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16个皇帝都苦寻张三丰,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A晨心


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的一生神龙见首不见尾,关于他的寿命更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说他至今还活在世上。

张三丰是罕见长寿之人

张三丰不仅在影视剧中讨人喜爱,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甚至可以说还有一丢丢神秘感。以张三丰武当派创始人的身份也称得上是武术圈当中的一线大咖了,既然是大咖,按照贵圈里面的传统,江湖上关于他那些不靠谱的传言也正说明了张三丰的人气之高,所以说他至今长生不死的传言的确有点离谱了,但是,张三丰的的确确是一个长寿之人。

有史料证实,张三丰的确是史上有名的长寿之人,在史料可考的范围之内,他的活动跨度也有上百年,根据道教的推测,他的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1314到1417年,长达103年之久,历经了元朝的鼎盛与衰败和明朝的崛起与繁荣。

著名中国武术史学者李师融先生在《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一书当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说张三丰应该出生于1247或1248年,而死于1458年,享年212岁。其实,这种说法也只能说是较为可信,并不能当做事实,但综合现在的各种资料来看,张三丰是历史上罕见的长寿之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古代,张三丰足足活了足足两百岁,这要比一般人的六倍还多。不得不说,在人类的生命史上,张三丰就是一个大奇迹,所以也不难想象,当时的人们都把他当做神仙一样看待。

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很多人来编造张三丰的一些神话,明朝历代皇帝都相信他是一直活着的,所以争先恐后的赐予他封号,甚至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一个叫汪梦九的人还自称遇到过张三丰,并且还和他侃过大山。

张三丰长生之谜

根据现存的宗教典籍和民间零散的文字记载,我们已经很难准确的推断张三丰的寿命,形形色色的民间传说更使张三丰的确切年龄变得真假难辨。对于张三丰长生之谜,数百年来人们大致给出了这样几种可能:

1、或许根本就没有张三丰这个人,是住在武当山的道士们虚构的,借用其传奇的经历为自己撑腰打气;

2、或许真正的张三丰在明朝洪武初年名声大噪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的信徒为了神化他,而说他到外地云游;

3、或许在那几百年之间,有好几个叫张三丰,或者名字跟“张三丰”的发音相似的人先后出现过,人们把这些人混同为了一个人,并在民间口耳相传,这就虚构出了一个长寿的张三丰,从而来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一个美好追求。

据说,朱元璋就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寻找张三丰”的热潮,只可惜朱皇帝还是未觅得张三丰的踪影。明成祖朱棣更绝,专门拨经费组织了一支专业团队去寻找,甚至放狠话说:要么你给我找到张三丰,要么你就去死!

张三丰死而复生

张三丰经常玩一些死而复生的做法,也是惊得大家目瞪口呆。

第一次在太原的南峪山,根据《太原县志》的记载,张三丰曾隐修南峪山中,服气辟谷,几个月也不见他烧火做饭,却时常见他帮助村民们耕种收割。有一天他突然死了,村民将他葬在南峪山上,但不久后又有村民在西安遇见他。

第二次在宝鸡金台观,《明史》和《微异录》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九月的一天,张三丰对门人杨轨山说:我命数已尽,归天有期,遂留颂词而死。人们在安葬时发觉棺内有呻吟声,启棺一看,发现他竟又活了过来,如梦醒一样。

第三次是在明朝永乐末年的武当山,这次张三丰似乎是真的离开了人间,文献留下了“不知所终”的字样,但后代仍有所谓他的灵迹显现,如清代清士李西月、奉道者汪锡龄均自称见过三丰祖师,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也是众说纷纭。

所以,张三丰多次死而复生的做法,使得民间都称他为“张神仙”。

古代的皇帝都贪图长生不死之术,他为的是能够永远的掌握权力,能享用不尽荣华富贵,但张三丰则不同,作为修道之人无欲无求,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不追求长生,因此才获得了如此长的寿命。张三丰的这样的心态也正好应验了老子《道德经》当中的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刀墓手札


只要是活生生的人,纵使天天养生,也跳不出做为一个物种寿命的天花板,比如猫狗寿命就是十几年,断不可能活到五十年,如果你说你家狗五十多岁了,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疯了,要么你说谎。

ok,咱说说这位传奇道人张三丰,他是辽宁人,聪明异常的道教发扬人、同时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用一己之力创建了武当派,其武功拳法十分了得,极为擅长武术,在当时是响当当的大V,几乎世间都飘扬着他的传说故事。尤其在近代的小说狂人金庸在写了世人皆知的几部小说后,张三丰又特火大火起来了。

