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清政府租讓給英國,有付租金嗎?

瓣瓣瓣瑪瑪



香港分為香港島、九龍島、新界三地。香港被奪走,是分3個階段進行的。香港島,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首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定之後,於1842年被割讓的。當時,適逢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的未期,西方資本主義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世界的各主要大洲,均已探明。飢渴的歐洲資本,遠遠不滿足於在乾隆時期,僅佝僂在廣州進行貿易,而且,還時不時地遭受乾隆旗兵,在海禁時的彈壓駐船。彼時,資本主義的實力尚不足以制服大清帝國,但顯然,鴉片戰爭的隱患已悄然埋下。

1764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18世紀至19世紀初,蒸汽機在釆礦、冶金、紡織、機器製造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蒸汽機應用為標誌的工業革命,為大英帝國積累了巨大的國家實力。捲土重來的英國資本,輕易地擊敗了閉關鎖國、循規蹈矩的大清國。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為標誌,讓大清的農業社會,見識了工業國家的厲害。並把超地位的自然經濟拉下了中國的神壇,然而道光政府在英國的打擊下,帶著農業國家數千年的制度慣性,依然故我、記賠不記打。



此戰後,根據《南京條約》顯示,中國被迫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量產的工業品大量湧入中國,又象大水般地,捲走了大清國海量的白銀。並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家屬自由居住(乾隆海禁,洋商限居於澳門一隅,交易限於廣州一隅,不得攜其家眷來華),廢除公行的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自由貿易,大量賠款流向英國,其中600萬兩白銀,用於賠付被焚鴉片,1200萬兩賠付英國軍費,300萬兩賠付英商債務。

冶外法權的淪陷,導致大清司法的跛足顛行。為讓英商船有一個修理基地和材料安放地,香港島,被永久地割讓給英王政府執掌。從道光皇帝的睡眼惺忪的冶國意識裡,主權從來是匍匐於皇權之下的。日末窮途之際,拋個蠻荒苦地賜給英夷,只要不再吵醒我大清煌煌悠長的美夢,大清不毛之地賜了就賜了,只求英商乖點就行。大清就如此不明不白的,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的二流子。1854年,同為農業國家的日本,卻因屈辱的《神奈川條約》的簽訂,而倏然醒來,進入明冶維新的快車道。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的勝利為標誌,得到了列強以亞洲強國的公認。獨為你黯然神傷,我的國!



資本是個饕餮,1856年,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為擴大戰果,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聯手向清政府尋畔,英國要求修改《南京條約》條款,肆無忌憚地命令清政府開放全境,開放煙禁,開放關稅,開放北京使領館駐地。大清萬般曲意逢迎、割肉飼鷹的《南京條約》,僅讓英國乖了十幾年。

煙雨迷濛中的咸豐帝,不禁在金鑾殿上迎風迷亂了。朕的國,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蠻夷來搗亂。得,再籤個《北京條約》,賠付些白銀給列強吧,割地割哪裡好呢?左瞧右看,順勢將香港島旁邊的九龍島割給了常常哭鬧的英夷,然後以父毌般半是責備、半是憐愛的神情,拍拍小英英鬍子拉碴的大臉頰說,“這回該不鬧了吧,乖啊!”唉,夢中的大清國,一點也不美!



1898年,乘著大清割地賠款給法國的當口,英國瞧著眼熱也鬧上了。英國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如果將廣州灣租借給法國,將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列強的類似要求。並表示,對英屬香港來說,擴展九龍地界是迫切需要的,只是由於怕給其他列強以藉口,英國才沒有提出。如果法國獲得廣州灣,英國將決不“剋制”。清政府既已同意租借廣州灣給法國。就必須以租借新界之地補償英國,以維護列強之間的均勢。於是新界便以99年的租期,“租”給了英國,不過租金先記帳哈。靠,這都是些什麼爛事。自此,大英帝國的香港殖民地,以香港島、九龍島永久割讓,新界99年無租之租借,從中國的版圖中消失,直到99年之後,香港才回歸中國的版圖。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這個問題又將我們帶回百年前,中國曆經的恥辱—喪權辱國的條款將一塊塊土地劃分出去,原本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變得支離破碎。


一九九七年迴歸祖國的香港,被清政府租讓給英國,有付租金嗎?



