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從12歲起,直到87歲因心臟病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就是德蕾莎修女。又稱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她1910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一個信仰天主教的阿爾巴尼亞族家庭。18歲的德蕾莎入愛爾蘭洛雷託修道院受訓,同年被派往印度,在一所教會學校任教。27歲時德蕾莎發終身願成為修道院院長。她的居住地有花園和洋樓,高大的圍牆將那差不多是一種貴族式的和平安寧的舒適生活與周圍的“悲慘世界”隔離。德蕾莎說,我聽到召喚,要放下一切,到貧民區去服侍那些貧窮中最貧窮的人。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1948年,德蕾莎修女來到加爾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修女的藍色道袍,穿上印度婦女的白色紗麗。1949年,德蕾莎修女創立了 “仁愛傳教修女會”,開始了她扶危濟困的慈善生涯。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修女先後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辦了50餘所貧民區學校、醫院、濟貧所和孤兒院。她一生忠誠於一個信念,並用最誠摯最衷懇的方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去實現它。她救助了4萬多名被遺棄的人;她創建的組織已有4億多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捐款給她;她的組織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員,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工作者分佈在一百多個國家;她認識眾多的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工商鉅子,並受到他們的仰慕,但她卻依然過著極其簡單、簡樸的生活,已逾80高齡仍然與其他修女一起睡在地板上,自己洗衣服洗餐具。去世時,遺產只有兩套棉質修女服、一雙鞋、一隻水桶、一個飯盆和一床鋪蓋。她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在德蕾莎的心目中,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尊嚴,窮人在價值的等級中至高無上。她安居在貧困的社區,並把自己變成最窮的人。她相信惟有如此,被救助的人才不會感到尊嚴受到損害。德蕾莎修女1952年建立起加爾各答第一間臨終關懷院,也稱臨終慰藉所。一萬八千多無家可歸的人在那裡回到了上帝的家園。一位臨終的老人拉著德蕾莎修女的手說:“我在街上活得像頭畜牲,如今我卻像天使般死去。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1969年,德蕾莎修女又創立了第一所治療麻瘋病的康復中心。它是由麻布袋、竹竿、鐵皮、瓦片加上豐富的想象力構築而成的小屋。

德蕾莎和修女們開始找尋收留那些被親友趕出家門的麻瘋病患者,經常走進散發著惡臭的小屋,以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為麻瘋病患者注射藥劑,清洗、包紮傷口,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安排痊癒後的病人參加自食其力的職業訓練——讓病人紡織繃帶,製造藥囊,印刷傳單和報紙;或在康復中心內的木工工場、造鞋工場、磚窯和農莊工作。聖誕節,德蕾莎修女還組織病人演出話劇,派發禮品,參加午餐音樂會。只有親眼看到,才可以體會到德蕾莎她們不是在“服務”窮人,而是在“侍奉”窮人。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德蕾莎修女在這項工作上所顯示的那種精神——對任何苦命人的無條件的尊重。她將關懷和關愛帶到人類最黑暗的角落,讓無數的人由此變得勇敢和善良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訪問印度,親自去晉見德蕾莎,她突然間發現德蕾莎的腳上沒有穿鞋,事後她跟別人講了這麼一句話,我跟她握手的時候發現她沒有穿鞋,我腳上穿了一雙白色的高跟鞋,真羞愧呀。

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期間,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裡面那些可憐的女人跟小孩兒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裡面,雙方立刻停火,後來她把一些可憐的女人跟小孩兒帶走以後,兩邊又打起來了。就連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都自嘆不如,因為聯合國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以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她的人格魅力可見一斑,深刻詮釋了什麼是仁者無敵。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德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德蕾莎修女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並在20世紀80-90年代間數次當選。1999年,德蕾莎修女被美國人民投票選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人物榜單之首。排在她後面的是馬丁路德金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此次廣泛囊括各年齡層(除嬰孩外)的調查投票中,她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偉人。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1997年9月5日,德蕾莎逝世在印度,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夠歸葬,印度總理特別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她的軀體安葬在了印度。因為,她是印度的驕傲。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德蕾莎出殯的那一天,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在抬起來前有人提出要不要給她穿上鞋子,後來決定不穿,因為德蕾莎一生不穿鞋,所以死後也不穿。身上蓋的是印度的國旗,印度為她舉行國葬,就在德蕾莎的遺體被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統統下跪,包括印度總理。德蕾莎的遺體抬過大街時,兩邊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沒有人敢站的比她高,統統跪在地上。雖然德蕾莎在印度沒有任何功名,也沒有任何爵位,更沒有任何官位,但是偉大的德蕾莎死的時候印度的總理跪在地上,所有的印度人跪在地上,更何況她還不是印度人,是塞爾維亞人。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她曾先後獲得印度尼赫魯獎、美國肯尼迪基金會獎、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教育獎。

苦難世界裡的慈善天使

德蕾莎修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到訪過中國,臨終遺言是:“我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祈禱。”

今天,人們常常只關注事物的外觀視覺刺激,媒體則追求明星人物背後的商業利潤,而那些默默奉獻的平凡之美,往往淹沒在大眾的視野之外輕易地被忽視和遺忘。有錢人盡情享樂,揮霍無度,驕奢淫逸,毫無底線,以為物質的富足就是幸福,忘了自己從哪來,忘了自己的財富中是否帶著血腥的原罪。在中國,有多少富豪能說明自己財富的來源?有多少人能像德蕾莎修女一樣視錢財如糞土甘於清貧,一生身體力行去幫助因各種原因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有多少人懂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源於對他人無私的幫助和愛?真正的成功並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值得炫耀,而是你為這個社會,為他人做了什麼,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人們依然記著你,敬仰你。

德蕾莎修女早就洞察了人間的虛偽,她在日記中寫道: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德蕾莎修女離我們遠去了———這個星球少了一點兒光亮,少了一點兒仁愛,少了一點兒真情。但至少她曾帶給我們溫暖,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氣,她的名字將為全世界人民所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