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盤點幾種新型種養結合模式及案例

近年來,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多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並對農業環保進行重點佈局。種養結合是生態農業中一個比較獨特的模式,也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生態農業模式,近年來各地種養模式紛紛湧現,各種綜合種養模式提高了種養效益,為農民增加了收入。下面簡單介紹幾種種養結合模式案例。

生態農業:盤點幾種新型種養結合模式及案例

魚菜共生:北京魚菜混搭大棚試點成功

寸土寸金的北京,如何提升土地產出效益?一棟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如今這樣的“混搭”模式已在京郊試點成功,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

在懷柔區楊宋鎮太平莊滿族村東方尚平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一排排“住”在立體栽培架上的生菜、油菜長勢正旺。與普通大棚不同的是,栽培架下面不是土地,而是“回”字形的魚池,一尾尾肥碩的鯉魚愜意地在水中游弋。

“大棚就是一個生態圈,養魚的水精準過濾後,變成了自帶有機肥的‘營養液’供給蔬菜;種菜的水經過養分吸收後,又變成適合養魚的水,魚幫菜、菜幫魚,實現和諧互助。”合作社理事長於存平介紹說,“傳統循環水養殖,每天補水率達到50%,我們的補水率只有5%左右,而且實現了零汙染、零排放。”經測算,立體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種植面積13.4%,蔬菜年產量可比傳統種植模式增加4茬,棚內養魚年收入也可達1萬多元。增收的同時,還大大節省了種菜、養魚的耗水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魚稻共生:雲南洱源縣實現一田多效

在雲南省洱源縣鳳羽鎮江登村半邊天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裡,綠油油的田塊間一米多寬的水溝呈“十”字相連,農民忙著往稻田裡放魚苗,水溝則是為了讓水火起來,讓魚更容易存活。

半邊天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稻田養魚種出的大米優質,魚生態口感好,受市場歡迎,每畝至少增收800多元。”稻田養魚不施化肥、不打農藥,魚和稻穀都是原生態的,深受消費者青睞。

稻田養魚週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綠色環保,稻田的水面給魚提供了良好生長的環境,而魚可以吃害蟲,排洩物還可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機肥,魚和水稻形成了一個無公害的生物微循環,是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和保護洱海的一項生態措施。洱源縣農業局局長王利高表示:“稻田養魚是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通過稻魚共生模式,農戶在示範田塊基本不使用化肥農藥,對面源汙染防控,洱海保護治理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洱源縣依託豐富的稻田資源,大力推廣發展稻魚綜合種養模式,利用稻魚共生互利原理,營造良好農業生態環境,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蝦稻共生:湖南南縣稻蝦田裡來致富

水稻+龍蝦生態種養模式,可以實現實現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害蟲為龍蝦提供了充足的餌料,而小龍蝦產生的排洩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實現了優勢互補,可提升稻米品質和龍蝦品質。

近年來,在湖南省南縣青樹嘴鎮、三仙湖鎮等地,養殖小龍蝦成為脫貧致富的“紅火產業”。當地採用“稻蝦共養”產業模式,產值由原來的每畝1000元提高到五六千元。

養殖小龍蝦給當地人帶來的不僅是豐厚的經濟回報,還有“養生態蝦、種綠色稻”的先進理念。“養殖小龍蝦,意味著稻田裡不能灑農藥、不用除草劑,稻穀、小龍蝦都是綠色農產品。”三仙湖鎮鹹嘉垸村黨總支書記陳培慶說,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脫殼10多次,殼和排洩物是禾苗生長的天然有機肥料,避免了使用化肥;另一方面,田裡的害蟲都是小龍蝦的美食,既能除害蟲又提高了稻米質量。

稻鴨共生:廣東陽西縣建300畝“稻鴨共生”示範田

在廣東省陽西縣儒洞鎮邊海村,在強農糧油作物種植合作社的種養基地裡,青綠的水稻像波浪一樣起伏,鴨子在水稻間追逐,捕食。合作社理事長易如平介紹說,這是今年試驗的“稻鴨共生”綜合種養模式,一塊田,既種植又養殖,達到雙重收益。他介紹,放養的鴨子是比較雜食的“櫻桃雜”品種,稻田的雜草、各種昆蟲基本一掃而光。

“稻鴨共生”模式不僅降低了鴨子的養殖成本,同時可以明顯改善稻田的生態環境。鴨子在覓食過程中,可以吃掉水稻葉片背部的害蟲及蟲卵,產出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其在水裡的不斷遊動,在加快水稻對養分吸收的同時也改良了土壤的通透性,達到了互利共生、高產、高效、無汙染的生態高效種植效果。

據瞭解,陽西縣今年開始探索綜合種養模式,在早造水稻生長期間,該縣在儒洞鎮邊海、上洋鎮庚山設置了兩個示範點,共計300畝,來開展稻鴨種養綜合種養試驗。陽西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探索發展綜合種養,是該縣實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項目,通過種養殖的有機結合,提升生產效益,拓展農業增收功能,出產的農產品也更符合綠色、生態的消費趨向,最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結語

總的來說,種養結合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糞尿資源化利用,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提高了水產、畜禽成活率和養殖水平,降低了農田化肥使用量和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確保了農業收入穩定增加。同時通過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直接良性循環,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拓展了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空間。加快培育綜合種養型生態模式,不僅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生態農業也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人民網、陽江日報、大理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