在回答問題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租界的產生原因。


一、德國趁虛而入,藉機擴大侵華範圍


據說,當年德國有兩個傳教士在中國意外身亡,這引起了德國對清政府的不滿,想以此為藉口擴大侵華範圍。並強勢提出了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100年的無理條件。


因晚清時期的中國恰逢甲午戰爭戰敗,正處於弱勢,無反擊之力,於是派官員與德國談判,德國方面回應:“租借一百年中,讓掉一年,總算99年,別事不能減輕,否則,立即佔領東三省。”清政府只能接受這喪權辱國的條例。


二、英國效仿德國,強烈瓜分中國


因為中德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楊為列強租借中國土地的榜樣。從那以後,列強都想效仿德國,侵略中國,開啟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英國也不例外,曾先後三次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1842年,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利,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利,中國被迫再次簽訂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1898年,又以 “利益均沾”為藉口,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條約》,“新界”被划進了英國的勢力範圍。


再來說說租界的性質和租金的問題。


在這上述不平等條約中,請大家弄清一個名詞,就是“割讓”,而不是租借,所以根本談不上租金問題。只有“新界”被說成是“租”的,但也從未給付過租金!


說是香港租期為99年,但其實99年的租期只是象徵性的,那只是列強想對中國領土的一種永久割佔的一個巧妙的藉口。



由於租借香港的條例是和清政府簽訂。在清政府滅亡後,直到一九九七年中國收復香港,英國也沒有向中國政府付過租金。


在清朝末那個黑暗的年代,西方列強紛紛以各式各樣的藉口租借中國土地99年,這是導致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國家重要原因之一。長期租借土地基本上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悲哀。


一個個租界散落在清末的土地上,宛如國中之國,是清末政府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象徵。


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好在新中國後來強大起來。在99年後的1997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 小 平同 志的“一國兩制”思想及方案,創造性地解決了香港、澳門等歷史遺留問題,顯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當五星紅旗又高高飄揚在香港上空的時刻,舉國譁然沸騰,無不為之動容落淚,無不為之驕傲自豪歡呼。


香港的成功迴歸,是國家強盛、軍事過硬最有力的證明。


有書課堂


說到香港,一般分為三部分,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去過香港的朋友都會發現,香港島和九龍關聯緊密,比較繁華,面積也較小,屬於市中心,新界面積較大,但是相對來說較為落後,屬於郊區。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這要從香港的起源說起。

1842年,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利,中國被迫與英國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其中一條就是割讓香港島給大英帝國,注意:是永久割讓,不是租借,沒有歸期,也談不上租金問題。

1860年,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利,中國被迫再次簽訂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請注意:本次依舊是無條件割讓,並非租借,也沒有歸期一說。

1898年,由於甲午戰爭的失利,英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按照這個時間段計算,正好1997年租期結束。

所以:確切的說:只有新界是租的,不過沒有租金!

說道這再做點引申:當年英國殖民者剛到中國的時候,並沒有看上香港,而是相中了浙江的舟山群島。不能不說英國佬海洋國家出身,眼光就是毒,彼時上海依舊是個發達的縣城,但是英國已經看到了這個地方的經濟潛力,所以開口就提出要舟山群島,被清政府拒絕,加之在舟山水土不服,只能退而求其次,提出割讓香港,香港在第一次割讓以前屬於蠻荒之地,整個香港島不足3000人,加之距離中原遙遠,清政府也沒有太當回事,所以香港九龍就這麼出去了。新界的租借有些奇怪,甲午戰爭後,法國提出租借廣州灣,英國唯恐吃虧,馬上提出租借新界,不同意也的同意,就是要強買強賣,一來二去,無能的清政府半推半就也就答應了。

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好在新中國後來強大起來,我們不承認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國力的強大為我們收回香港澳門提供了堅強的後盾,這才有了97年收回香港,99年收回澳門!



日慕鄉關


這事,必須先苦笑一聲:這就好比強盜打劫了別人家東西,有給“苦主”付租金的嗎?


而且需要澄清一條的是,在晚清落後捱打的那個年代裡,香港大部分地區,哪裡是“租讓”給英國的?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英國胖揍後,就咬牙籤了《南京條約》,割掉了香港島。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胖揍,又簽了《北京條約》,割掉了九龍半島南端地區。這兩塊地方,根本就沒有“租”,全是被人生生一刀割走!

