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任常伦

战斗英雄任常伦

战斗英雄任常伦

在今天山东烟台龙口市的东南部山区,距离市区22公里、王屋水库的西侧,有一个隶属七甲镇的不大村落,这个村子最早叫孙胡庄村,据说是在明永乐年间,孙、胡二姓先后迁此居住,遂取名孙胡庄村。但现在,即使是当地人,也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它最初的名字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的胶东小山村,但一个英雄的出现,使这个小山村必将名垂青史。这个村庄现在的名称是常伦庄村,这个英雄,就是名闻遐迩的任常伦。

十七岁成为村首批自卫团员

1921年,在当时还称为黄县的这个偏僻山村,任常伦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一场重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10岁那年,母亲又辞别了人世,小小的任常伦成了一名孤儿。好在叔父收养了他,并送他入学读书。特殊的身世,使他变成一个早熟的孩子,14岁时,他不忍心叔父一家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便毅然辍学,帮助叔父挑起生活的重担,靠打短工补贴家庭生计,童年的任常伦就是苦难旧中国贫苦大众的一个缩影。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在胶东大地遍地燃烧。1938年5月,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同年7、8月间,孙胡庄成立了抗日自卫团,17岁的任常伦成为村里第一批自卫团员。自卫团经常夜晚外出扰乱敌人,任常伦表现机智勇敢,曾多次与同志们一起埋地雷、抓“舌头”、打伏击、掐电线、破坏道路,给了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英雄出少年,年轻的任常伦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机智与勇敢。1939年春,一天早饭后,任常伦和王宝玉、王健吾3人奉命到石良集侦察敌情。有个伪军官蹲在街上买鸡蛋,腰里别着一支匣子枪。王宝玉、王健吾一交换眼色,一齐跃上去,王健吾举起手榴弹狠命地砸在伪军官的头上将他打昏在地,王宝玉趁机将匣子枪抢夺到手。之后两人架起那个昏迷的伪军官就往村西跑。任常伦一看他们两人抓了一个 “舌头”,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快架他过河,我在这里对付敌人!”这时,集上的日军听到响动,端着枪向村西追来。任常伦趁敌人还没靠近,迎头扔过去一颗手榴弹,轰地一声炸响了。接着他高喊:“八路军进村了,快跑啊!”赶集的群众顿时散开,村里村外你喊我叫,弄得日军晕头转向,因怕吃亏,不敢再追。就这样,任常伦掩护王宝玉、王健吾架着伪军官顺利返回。

英勇善战显露英雄本色

1940年8月,19岁的任常伦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开始是在地方武装黄县抗日大队当战士,同年10月,黄县抗日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二营五连。在部队党组织的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任常伦茁壮成长,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在一次袭击敌人的战斗中,他勇猛地冲进了围墙,正在前进时左胳膊挂了彩,他依然不为所动,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往前冲,直到负伤的胳膊不能动弹了,他才接受班长的命令,恋恋不舍地退出战斗。在福山县猴子沟伏击战中,他带着两名战士第一个跃上鬼子的汽车,与鬼子拼刺刀,腿上两处负伤,包扎好伤口后,又继续返回参加战斗。莱西河源西沟战斗中,虽然他负了伤,还继续与战友们并肩打退数十名鬼子的进攻,随后,又向敌人发起冲锋。

1941年1月,他所在部队在掖县城南与日军展开了激战,任常伦担负往火线运送弹药的任务。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同敌人展开白刃战。正在这时,任常伦扛着一箱手榴弹冲上阵地,他见3名战士正在和3个日军激烈拼刺,其中—个战友已显得体力不支。说时迟,那时快,他把箱子一放,猛虎扑食一般,从背后猛地将鬼子拦腰抱住。对面的战友趁势一个突刺,刺中了鬼子肩膀。他乘机夺下鬼子的三八大盖,回手—刺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战斗结束后,营里决定把这支三八大盖枪发给任常伦使用。任常伦拿到这支枪如获至宝,平日苦学苦练,练就了高超的技术。

1941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保护抗日成果,胶东部队奉命组织了反击投降派赵保原等的战役。赵保原是胶东最大的顽固派和亲日派头子,长期以来与日寇勾结,屠杀我抗日群众,进攻我抗日武装,气焰十分嚣张。这一年的3月底,胶东八路军打响了围攻赵保原老巢发城的战斗。在我军强大攻势面前,赵保原自夸“固若金汤”的发城外围工事,逐个被攻破。到7月下旬,敌人只剩下城北菜园北山上的3个三层大碉堡了。7月26日,团部下达了攻打敌残存碉堡的命令,任常伦所在的五连一排承担了攻打中间最大一个的任务。