为什么明代皇帝们都偏爱张三丰?这和他的出身道家有直接关系,道家一直强调个人修为,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世人皆怕死,何况九五之尊的皇帝们,他们想找三丰大师,自然是想讨教如何长生,如果更大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寿命,让自己多多享用在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而传说中的张三丰是活了几百岁,并且已经成仙,是众人口中的得道人士,自然被皇帝们说追捧。

第二个问题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咱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一下,老张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在长寿,就像开始说的,也不可能活几百岁,最多一百来岁,而且这已经是非常极限的状态了,为什么坊间谣传他的几百岁,自然是为了道教添加更多的神秘性,玄乎事儿,让人们觉得道教才是修为,信道教得永生嘛,张三丰从元代一直到明代,一直传说偶尔漏面,证明我还活着,为什么会这样?自然是某些人玩的猫腻,利用张三丰已经闯出来的名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张三丰一整就消失好多年,甚至快百年后又在某一个乡间野山出现刷存在感,还口口声声的解释说自己这么多年久是闭关修炼去了,给自己的长时间不出现找足的合理的理由,如果古代有DNA检测技术,那张三丰活了几百年的谣言一下就会被点破。

当务之急,还是多学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别被社会上那些跳大神,玩玄乎,利用装神弄鬼扯淡给骗钱了。


老猪的碎碎念


张三丰是否确有其人一直都是个迷。尽管有《明史》这样的正史为他立传,但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发动天下都未能觅得他的踪迹。明朝十六帝里,又属明成祖朱棣最崇拜张三丰,为此他还征天下三十万民夫,耗时七年重修武当山宫观。




至少从明代开始,张三丰的形象已经和神仙无二,民间巨多的关于他的传说使张三丰的形象似仙非人,乃至于连皇帝都趋之若鹜派人遍访天下名山大川找寻他的踪迹。《明史.张三丰传》非常传神的描述了他的样貌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冉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则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所谓“数月不食,一日千里”,这不活脱脱一神仙吗?后来太祖朱元璋闻其大名乃遣人四处寻访而不得。“后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育而逝,县人具棺敛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据《明史.张三丰传》),此可见,张三丰至少在明朝建立后已经是个百岁以上的老人,甚至可能更老,又或者已经“飞升成仙”了,因为张三丰自入明朝起便已难觅踪迹,生死莫闻。




明太祖曾两次召张三丰入朝皆不赴,朱元璋诸子中,只有第十一子蜀王椿见过张三丰,而且还是张三丰云游巴蜀主动入成都见蜀献王朱椿,并劝其远离政治专心修道长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椿题《张神仙像》赞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爰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全一真之妙理,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乃怀玉而中藏。”此题写的妙哉,完美的展现了朱椿眼中的张神仙三丰是一个内炼高深,行踪不定,能辟谷,寒暑不侵,有轻功神行,知未来休咎,脱胎神化的一代宗师。如此当世之神仙能得他开示指点该是多么荣光幸运的事情,难怪此后的明朝皇帝个个都锲而不舍对张三丰的寻访。




而明朝这么多皇帝,对寻找张三丰热情最高涨的非明成祖朱棣莫属。朱棣为了寻访张三丰,还写了一封非常“赤诚”的信托张三丰的弟子带给他,只见那信中写道“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这封朱棣写给张三丰的信,是满满的仰慕也是满满的崇拜,是对神仙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得到张三丰的开示指点。可惜张三丰依然是我自逍遥,踪迹无定,为表礼数,就赋诗一首,让他的弟子孙碧云转交朱棣。




既然四处派人便访天下而不得见,那就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张神仙的敬仰崇拜吧。明成祖可是个一诺必行的皇帝,他真的这么做了,下旨征发天下三十万民工共耗时七年大兴土木兴建武当山宫殿。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桥梁等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如此规模庞大的道教建筑工程,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属罕见。朱棣不仅为张三丰大兴庙宇宫殿,还为他塑像奉祈,派官员洒扫以示崇敬仰慕,如此这般虔诚,却始终不得张三丰一见。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一直都是个迷,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张三丰大约生于金朝中期,在明朝嘉靖年间去世,至少活了300多岁。


大国布衣


关于张三丰的生卒年,有些百科和问答大家说《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载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于公元1464年,享年218岁。

