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现在的成都师范学院其实是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而来的。在成都有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师范学校——成都师范学校,现在已归入成都大学,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成都师范的感觉。那所位于文庙后街的成都师范是一所中师,但是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教师。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初中毕业就能读中师

从成都师范学校毕业已经二十年了。回首成师生活,些许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门口的几棵梧桐总在秋天撒播着黄叶;那时候,校园里随时走动着优雅的女教师,儒雅的男教师;那时候,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是到收发室领取期待的信件,或是在操场漫步,或是在食堂排队打饭。成师,总是氤氲着和谐的氛围,班主任爱和女同学在阳光下聊天,男生们喜欢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校里最醒目的两列标语。成师当时虽是中等师范学校,但能够考进成师的初中毕业生大都学业优秀,不少都是放弃了读四七九等名牌重点高中而选择读师范的。在当时,师范生还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获取入学资格。所以,成师的学生品相大都不差,而且又好学,多才多艺。成师被誉为成都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而今活跃在成都教育界的小学校长、知名教师几乎都是成师学子。

一排排黑板

在我看来,成师是个练兵场。在校园里最壮观的一幕是基本功大展示。那时候操场上整整齐齐摆放了上百个小黑板。教导处的张晓霞主任一声令下,只听得“吱吱呀呀”的粉笔书写声。“两个黄鹂鸣翠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首首古诗在五分钟内就书写得均匀整洁、笔力遒劲。师范生们的作品缘于平时老师的教授和自己刻苦的练习。那时候,彭伯初、蔡育坤等老师每周都要给我们讲书法,知道我们认真练习。彭伯初老师编写的一本关于写字的书还一直陪伴着我,每当完成学校布置的基本功作业或是自己想练练字的时候,就把那本书拿出来对着字帖写起来。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一间间琴房

成师的琴房很多。午饭后,大家纷纷到艺术楼抢占琴房。风琴房全天开放,这并不是很紧俏的,但是到了要考指法的时候,很难能够找到一间空着的琴房。中午的时候,整个艺术楼里琴声此起彼伏。几乎都是“咪唻哆唻咪咪咪……”像这些《我有一只小绵羊》、《我是一个粉刷匠》之类的简单旋律。因为男生跑得快能抢到琴房,练出来的就这水平了。女同学不简单,我们班有几个申请到了专享的钢琴房,一些《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丝》之类的世界名曲奏响了成师校园高雅的主旋律。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一个个社团

在我看来,成师的人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能歌善舞、自信阳光。这源于成师的老师本身就多才多艺,尤其是心态积极,对我们影响很大。还记得冯淑蓉老师的心理学课程,深入浅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吸引了一大批心理学爱好者,下了课还围着她聊心事。谭文丽老师做过我们的语文老师,当时她刚生完小孩,温柔的上课风格让人领略到一种知性美。文学社团也在她的指导下透露着一种雅致。成师的社团还有很多:体育社团、表演社团、书法社团、美术社团……一个个社团不胜枚举,激活了成师学子的智慧,增长了成师学子的才干。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对二三十年前中师生活的追忆!

成师,以其百余年的文化积淀培养成就了一届届教育人。我庆幸自己在这里有过三年的锻炼与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