战斗一打响,任常伦首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挥舞铡刀砍开鹿砦,为部队冲锋扫清障碍,在这一过程中,他肩部受伤,但他不顾肩伤,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点燃了碉堡下的柴草,火攻敌人,从而使战友们顺利攻下碉堡底层。此时,已过午夜,一排只剩下九人了,而且全都挂了彩,任常伦也两处负伤。碉堡里的残敌却还拒不投降,龟缩在上层居高顽抗,企图作垂死挣扎。任常伦和战友们下定决心,不拿下碉堡,誓不罢休。旋即架起梯子,开始了强攻。

战友史德明率先爬了上去,敌人摔石头、倒开水把史德明从梯子上打了下来,史德明在倒地后昏了过去。面对牺牲的战友和负伤的同志,任常伦怒火满腔,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他高喊一声:“我上!”立即登上梯子。任常伦挪动着带伤的躯体,紧咬牙关,以惊人的毅力靠手劲一磴一磴地向上攀登。此刻,他浑身鲜血淋漓,面色苍白,气喘吁吁,肩部和腿部伤口揪心撕肺地疼痛,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敌人,为战友报仇,为群众雪恨!

就在他接近碉堡枪眼的瞬间,碉堡里飞出一块砖头砸在他的头上。他眼前一黑,只觉得天旋地转,金星飞溅,身子一晃,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但他紧咬牙关,以惊人的毅力,用最后的力气将集束手榴弹塞进枪眼,之后就一头栽下梯子,昏了过去。手榴弹在碉堡内开了花,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战友们乘机冲进碉堡,全歼守敌。

战争的洗礼使任常伦由一个怀有朴素爱国感情的青年农民,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发城战斗结束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关心战友胜过关心自己

任常伦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团结同志,关心战友。连队编班,战友们都愿和他编在一个班里,战时划分战斗小组,战友们更愿同他并肩战斗。战友们都说,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194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任常伦所在的五连奉命攻打小栾家据点。战斗打响后不久,由于敌情发生变化,营部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撤离战场后,一清点人数,发现少了掩护撤退的三班长史德明。

原来,史德明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大腿受了重伤。一排长、二班长和三班一个战士先后前去营救,都挂了彩,不得不退了下来。部队急待撤退,战友尚未救下,情况十分危急。

“我去!”任常伦自告奋勇。他把步枪和子弹袋交给班长,尔后猫着腰冒着敌人的炮火,朝史德明负伤的地方冲了过去。

敌人在碉堡周围点起了柴火,照得通亮,外面的鹿砦也点着一个大火口,史德明就躺在碉堡和鹿砦中间。任常伦冲到鹿砦时立即卧倒,匍匐到史德明身边,轻声对史德明说:“三班长,我来拉你!”史德明考虑到自己伤势太重,又怕任常伦和排长他们一样,再为自己流血,便说:“你快走吧,别为我再流血了!”任常伦果断回答: “我不能把你丢给敌人,别说流血,就是牺牲了也要把你拉回去。”他立即解下一只裹腿,捆在史德明腰上。爬着拉了一步,裹腿断了,他爬回去,又把另一只裹腿解下合绑在一起,才缓缓地爬着把史德明拉到鹿砦外,然后背着史德明赶上了部队。

1942年6月,因为表现优异,任常伦升任班长。11月中旬,日军2万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在一次夜间突围战斗中,连长看到一堆堆的篝火连成一线,挡住了突围的出路,但不知火堆边有没有敌人,就安排任常伦前去侦察。任常伦机智勇敢地摸到左前方的火堆跟前,发现在不远的地里潜伏着敌军,他悄悄地向右面的火堆爬去,见有两个伪军在烤火。他轻轻地爬到离敌人四五步的地方,握着一枚手榴弹,跃到敌人面前,咔嚓一声就砸开了一个伪军的脑袋。另一个伪军看势不妙,便乖乖地当了俘虏,被任常伦抓了回来。连长根据获悉的情报,指挥全连从右侧火堆边安全突围。

1943年10月,任常伦所在的二营奉命深入鲁南开辟滨海区抗日根据地。部队在诸城与汉奸司令李永平打了三仗,连战皆捷。首战石门,继战近枝,三战插崖,任常伦仗仗都表现得英勇顽强,特别是第二仗近枝战斗尤为突出。

