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要学会和世界握手言和

1

总有一天,你要学会和世界握手言和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成长边缘》。

女主人公娜丁从小性格诡异不合群,在学校饱受同学的欺负。相比之下,她哥哥达里安十分出色,长相英俊,人缘极佳,小小年纪就靠游戏技能赢得百万粉丝。娜丁因此记恨哥哥。

仿佛是上帝垂帘娜丁,在她大概六岁那一年,他派了一名天使来拯救她。天使的名字叫克里斯塔,两人很快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克里斯塔好似一束光,照亮了娜丁孤寂的校园生活。也像一根救命稻草,成为她唯一信赖的朋友。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她们十七岁那一年。然而某一日,娜丁震惊的发现克里斯塔和达里安竟然躺到了一张床上。就像一颗炸弹开了花,娜丁变得异常激动,她无法接受这种新的关系,终于在一次和解未果后,她和克里斯塔决裂。

又回到了孤单的状态,娜丁变得无比郁闷。她尝试快乐的办法都不奏效,她甚至想到了自杀。

寂寞难耐的她,对一个男生一见钟情。在一次冲动的告白后,她应约和男生见面。还没说上两句话,男生就迫不及待的动手动脚。娜丁终于明白了男生的真实意图,含泪夺门而出。

与此同时,母亲对女儿的出走近乎崩溃,哥哥达里安也立马停止聚会去接妹妹回家。彼时的娜丁更加愤世嫉俗,把怨气发泄在哥哥身上,故意曲解哥哥的好意,让达里安心灰意冷的回家。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疯狂过后的娜丁,开始内心反省。就像一个青苹果迎来了成熟的日期。她主动向哥哥示好,她向达里安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脆弱,她的叛逆不羁只是证明自我的方式。

她终于和达里安握手言和,也原谅了克里斯塔的“背叛”,修复了和母亲的关系,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各自生活的不易,退去自身的戾气和伪装,温柔的接受这并不完美的世界。

2

总有一天,你要学会和世界握手言和


有一本书叫《家庭会伤人》,作者是约翰·布雷萧,现为心理辅导及著名的公共电视制作主持人。作者道尽了家庭带给人们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以便发现自己身上可能携有的伤痕和偏差的来源。

诚然,我们或多或少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痛,甚至我们某些痛的症状可以找到童年生活的影子。

可是我们的父母并非圣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他们本身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或许,你觉得你的父母贫穷不堪,没有给予你丰厚的物质条件;你觉得爸爸脾气暴躁,根本不爱你;你觉得妈妈老是唠叨,根本不懂你。

我同学从小讨厌她爸爸。她爸爸文化层次低,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平时爱打牌喝酒,甚至经常不回家。生活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对她们大发雷霆。

所以读大学的时候,她寒暑假才回去一次,用她的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回家,爸爸也只是简单询问几句,看不出有多少关心。

直到某一天回家,她发现爸爸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注视她,那像极了一个手足无措的可怜人。她忽然发现爸爸已经老了,他已经不是那个对自己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一个渴望儿女陪伴的老人罢了,她的心瞬间释然。

其实作为父母,很少有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爱的方式。我们无权指责父母,他们带我们来这个世界,已经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能做的是做一个不断成长,给孩子正确引导的父母,给你的下一代最好的原生家庭。

北野武最初也不理解母亲,他觉得母亲每次就是找他要钱,毫无情感可言,于是他对母亲很冷漠。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他都没有原谅她。

直到后来,他明白母亲之所以这么做,是怕他乱花钱。他给的那些钱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他,他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他瞬间痛哭得像个孩子。

他写到:“人生最重要的结局是: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平凡不完美的父母达成和解。我们终于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它在你看来美丽,亦或丑陋。”

3

总有一天,你要学会和世界握手言和

和世界握手言和,首先是和自己和解。

佛经上有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个人非常的勤俭。每当有些积蓄时,他就换成黄金,封藏在瓶罐里,然后埋藏在家中,每当看着黄金一天天的增加,他的快乐也就与日俱增。

就这样,积累了很久,他终于换来了满满七个瓶罐的黄金。但此时,他已经又老又病了,爱钱如命的他依旧不肯花钱请医生治病,最后他终于与世长辞,黄金只能留在世上。

死后,由于瞑恨和对黄金的执著,使他化身成一条毒蛇,日日夜夜守护着他生前所埋藏的黄金,不眠不休。就这样,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了一万年之久。

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到,这一万多年来他什么都没得到,除了担忧。他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体验到黄金带来的快乐。反而由于这样的执念和嗔恨,他一万年来脱离不了蛇身。

当他幡然醒悟并和自己和解后,很快他就获得解脱,而相传,这条毒蛇就是舍利弗的某个前身。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无须苦苦执著。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你抓一把沙子在手里,握得紧了漏的反而更快。生活很多时候就像这沙子,只需盈盈一握,你就获得了你想要的。

前几天,有一则29岁博士生投河自尽的新闻震惊全国。诚然博士生没有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导师,饱读诗书的他,竟被要求拎包擦车,俨然一免费劳动力。

他的内心肯定是苦闷的,可是真正杀死他的是内心的执念。他的女朋友早劝他“要不咱不读了”,另辟蹊径。是他执意要将这条路走到黑,忍辱负重的换取所谓的出国留学希望。最终找不到出路的他,以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何其可惜。

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聪明的脑袋会转弯,最怕自己走进精神的死胡同,别人走不进去拉你一把,你自己无能为力走出来。

很多事情并不是死磕到底就有结果,很可能误了卿卿性命。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和世界叫板。仿佛青春无敌,荷尔蒙的冲动就可以战胜世界,成为宇宙的主宰,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后来才发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圆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而这种圆润、大气,在于和世界握手言和,有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从容和优雅。

当你能和世界握手言和,意味着你已经成长,真正融入了这平凡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