这是不严谨的,以下是明史原文关于张三丰的全部记载,可参照对比: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硃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

明史记载得很清楚,“或言三丰金时人,,,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终莫测其存亡也。“就是说明史也不能确定其生卒年。

所以,关于张三丰的生卒年,只能按民间传说来推测,由于他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张三丰大约是金朝时人,经历金、元、明三个朝代,大约在明英宗时去世,也就是说张三丰生于1234年金朝灭亡之前,卒于1427年明英宗继位前后,大约活了200岁。

至于为何明代初期几位皇帝都会派人寻访张三丰,原因应是明朝皇帝想借助道教帮助其稳定基层社会。全真道因与元室关系密切 , 基层社会影响力很大,而明室起自南方 , 很器重道教的社会功用。 明初全真教在民间最有影响力、最著名的是张三丰 , 民间流传很多张三丰的传说,包括崂山修行,终南山得道,结庵武当山、开创丹武合一,宝鸡金台观时死而复活“阳神出游”,传道沈万三等故事。甚至今天的贵州福泉市福泉山也有张三丰的道场。

同时,还应看到,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哲学、养生、风水等方面有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优势,推崇道教有其积极的意义。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创造了道家太极拳式,所创武学至少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十七支。

以下节选自张三丰的代表作《无根树》歌: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一起读史,分享心得,请您关注我。)


六甲番人


我们都看过《倚天屠龙记》,上面张三丰的弟子张无忌将剑给了朱元璋,后来他就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开创了伟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从来没有见过张三丰的,当他当了皇帝之后苦苦的追寻着张三丰的存在。

而他却飘忽不定的,从来没有露过面,导致了明朝的十六个皇帝开始了苦苦追寻他的道路,这条道路道阻且长,困难重重。但是却依旧改变不了皇帝们对他的喜欢。

明成祖当时寻找他未果,对自己手下找他的人直接说,如果这次还请不来你就去死好了。把那个人给吓得不行,连忙找到了这个张三丰,百般求情之后让两个人见了一面。后来明朝的皇帝还依次给他赐了封号,这远远不够表达对他的爱慕之心,明朝的皇帝还一次次的将道观进行修缮,但是始终没有见到过张三丰。

张三丰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皇帝这样呢?首先就是他的年龄,据中国武学史的记载,他是生于1247年,死于1464年,这样算下来他竟然在世上两百多岁。这肯定会让皇帝们眼红,哪个皇帝不想长寿呢?还有就是张三丰的武功盖世,有很多的剑术还有内功,这些他们得祖宗朱元璋都是看到眼里的,所以他就成了明朝皇帝中的超级偶像了。

在金庸先生所写的“倚天屠龙记”之中关于张三丰的记载也有很多,其中我们比较关心的就是他当时武功盖世,而且很喜欢自己的弟子,但是当时却并没有救他的弟子。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他和郭襄的之间非常微妙的感情。

其实对于张三丰本人来说,他的武功非常的高超,甚至可以直接去少林将众人打伤,或者是偷得解药给自己亲爱的徒弟治病,但是当时他已经是万人敬仰的大师,而且万事都光明磊落的张三丰,可能偷这个词在他的心中都是不存在的。

至于另一点直接去少林讨要解药,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说他和少林的关系,就说张三丰肯定是知道如果自己这样做肯定是会引起其他门派的不满,这样的话自己武当置武当那么多弟子如何呢?肯定是不能拉仇恨的。

张三丰在武当里面有一个规矩,不能伤到峨眉的弟子,在自己身处危险的时候还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罗汉交给身边可靠的弟子,让他将这个还给少林。可见他对郭襄的情谊。当时的江湖都知道风陵师太骑着一个小毛驴在到处寻找杨大侠。

但是细想,杨过能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的呢,要么是活死人墓,要么是襄阳。就这几个地方,郭襄至于这样满江湖的寻找他吗?只是知道即使自己找到了也是没有用的,身边已经有人了,自己去也只是一个妹妹的身份。

当年张三丰并郭襄救下的时候,郭襄给他一个金罗汉,让他去襄阳找自己的父亲,而且还提醒他自己的姐姐性格可能会比较跋扈,让他稍微的忍让自己的姐姐,转身就走了。

他后来碰到了一个农夫在遭自己的妻子嫌弃,说他自己什么也不做就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这个时候张三丰就想到了自己,自己到襄阳之后肯定也是这样会遭到郭芙的嘲讽。