近枝是李永平的重要据点,工事坚固,驻有重兵,任常伦担任班长的一班接到的任务是爆破敌人的一座碉堡。战斗打响后两个小时,部队就扫清了敌人的外围据点,把敌人压缩到了碉堡里。任常伦率领一班战士冲到碉堡的壕沟外边,此刻,碉堡上下,敌人的机枪和步枪子弹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壕沟内外,硝烟弥漫,令人窒息。在兄弟班战友火力掩护下,一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架起了通过壕沟的便桥,迅速竖起攀登碉堡的梯子,梯子—放稳,副班长王风云就扛着炸药包攀了上去。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几个战友中弹倒下了,王风云也壮烈牺牲。

面对凶残的敌人,看看牺牲的战友,任常伦怒火中烧,一跃身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区,迅速向碉堡里甩进一颗手雷弹,从王风云身旁抓起炸药包,“噌”地一声点燃导火索,飞身跃上梯子。这时,碉堡里的敌人被这气壮山河的举动吓傻了眼,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任常伦已把炸药包扔了进去。

一声巨响,碉堡炸开了一个大窟窿。碉堡里剩下的敌人吓破了胆,全部缴械投降。任常伦常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该流血的时候就毫不顾惜地去流血!”每次战斗受伤,他都不皱眉,不畏惧,沉着冷静,坚持战斗。

战斗英雄生命定格在23岁

1944年7月,任常伦被全团评选为战斗英雄,8月,出席了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大会刚刚结束,日伪军就纠集一千多人,开始了对我牙山根据地的“扫荡”。任常伦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日夜兼程,长途跋涉七百里赶回部队。此时,他已九次负伤,肩膀里还嵌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部队首长考虑到任常伦身体状况,本打算不让他参加这次战斗,可他非要上前线不可。他说:“不要我打仗,我受不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鬼子横行霸道!”在他再三恳求下,最后领导决定,提升任常伦为副排长,批准他参加战斗。

1944年11月17日,日寇大岛部队700多人,沿烟青公路南下莱阳。14团决定在海阳长沙堡的西北面布下口袋阵,对日伪进行一次伏击战。根据团首长的部署,部队提前进入阵地,耀武扬威的鬼子钻入我口袋后,连续遭到我猛烈炮火的打击,乱了阵脚,活像一群被捅了窝的马蜂。

被打蒙的鬼子在稍事整顿后,不甘心束手就擒,开始组织疯狂的反扑。突然,几十个鬼子抢占了5连阵地左侧的一个小高地,3排立即组织反击,激战中排长负伤,情况十分危机。怎么办? 在任常伦的强烈请求下,排长同意让他带领九班去夺取日军占领的小高地。九班战士在任常伦的指挥下,一口气冲到小高地正面断崖下。敌众我寡,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他首先命令两名战士正面佯攻,尔后率领其余战士沿着断崖迂回到敌人侧面,接着一个突然猛攻,一排手榴弹,炸得日军抱头鼠窜,顺利夺取了小高地。

但日本鬼子不甘心失败,在小钢炮、掷弹筒掩护下,想趁我立足未稳,夺回这一制高点。任常伦带领九班战士,英勇地抗击着十倍于我的敌人,连续打退了鬼子五次疯狂的反扑,阵地上下硝烟弥漫。就在这时,手榴弹用完了,子弹也打光了,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可是敌人的反扑又开始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面前。任常伦大喊一声“杀”!九班的英雄们端起锋利的刺刀,带着强烈的仇恨向日军冲去,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在小高地上展开了。

怀着满腔的仇恨,任常伦将两个鬼子已经送上了西天,这时又有四个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从左、右、前、后四面来围攻任常伦。迎面的鬼子大叫着窜到任常伦的面前,来势凶猛,朝着他的右肋就是一刺刀。任常伦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用力向右反刺一枪,喀嚓一声,就把鬼子刺来的枪磕了回去,紧接着一个前进直刺,一声呐喊,刺刀穿透了鬼子的前后胸,鬼子噗通一声倒在地上。任常伦刚拔下刺刀,左右两边的鬼子已靠拢过来。左边的鬼子刺刀直奔他的左胸而来,他往后一闪,鬼子刺刀扑了个空,一头栽倒在地,任常伦飞起一脚,踢中鬼子的肋下,只听鬼子惨叫一声,滚下山坡。此刻,右边的鬼子见正面对付不了任常伦,趁机窜到任常伦的背后,刺刀向任常伦的后背扑来。任常伦听到身后的声响,猛地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枪尖拨开鬼子的刺刀,用枪托狠狠地砸向鬼子的头部,紧跟着一刺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就在这时,躲藏在任常伦身后的一名鬼子,将罪恶的刺刀扎进了任常伦的身体,任常伦倒了下来。“为副排长报仇!”顿时,呐喊声像滚雷,撼天震地,似怒涛,呼啸奔腾,战友们悲愤填膺,怒不可遏,个个如下山的猛虎,一齐扑向了敌人,鬼子们狼狈逃窜,阵地守住了。