而唯一能稱得上“租讓”的地方,就是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打著“租期99年”的幌子,英國又一口氣划走了九龍半島以北以及230多個島嶼,後來統稱為“新界”地區。那既然是“租”,英國人到底要不要付錢呢?您要翻翻整個條約,除了規定英國人佔地,清朝官府衙門走人,

滿篇頤指氣使的條文裡,根本就沒說給錢的事。而且條約墨跡未乾,英國就悍然派兵強佔九龍城,擅自擴大佔領面積。

也就是說,這是英國人打著“租”的名義,堂而皇之侵佔中國國土的可恥行為。那麼問題來了,“租”地起碼要給錢吧?比如說明朝年間,葡萄牙人租了澳門地區,一旦拖租金就會被明軍全副武裝來踹門,稍有違法行為,明朝香山縣令更會把葡萄牙官員(明朝人叫兵頭)抓到衙門打板子,打到葡萄牙人“帖然服”為之。都是租客,怎麼換英國人就這麼橫?因為此租非彼租,英國人這樣“租”下的地盤,當時叫租界。

說到“租界”這詞,近代落後捱打的歷史上,是個常出現的詞。“新界”這種租界,更不是第一次出現。1843年時,英國人就在上海強佔了租界。然後西方各國就像搶肉的惡狼一樣紛紛竄來。整個晚清後期,先後在中國十六個市區劃上了“租界”。別看打著“租”字,卻是人家實實在在的自留地,行政權司法權駐軍權都叫人家抓手裡。連公園門口都可以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是什麼“租地”?這就是變相的殖民地。

也就是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租賃交易,就是英國人另一種變著花樣的侵略。通俗點說,就是給任人宰割的清政府,換一種“宰”法。

那為什麼要換這種“宰法”呢?看看英國人“租”新界的前因後果就知道:先是1898年3月,法國人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想“租”廣州灣。英國人一聽紅了眼,立刻張牙舞爪也奔過來:你要是把廣州灣“租”給法國,那就要把新界“租”給我。剛在甲午戰爭裡被日本胖揍過的清政府,對這般趁火打劫毫無辦法,只能咬牙忍辱答應。

所謂“租”,就好像一群強盜圍住苦主打劫,你刮一刀我斬一刀。清王朝,就是這可憐的“苦主”。

一個“租”字,縮影了落後捱打的真諦:不止會被打,而且會被這些惡狼般的西方國家,變著花樣打。好在這個恥辱的年代,終於一去不返。


歷史風雲錄


沒有。

香港是分三次被英方佔領的,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佔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佔尖沙咀、昂船洲,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佔新界,其中香港島和九龍(尖沙咀和昂船洲)是割讓,那裡直到1997年7月1日迴歸中國都是英國領土,當然也就不存在租金問題。

佔香港總面積約90%的新界(包括九龍半島尖沙咀以外的陸地,和香港周圍幾十個離島)是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給英國99年的,理論上是英國租借中國的中國領土,照理是要付租金的,但實際上條約全文隻字不提租金。

我們來看看這個條約的全文。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

溯查多年以來,素悉香港一處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資保衛,今中、英兩國政府議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圖,展擴英界,作為新租之地。其所定詳細界線,應俟兩國派員勘明後,再行畫定。以九十九年為限期。

又議定,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其餘新租之地,專歸英國管轄。至九龍向通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又議定,仍留附近九龍城原舊碼頭一區,以便中國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來停泊,且便城內官民任便行走。將來中國建造鐵路至九龍英國管轄之界,臨時商辦。

又議定,在所展界內,不可將居民迫令遷移,為業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築造炮臺等,官工需用地段,皆應從公給價。自開辦後,遇有兩國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約、香港章程辦理。查按照粘附地圖所租與英國之地內有大鵬灣、深圳灣水面,惟議定,該兩灣中國兵船,無論在局內、局外,仍可享用。

此約應於畫押後,自中國五月十三日,即西曆七月初一號開辦施行。其批准文據應在英國京城速行互換。為此,兩國大臣將此專條畫押蓋印,以昭信守。此專條在中國京城繕立漢文四份、英文四份,共八份。


大清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李,經筵講官禮部尚書許 大英國欽差駐紮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竇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西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六月初九日


是不是隻字不提租金的事?至於有香港學者引用當時報刊資料,說“1898年尖沙咀南區租金500兩”,那是指南區地產的租金,如前所述,尖沙咀包括南區自1860年後就已經是英國領土,如何會付給中國租金?

