千亩盐碱地上,除了稀稀落落的杂草外,从未生长过农作物。当地有一句民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上”,足见此地的原始和荒凉。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东北考察未开发的黑土盐碱地

他觉得很兴奋,因为这是一块处女地,原生的,一直被自然保护至今,等待有人来善待。盐碱地能不能种植水稻?他心里有点慌,怕惊喜之后是更深的失望,更怕这份失望会消磨大家的热情——就像赌徒在等待最后一张牌亮相,结果却还是输的时候、那一瞬间的茫然和挫败。

专家听到徐炯的请教,有点诧异:这块地一直没人用,这半截老头风尘仆仆而来竟然是想种水稻?但他还是马上就认真的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工作,不为其他,为徐炯表现出来的诚意和坚定。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徐炯亲尝盐碱

最后结果没有让人失望:土地PH值为8.5左右,属于中度盐碱地,加之紧邻嫩江,可引江水冲涮盐碱——这块地可以改良成稻田。

斩厄运

那天徐炯和亲友陷入了一种无比狂欢的状态中,他们喝酒大笑,笑着笑着开始哭了,平均下来50多岁的男人们,把这两年来的热泪都洒在酒碗里,互相碰撞都是梦想绽放的声音。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开荒之后,它开始展现真正的实力

心里有底后,徐炯第二天就开始干活了,他当即租赁了4000亩盐碱地。是时正逢严寒冬季,当地室外气温低达-36℃,地是找到了,在这样极寒的天气里,怎么做好开发和后续工作才是这次创业之旅的重头戏。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育苗大棚搭建,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样子

为了赶时间,抢速度,在2013年能赶上种一季稻,首先是"围江造田",他们在能开坦克的冰面上垒了一道近千米的大坝,等春夏冰融化了坝体自然沉降,把"江"和"田"隔开,在田地里修路、挖渠丶筑沟,平田整地、建设稻田水利灌溉系统,整整造出了3000亩的田地。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寒冬作业,靠心中那点星火取暖

可是,好事多磨。

2013年春节前,东北突发特大暴雪,积雪达1米多深。为了赶上当年开发、当年种植,正月初六,徐炯一行人就赶往东北垒大坝、建大棚。可是钢管运到公路尽头距田地还有几公里远就无路可走了,徐炯就找来大轮子板车,踩着齐腰身的积雪,在荒野里硬是一步一叩首、一趟一道沟地将10多吨钢管运到施工地头,拼出来个“柳暗花明”。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100多个人几十个日夜奋战,终于保住新坝

然而,命途多舛。

当年,徐炯投入种植成本300多万元,首期开垦出1000多亩稻田,种下了适应盐碱地种植的珍珠米。可稻苗下地后,当地又遭遇东北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嫩江水位高出稻田3.5米。为抢险,徐炯组织了100多号人不分昼夜地与洪水抢速度,在坝上打下万根树桩,用土袋子不断加高固坝。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铲土车驾驶室,成为抢险司令部

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险象环生让徐炯至今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如果新坝发生管涌,别说梦想破灭,新坝和坝上的人都不复存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他的抢险指挥部只是一辆铲土车驾驶室,身先士卒站在抢险第一线,坚守在坝上经常几天几夜不敢也不能合眼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历经坎坷,终于得见一丝光隙

100多号人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心惊胆战和不懈奋战,终于保住了坝,也保住了稻田。而周边地区被淹数十万亩,损失十分惨重,可见天灾之险。

连遭暴雪、洪水灾害,再加上经验不足。当年第一次收割,千亩稻田只收了不到100吨稻子,卖了30万元,几近血本无归!

濯清流

大丈夫看远不看近,困难没有让徐炯望而却步,“这块地是原生态的处女地,无农药残留,腐质层厚重,土地肥力充足,不必用化肥。再加之冬天最低气温零下40度,害虫无法蛰伏越冬,无需农药治虫。”他顿了顿,肯定的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地方。”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这一方净土,这一泊江湖

好土好水,但还要好种,才能真正培育出健康好吃的稻谷,次年,徐炯大面积开垦出3000亩稻田,为了长出优质稻米,他求教于黑龙江水稻研究所,精选了能适应盐碱地生长的稻花香1号、2号等多个品种,2016年又新种了东北黑米品种。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饶是老天也不好意思难为徐炯了。他之前所积攒的全部努力和运气,现在都回报给了他:独特的碱性寒地黑土赋予了碱地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碱地米米粒结构紧实,香、糯,有劲道,且呈弱碱性,检测PH值为7.06,而普遍大米只有6.06。硒元素有“生命之火”、“抗癌之王”的美誉,而且碱地米硒含量是普通大米的3倍。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秋色连波,波上稻杆黄

现在的企业大多使用稻谷烘干机对稻谷进行烘干,这种方法固然方便与快捷,殊不知,大米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故此种方法不可取。

所以徐炯不取。

立名号

“我们的稻子采用了自然晾晒法,不用烘干塔烘干,保证大米的口感原汁原味。”徐炯说,要想保证碱地米的品质,必须从源头到销售一条龙控制,确保产品在整个环节不变味。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遂自然之法,自得天独厚

近年来,徐炯种植的碱地米通过了谱尼测试集团对水稻、土壤、灌溉水的多次检测。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该地稻谷进行的各种元素含量及食味品质等的几次检测显示:碱地米完全符合有机标准,食味品质高达88分。2016年12月,碱地米还获得了国家权威食品有机认证机构北京五州恒通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有机认证证书》。转换期一般要三年左右,而他们仅用了一年时间,足见这片处女地独特的优势。

人物|徐炯(中):这东北天寒地冻,将军可敢阵前一战?

稻田里捕捉的野生小鱼

2015年7月,徐炯为碱地米申请了健粒宝禾的注册商标。

“健,为健康意,健粒,即健康的、饱满的米粒。宝禾,意指碱地米是好福禄、好宝贝,他人无法模仿,也无法复制。”徐炯如是解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