在昔日的战场,当年在长沙堡战斗中担任担架队队员的老民兵张子玉,回想起当时战斗的惨烈和任常伦的英勇,依然记忆犹新:“任常伦和战友们坚守小高地,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他们与鬼子拼起了刺刀。任常伦刺死五个日本兵,带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当时,张子玉和其他30多名民兵一起就在西南面的高地上待命抬伤员。

现在已经87岁高龄的鞠文业,是任常伦唯一健在的战友,他1944年初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在任常伦所在排任战士,和任常伦一起参加了那场可歌可泣的长沙堡战斗。回忆起长沙堡战斗任常伦牺牲时的场景,老人还清晰记得:“任常伦连续拼刺刀拼死了五六个日本鬼子,任常伦拼刺刀的刺杀技术真是好。(牺牲的时候)当时他正对着敌人,他前面有2个,在他同这两个鬼子拼刺刀的时候,他后面又来了2个鬼子,把他刺了1刀,这根本就防卫不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任常伦受伤后,随即被群众抬到牟平埠西头的八路军胶东医院四分所,却因伤势过重,这位先后参加过120多次大小战斗、9次负伤、11次挂彩的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停止了呼吸,年仅二十三岁。

就在当天夜里,总攻开始了!十四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扑向鬼子,喊杀声震天,此役共消灭鬼子258人,俘虏12人,缴获武器、物资一大批。这是日军侵占胶东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我军乘胜追击一百里,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这次“扫荡”。

英灵山上忆忠魂

得知任常伦牺牲的消息后,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悲痛万分。这一天,他汤水未进。为了纪念任常伦,许世友亲自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命名任常伦生前所在的五旅十四团一营五连为“任常伦连”,英雄的牺牲日11月17日,被定为建连纪念日,号召广大指战员奋勇抗敌、坚持到底。长沙堡战斗中,任常伦用鲜血铸就的“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的“任常伦精神”成为连队的连魂。在1948年10月举世闻名的塔山阻击战中,这支部队用生命捍卫了“任常伦连”的荣誉,分别被纵队和师授予“英勇善战连”和“英勇顽强”锦旗,并荣立纵队集体一等功。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那场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在威武雄壮的英模方队“华南游击队”前方的7面功勋战旗中,有一面就是“任常伦连”战旗。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现在驻扎在广西桂林的解放军第41集团军121师361团。

鞠文业老人对当年叫他小鬼的任常伦,至今还是满怀深情:“我很想任常伦啊,任常伦是实实在在的英雄,我心里时常想起他,我们连队的一个模范的副排长。我每时每刻都在悼念着他,我现在心情是相当激动,我对我的副排长惦记了70年呐,我从来不忘记他。”

何止他的战友没有忘记,祖国和人民也不会忘记,多年来,一直在用不同的形式缅怀任常伦这位英雄。

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任常伦的家乡孙胡庄,更名为常伦庄,永远缅怀这位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民英雄。任常伦牺牲后,最初被埋葬在牟平埠西头,抗日战争胜利后,胶东人民在栖霞县东部巍峨的英灵山,修建了抗日烈士陵园,任常伦遂被迁葬于此。在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左侧,有一尊八路军战士高大的全身铜像,他手握钢枪,昂然屹立,雄视远方,守卫着山川秀丽的胶东大地,他就是任常伦。在龙口市烈士陵园、“任常伦连”驻地,也都竖立有任常伦塑像。任常伦的家乡人还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冢,1992年,任常伦的衣冠冢被龙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他的家乡,还建立了任常伦纪念室,让后人永远缅怀这位龙口人民的好儿子。2011年6月,龙口市田家完小五年级1班,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命名为“任常伦班”,每年的11月17日,都会举行“任常伦纪念日”主题报告会。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任常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任常伦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英雄生前亲自从鬼子手里夺下的、而又用它创立卓越战功的那支三八大盖枪,建国后一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任常伦牺牲后,当时的胶东国防剧团的两位文艺工作者漠雁、栾少山,还为任常伦专门谱写了一曲颂歌《战斗英雄任常伦》,直到今天,在“任常伦连”、“任常伦班”,在英雄的故乡,这首歌曲的旋律依然时常回响: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为人民牺牲也甘心,他在战斗中,受过九次伤,轻伤不后退,重伤不惊慌,战斗中缴了无数枪……(作者: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 党史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