事實上不但條約中隻字不提的租金分文不付,條約中明文規定中國政府仍有管轄權、駐官權的九龍城寨,在此後幾十年里港英當局也百般設計,最後硬是給弄成了個有名無實的奇葩所在,這是英國霸權和殖民邏輯的體現,但也何嘗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精心設計的免費有期限租借法,本意是省錢,卻未料及99年後世事滄桑,英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當初自以為得計的設計,最終反便利了中方的收回主權(而且是連港九一起收回)。

順便說一句,這種不平等條約規定的租界租金一般都很少,且被租國一旦獨立往往以拒絕收租金的方法表明不肯放棄主權和治權,如美國永租、年租金規定為2000金幣(約合4085美元)的古巴關塔那摩,美方為體現“我們有權在這租下去”每年按期付租金,而古巴政府自卡斯特羅上臺後就再也沒收過一次。


陶短房


香港是如何被割讓出去?九龍、新界等區域租借99年又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一段讓國人很難看下去的不堪回首的歷史,記得學生時代上歷史課就很不喜歡看那一段內容,隨著年齡增大,心態更平和,尤其是去到東莞虎門的鴉片戰爭博物館,以及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地方,也更願意主動去了解過去的一些事了。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是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在南京靜海寺,清政府在英軍船艦槍炮的威逼下籤訂的《南京條約》(也稱《江寧條約》)。除了二千一百萬銀元的戰爭賠款、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其中有一條就是割讓香港島:

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到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當時的法國藉口在中國南部海岸建立煤棧,在沙俄的支持下,強令清政府租借廣州灣(今湛江),清政府的無能被迫妥協,最終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

(鴉片戰爭中英對比,清朝末期國力之頹廢)

英國看到法國勒索成功,也向清政府提出要求“補償”,提出五條要求,其中一條就是租借九龍,展拓香港界址。對英國的索取,清政府不敢全然拒絕,也不敢完全應允,只好採取折中方法,對給予路權及租借九龍表示同意。並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主要內容為:中國將1860年英國所奪佔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即從深圳灣到大鵬灣的九龍半島的全部,租與英國99年;租期內租借地歸英國管轄。同時,英國又通過1899年3月的《香港英新租界合同》《香港英新租界水面照會》等約章文件繼續擴大租借面積,使租借地成為完全由英國管轄的殖民地。


上圖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文,從合約條文看,完全不涉及租金等費用問題,可見所謂的租借,實質等同強佔。


whitedeer


清朝時香港隸屬於新安縣(深圳舊稱),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組成,島上有清朝千總統領正規綠營兵駐防;香港島和大陸實行相同的保甲制;島上生活著大小村落以捕撈、耕種作業,風俗習慣和閩粵沿一帶相同。

圖為1840年的香港海灣,遠處大樓是香港怡和公司。此公司由英國人1832年創立於廣州,後總部設在香港,2017年怡和公司排名世界500強第279名。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的清政府在江寧城下籤訂了中國第一次被迫締結的條約,就是《江寧條約》,現在稱《南京條約》。這個在炮口下威逼的不平等條約共計13款,大概是:五口通商、賠償鉅款、協定關稅、釋放俘虜,最後一項是割讓香港島,不是租借,該約第3條赫然寫道:香港由英國“常遠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圖為香港第一任英國總督砵甸乍爵士,任期為1843-1844年。現在香港中環的砵甸乍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繼續戰敗的清政府在北京英、法、俄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其中與英國簽訂的《北京條約》共計10款內容,其中第六款是割讓廣東新安縣的九龍司地方一區(即11平方公里的九龍半島)歸英屬香港界內。

圖為1850年香港街景。

為了在某種意義上保持中國形式上的統一,1897年德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名義上將青島租借給德國;1898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名義上將大連和旅順租借給俄國;1898年英國人順勢與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本土及離島名義上也採取了租借的形式,租借了香港新界地區。

圖為1860年,香港天后古廟,這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築。

既然是租借,那就是有償地暫借給對方,但是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款裡沒有任何關於租借新界後租金多少與支付問題,歷史上更沒有任何關於英國人租新界付過租金的記載,德國和沙俄同樣如此,所以租借新界是不平等條約。


圖文繪歷史


付租金?不但沒有半毛錢租金,清政府前後還得倒貼英國3000萬兩白銀!

