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與人才環境

  隨著各地的“搶人大戰”方興未艾,“人才落戶”政策也是越來越放寬。:5月16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市政府發佈《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為優秀人才提供一系列福利,大力吸引高精尖人才入津發展。其中,最大限度降低落戶門檻、急需型人才由企業家自主確定落戶條件成為本次人才計劃的最大亮點。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面臨怎樣的挑戰,或者說後續會有怎樣的問題呢?

人才政策與人才環境

一次與出租司機的閒聊

  由於滴滴順風車業務在整體整改,所以網約車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好跑了。昨天快車拼車途中跟司機閒聊,說到天津這座城市比較BT的地名和城市座標,有些地方是同一個地名涉及到兩個地點,比如”科技金融大廈“——天津的南開區和和平區都有一個,就算是相同的座標或者地標,由於這些年道路的重新翻修等也造成了地名的混淆——這些老天津衛恐怕都晦澀難懂的地方,我們的這些“新天津人”怎麼辦,這恐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城市的空間容量與人才容量

  一個城市的空間容量是有限的,不管是大型城市還是超大型城市,人口都有一定的承載量,超過了這個承載量,勢必對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一個地區的空間容量和人才容量往往不是成正比的,換句話說,空間容量大的地區人才容量未必大。這要與整體的人才落地政策、培養機制等等都有機會。因為隨著現代社會及經濟發展,人才的流動趨勢越來與不確定,單就情節而言,人的生活成本已經很難支撐起所謂的夢想了。所以人才引進這件事,不單單是“人來了”這麼簡單。這個城市的定位是什麼,有怎樣的發展機會,功能與平臺又有哪些。一個城市是不是對人才或者是對人本身能夠兼容幷蓄,也決定了這個城市未來的人才容量。

人才環境

  我們說“駐得鳳凰巢”才能“引來金龜婿”,我們說的空間容量也好,說的人才容量也好,都無不受到人才環境的影響,一個地區有怎樣的人才環境,是不是真正給人才發展創造機會,提供便捷條件。我們說朝鮮,他們的大學教授住的地方應該說讓我們感覺到汗顏。其實我們在建國之初,特別是這些年來,其實是非常重視人才發展的。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是需要時間的。換句話說,很多時候不是澆水就馬上開花結果的。給人才的培養一些時間、空間,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