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讓孝道毀掉了你

千萬不要讓孝道毀掉了你

長大後是做“自我”,還是好好孝順父母?看看下面的幾個故事吧。

孝順父母,請聽朗讀來自心岸姐姐

01

我早些年認識一個北漂的小夥子,一直記憶著他。

大學畢業後,他在北京孤單奮鬥,做了一名電腦推銷員。

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加上業務的提成,僅僅剛夠他的生活費。

但他依然在微薄的工資裡抽出來60%郵寄回老家。

偶爾交不起房租,他只能跟著同學朋友流浪著居住。

他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不敢多花一分錢。

家裡很窮嗎?我問他。

老家生活條件是有點差,我若把錢留給自己花,總有一種負罪感。

我不敢自己享受,如果這樣做,我會覺得自己不孝順,這個我很內疚,但同時也很委屈,其實我很想為了自己好好地存上一筆錢,既可以應付一些突發情況,也可以為了下一步奮鬥累積資金。

心岸姐姐,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超責任讓這個男孩放棄了“自我”,肩負起全家人的重任。

02

千萬不要讓孝道毀掉了你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嗎?

她在上海奮鬥,因為她有個不爭氣的哥哥,媽媽一直指望著她的錢,她成了全家人的救世主,不管怎麼努力工作,人生對她來說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困難和貧窮。

而她給予家裡的所有幫助不僅改變不了媽媽的命運,拯救不了不成器的哥哥,反而卻助長了媽媽對她的依賴,哥哥對她的壓榨。

後來她終於看透了這一切,開始和家人劃開界限,學會了照顧自己,不管老家如何叫苦連天,她也不再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去對待親人。

03

千萬不要讓孝道毀掉了你

這幾天看新聞,三個不會游泳的大學生去救一個落水的兒童,結果救上來了兒童,犧牲了兩個大學生。

每年到夏季,這種新聞屢見不鮮。

下水救人,各界都在呼籲,一定不要盲目,一定要看看個人的能力,不要做無謂的犧牲,要用更好的方法去救,而不是拿一命去換一命。

像樊勝美的故事和下水救人是不是一回事?

我們鼓勵美德,鼓勵孝順,鼓勵犧牲自己成全大家,可是這個教育,有沒有更聰明的方式改善下呢?

即保全了自己,也能給予他人幫助,做到平衡是不是更好呢?

04

像北漂的這個小夥子,先好好照顧自己,積累了經濟,有了條件可以繼續學習, 繼續成長,在北京好好紮根,好好奮鬥,等以後真的有了出息,也就有了更好的條件去幫助家人。

他現在每天飢腸轆轆的,長期營養不良,怎麼好好工作呢?也許會餓病,也許因此會被迫回老家。因為他身分文,既沒有學習成本,也沒有社交成本,他一定會錯失很多發展個人的好機會。

他這樣犧牲個人孝順父母的模式,其實也犧牲了全家人的希望和未來。

而對於他的父母,他們早已經適應了多年來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沒他的那份工資,也不會捱餓啊,有他的工資,也改變不了多少老家的生活條件。

父母也可能把他的工資存起來了,並沒有拿著改變生活,可存在銀行的錢,讓他的前途沒了。

是他自己的超責任太過頭了,沒有自我的人生,如何走得更遠?

05

這幾天還有一個小姑娘,剛剛考上大學,考上大學應該高興吧,應該好好的奔向未來,可是她呢,她在想什麼呢?

她不是好好從自我出發,填報一個更好的大學,而是找哪個學費低,她就去讀哪個。

她想著如果交了大學的學費,家裡的媽媽會更累,更辛苦,然後考慮了很多很多她的責任。

其實她家裡不至於窮到揭不開鍋,她考上大學了,就好好去讀,然後勤工儉學,好好奔前程。

她想著媽媽累這是懂事,是孝順,可不能因此不去上更好的大學啊,更不能因此影響了學習,而是更要激勵自己,好好努力,好好追求個人夢想,讓自己先成才,然後再幸福全家人。

06

北漂的小夥子、樊勝美、考上大學的小姑娘,這樣的故事警醒著我們每一個長大的人:

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要改變父母的命運,需要看看您的個人能力。

自殺式的超責任是不可取的,不僅犧牲了你的人生,奮鬥,發展,和幸福,也無法做到為家人謀未來。

中國人在孝文化裡薰陶極深,多數沒有自我邊界感,不敢有個人主義,這樣會內疚,多是家族綁定式生存,一榮俱榮一毀俱毀,千百年來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而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人要從家族裡,從母親的一體化生存中分化出來,活出獨立的自我人生,建立自我邊界,既不能遠離無情,又不能親密融合到吞沒彼此,做好自我與他人平衡,幸福所有人。

本文作者:心岸姐姐 心理師一枚。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