于是就自创了门派,这里也是因为张三丰知道自己就算去了也当不了主角,所以他放弃了,选择了将这份感情藏在自己的一招一式,藏在自己的心底。

这就是金庸先生的江湖,遇到你之后,你还是你,我却不是我了,如果我不是你的主角,我宁愿不要。


无笔史官


长寿之人在每个朝代大都会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一则体现了国富民强,长寿人多反映了在我的统治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二则对长者的尊重体现了统治阶级爱民之德,也是以儒家治国重孝道的一种体现。此外,统治阶级自身也有长寿的愿望,不然如何“万岁”,如何“千秋万代”。张三丰传说生于元代,明清的传说中,达二百余岁,那个皇帝不想学他长寿?具体原因如下:

统治阶级为了个人利益和统治需要,寻找张三丰或神话张三丰

1、明代皇帝大多寿命不长,渴望长寿。从公元1368年到1644年,明代十六个皇帝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只有朱元璋一人活到71岁,稍稍拉高了后代寿命的平均水平外,后世朱家子孙再无一人超过他,甚至出现了“一月天子”,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在位一月即死去。后世有人考证朱家子孙可能从朱棣开始,遗传上有问题。但无论如何,朱明朝廷对长寿的渴望无疑是迫切的,而集道家养生大成者和本身就很长寿的张三丰自然受统治阶级欢迎了。

2、统治阶级为了安定民心,巩固统治需要来树典型。道家作为本土发展的宗教,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朱元璋立国时,制定了以儒教为主,三教并力的宗教政策。此外,朱元璋还用道教来证明君权神授,如他崇真武神,对道教中的正一道扶持优待,作为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三丰自然受到其重视,朱元璋等自然希望找到他来支持自己的统治或进一步树立自己的统治权威。

张三丰活了二百多岁是一个事实还是传奇

从现在有记录的资料来看,比较正统的有《明史·方伎》,所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记载其生于生于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于公元1464年,享年218岁。

但是,从官方记载中来看,几乎没有人正式见过张三丰,在永乐皇帝寻找张三丰时下了死命令,要求寻找的人必须找到,找不到就不要见我了。结果下属回复说张三丰因为被真武大帝请去了,所以没有时间来会面了,但张三丰写了一封书信给他。这些书信和下属的回复,从现在来看,是在皇帝下了死命令后的产物,真伪如何,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因此玉叔推断,关于张三丰本人真实性以及长寿与否完全有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张三丰本人存在,但可能没有那么长寿。明代甚至清代许多张三丰的事迹乃至长寿或许只是多人对他的一种冒充,或者说是传说,包括有的是在统治阶级高压下被人投其所好,就如同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于是出现许多方士,乃至有徐福东渡日本寻找仙人的传说。

2、张三丰本人根本不存在,是道教为了神话本门宗派虚拟的人物。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通过神仙传说来增加本门的权威性,不管是宗教还是统治阶级都喜欢用,到了近代的白莲教,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则是愈演愈烈!

3、张三丰存在,真的有那么长寿,或者是相对一般人而言比较长寿,但不喜欢与统治阶级为伍。道家主张养气修身,按传说中张三丰作为“世外高人“,看透红尘俗事,自然不愿意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给自己找麻烦,因此故意避而不见还是有可能的。

寻找张三丰,从身边做起

到了民国时期,依然有地方政府乃至到中央对长寿人的寻找,据说有一两百岁的老人被授予总统勋章,但同样是真假存疑。

很多时候,一些平常的事,因为与政治挂了钩,就走偏了。其实,作为统治阶级而言,去树立某一个人,某一类人的典型,不如更多的去向一群人,向全民来倾斜,提倡一种风气和习惯。对个人而言,寻找张三丰本人不如遵循科学的养生之道来生活更实在!

当社会不再媚俗,当人们不再偏执,当处处都是鸟语花香,处处都是新鲜的空气,说不定,张三丰会活到现在了!


新玉说史


张三丰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不论是正史还是文学作品,对他都很高的评价。经过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的描写,张三丰这一人物也随着小说的火爆变得家喻户晓。对张三丰的传说一直不断,各种说法都有,笔者这里抓住几个在各种传说、记载中都一致的点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strong>

首先,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对于这个问题古代就弄不明白,现在更是无从查证。虽然有各种说法,但谁也没有实据。我们肯定不能通过传说和文学作品来推断吧?那些传说本身可信度就不高,反正到了晚年张三丰就藏起来了,当时说是隐居也是闭关。凭借古代信息的闭塞程度,一个人藏起来不让人找到实在太简单了。张三丰就属于这种,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这一藏起来,道教的声望瞬间由于他个人提高不少。有一个长寿的希望在这悬着,皇上能不动心吗?