香港地區實際包括3塊: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這3塊分3次被英國人佔據,其中香港島、九龍半島是割讓,只有新界是租借,請注意這是“租借”,白借的。

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趁機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以武力未果,反倒在1842年8月,被迫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確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同時規定,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分4年繳清,逾期每年加收5%利息。

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

1860年10月,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同時規定,增加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簽訂,賠款白銀400萬兩)的賠款至800萬兩。

1898年,《新界租約》,租借新界

1898年6月,英國再次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

通過上述3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佔據了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在內的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

大家不要被“租”字迷惑了。所謂“租借”,關鍵在“借”不在“租”。既然是借,自然是你情我願,平等對話,沒什麼租金。就好像兩個好朋友,你甘願把你家借給我住,又不是租,怎能問我要租金呢?我還得問你要看護費呢!

真理和公平永遠在大炮的射程內,這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慘痛教訓。


狄飛驚


香港不是被清政府租讓給英國的,而是英國通過痛扁清政府,強迫清政府租給他的,而且也不完全是租,整個香港分為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前兩塊是直接割,只有新界還是強租的,你想想,這跟搶有啥區別,他能給租金嗎?

英國於1840年挑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首先打開了清朝的大門,1842年,清政府投降求和,簽訂了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除了2100萬銀元的鉅額賠款,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看好了,是永久割讓,不是租!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再次被英法聯軍打敗,被迫再向英法賠償白銀800萬兩,同時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以北九龍半島南端的一塊土地,也是永久割讓,不是租!


1897年,列強受到中日甲午戰爭清朝落敗割地賠款給日本的鼓舞,紛紛向清政府提出了貪婪的領土要求。德國強租膠州灣,99年,俄國強租大連,旅順,25年,法國強租了廣州灣,這下英國急了,也要強租,這回他們選擇了九龍半島的北面大片領土及其附近二百多個小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為期99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赤裸裸的強佔!怎麼可能給你租金,沒管你再要點佔領費就不錯了。

所以說,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被欺負,百年恥辱讓人辛酸落淚,任何一個熱血男兒都心如刀絞,心如刀割。祖國強大起來後,我們當然要收回這些本就屬於我們的土地,廢除那一切不平等條約,不必糾結是割讓還是租借,那都是列強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我們要洗刷恥辱,就要強力收回!絕不客氣!國土主權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近代中國曆經百年恥辱,喪權辱國的條款將一塊塊土地劃分出去,原本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變得支離破碎。租界中漢人的命運苦不堪言,而外國人享受著超乎人權的待遇。一九九七年迴歸祖國的香港你清政府租讓給英國,有付租金嗎?

租界的產生

要想知道租界是否有租金,要從租界的產生一探究竟。最初的租界是德國人提出來。由於德國兩個傳教士在中國意外身亡,引起了德國對清政府的不滿,以此為藉口擴大侵華範圍。強勢提出了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100年的無理條件。恰逢甲午戰爭戰敗,中國已經無力挑起衝突,膠州灣清政府重要的港口,派官員與德國談判,德國方面回應:“租借一百年中,讓掉一年,總算99年,別事不能減輕,否則,立即佔領東三省。”清政府只能接受這喪權辱國的條例,每年收納德國那點象徵性的租金。

英國租借香港

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是列強租借中國土地的先例。自此以後,列強開始以此為模本,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其中在法國割讓廣州灣,英國坐不住了立即向清政府索要九州島作為補償,美名其曰“利益均沾”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條約》“新界”被划進了英國的勢力範圍,英國和德、法兩國同樣租期香港99年。

租金問題

在清朝末那個黑暗的年代,西方列強紛紛以各式各樣的藉口租借中國土地99年,這是導致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國家重要原因之一。長期租借土地基本上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悲哀。99年的租期這裡只是象徵意義。他其實是列強對中國領土的一種永久割佔。由於租借香港的條例是和清政府簽訂。在清政府滅亡後,直到一九九七年中國收復香港,英國再也沒有像中國政府付過租金了。

一個個租界散落在清末的土地上,宛如國中之國,是清末政府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