明朝皇帝都要找张三丰,洪武帝朱元璋找他可能是因为张三丰曾经帮助过他,但其他皇帝找张三丰,倒不如说他们在找神仙。张三丰活了多少岁我们不清楚,但他出生在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还是很好取证的。这样的话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张三丰就已经121岁高龄了。这个岁数一算出来相信读者们都会大吃一惊,121岁放到现在也是相当长寿的年龄了。在古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明朝这些皇帝(尤其是朱元璋之后的皇帝)在找神仙一点也不过分。


找张三丰肯定有原因啊,除了想要了解张三丰长寿的秘诀,再就是因为张三丰在中国道教的地位了。道教在明代可是盛极一时,明朝统治阶层对道教普遍采取尊崇的政策,朱元璋更是利用很多道教神话渲染自己是真命天子。在明朝开国的时候也有很多道教人士出了很多力,朱棣也自称是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派遣3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

寻找张三丰同样也是做给道教其他人的一种姿态,来增强道教的影响。通过道教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更好的控制来自民间的声音。这和历史上一些皇帝参拜佛像是同样道理,有的是真心的,有的就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明朝的这些皇帝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通过道教来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

最后再说回长生不老的这件事上,张三丰既然是道教的重要人物,宗教免不了的就是传承。如果张三丰真的有长生不老的方法,有很大可能会传授给他的弟子,这样一来到了今天长生不老可能就不是一个梦想了。所以从这里推断张三丰很可能并没有活的像传说中的那么长,明朝的这些皇帝也是在找一位拥有长寿秘诀的“神仙”或者可能是一种尊崇道教的举动。


邓海春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技》记载: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生于1247年4月初九日,卒于1464年,享年218岁。这位被载于《明史》的传奇道人张三丰至今我们还对她的名字念念不忘,在武侠小说中张三丰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当然这还是托了金庸老先生的福,那么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按理来说记载于《明史》这种正史应该是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应该就是活了212岁,这也是目前普遍公认的一个数字。但是在民间,将张三丰传的神乎其神,说法越来越多,年岁也就越来越大。甚至有些人说张三丰已经超越了生死,一直活在世上。

就我个人而言,这些传说当然是不足为信。明代从朱棣皇帝开始对张三丰就极为推崇,朱棣为武当修筑道观有“北紫禁,南武当”的说法,而且屡次为张三丰加封尊号,到嘉靖帝时到了巅峰。如果说《明史》记载有失偏颇,那也是将张三丰的年岁记载大了。



关于川张三丰的传奇还有不少。他不仅创建了武当派道教,还创立了武当内功,武当剑术,武当内家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闭封拿”,这是武当拳术的精髓。


而且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剑术都讲究阴阳调和,内功变化,讲究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实在是修身养性,清静柔弱的不二法门。用来内以修身,外以除恶,这是他留给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围知历史


首先我们要知道张三丰这个人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明朝成立之后,张三丰频繁的在历史舞台出现,还有传闻说是与蜀献王见过面,可能存在神秘感。当时朱元璋听说后也想见见这位真人,两次诏见甚至派人诏访都没见得张三丰本人,从此成了明朝历史情结。

后来朱元璋去世后,明朝几代皇帝纷纷对张三丰加封称号,这不仅仅只是为了寻找张三丰为目的,也是寄托贤弟的在天之灵。

(个人看法:1、因为修道真人张三丰已逾百岁,在世人眼中以为有长生不老之术纷纷求而得之,没个人都想长生不老,从古至今,亘古不变,像你我等凡夫俗子都如此,更何况是至尊无上的皇帝。2、朱元璋几次诏斤都见不到,一直让朱元璋困惑 所以在明朝皇帝心中张三丰一直是个迷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还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抗衡的)


华夏风雨五千年


为什么明朝16个皇帝都苦寻张三丰,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是武当派的开派祖师,更在晚年独创了天下闻名的太极拳、太极剑,为武术引入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原理。关于他出生地,有辽宁黑山、陕西宝鸡和福建邵武三个说法。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技”篇中,记载张三丰生于1247年阴历四月初九日,卒于公元1464年,这样算起来,张真人寿享二百一十八岁。

据传说,张三丰的相貌不同凡人,大耳大眼,“龟形鹤骨”,络腮刚髯,头上抓髻,手中总是拿着一把方尺。还有说法,张真人登山如履平地,卧雪亦可安眠,无论四季寒暑,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百衲衣,在大街上四处闲游,嬉笑人间点化众生,颇通佛儒道三教教义,大家给他外号“张邋遢”、“邋遢道人”。

关于苦寻他不得的皇帝,主要有明代的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棣。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就开始派人寻找张三丰,因为他作为义军首领,早就耳闻武当张三丰的大名。算起来,张三丰生于1247年,到洪武初年(1368年),已经是120岁的高龄,那一年,他在武当山大搞工程建设,建立了著名的紫霄宫。当朱元璋寻找他的信息传出来之后,史载“洪武庚午,拂袖长往,不知所在”,挥一挥衣袖,从此不知所终,何等的洒脱。后来有人说他去了山东,有可能在青州的云门山或者即墨东南的崂山,朱元璋的仆臣们赶到这些地方查看,却没有找到张真人的踪影。

永乐皇帝朱棣继承了王位之后,听一个河南的官员声称,在陕西某道观见过张三丰,说真人道术通神,死而复生。立即安排侍读学士胡广再去武当访求张真人。结果这位胡学士先后造访武当山数次,几乎走遍的武当周边,问过了不下千百人,都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永乐皇帝大怒,认为胡学士无能,办差不力,告诉他必须找到张真人,否则严查不贷。在皇命威逼之下,胡学士只得说自己“见到了”张真人,但是真人恰巧被太上老君召见去赴宴了。永乐皇帝信以为真,既然是太上邀请,自己也不好勉强。无可奈何,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虔诚的表示,他对真人非常仰慕,希望有空的时候驾临京城,必当恭候大驾。没想到,张真人真的给皇帝写了“回信”,信中对皇帝的邀请表示感谢,并谈了一些养生养气的道理。永乐皇帝非常高兴,如获至宝。至于信是否真的出自张三丰之手,既然皇帝高兴了,也就没有人查究了。

从元代、明代直到清代,民间一直流传着张三丰的行踪。有人说,在明英宗正统年间见过张真人,有人说,天顺末年看到过张真人的行踪,还有清朝雍正年间,有叫汪梦九的人自称遇到过三丰真人并谈话竟日。这些故事,也不一定就是胡说幻想,也有可能是四处游荡的散道人,假托张三丰的名号混几个小钱度日罢了。但是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毕竟像兴奋剂一样诱惑着帝王们的神经。于是,历朝历代都有皇帝赐予张三丰各种封号,如“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等等。

关于张真人,确实有很多不寻常的神迹,也难怪世人笃信。

据《德安府志》载,张三丰曾经在山上隐居,和当地民众关系融洽,大家都很喜欢他。过了几年,张三丰要外出云游,乡里乡亲们都来送行。张三丰就请大家吃个便饭,可是山上久不用火,马上砍柴也来不及,乡亲们想一起帮忙,张三丰说不必麻烦。说着就直奔下山,没多一会就跑了回来,火种柴火瞬时而至,须知下山买火种要走五十里地,不知道张三丰是怎么办到的。

《明史》和《微异录》记载,张真人某日对门人“命数已尽,归天有期”,说罢闭目而死。弟子甚是悲痛,因师父去世仓促,不及施救,只得用棺材盛殓了打算下葬。正准备时,却听得棺材里声音。大家惊异,毕竟是修道之人,将棺木打开一看,原来是师父笑呵呵的坐在里面,惊得众人以为师父是厉鬼僵尸。后来张三丰说,这是跟大伙儿开玩笑,道家功夫有闭气假死之术,练到极深处,甚至元神离壳。

张三丰一生,如神龙野鹤,见首不见尾,但是他的故事和神迹,不断地在世间出现,让人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张真人最后卒于何时,也没有明确的资料考证,甚至至今还有人相信,张三丰并没有死,而是修成了地仙,始终游戏人间,渡化有缘人。

万事万物,有始有终,有盛有衰,有聚有散,有生有死,这是道家的基本理念,作为道家炼气士,张三丰自然不能逃脱这个注定的命运,他当然也不会奢望能以血肉之躯长生不老。据资料考证,张三丰可能是在明天顺二年(1458年)去世,按照生年1247年计算,他的寿命应当是212岁,可谓第一高寿了。不过,这毕竟只是推断的结论,不过目前采纳最多的也是这个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