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家思維與教練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是如何處理拐賣兒童的

在自媒體時代,發表評論似乎特別容易。但是,由於基本事實掌握得不全面,且沒有受過嚴格的思維訓練,很多評論並沒有意義,只是在渲瀉一種情緒,表達某種立場,逞一時之快,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還讓自己陷入抱怨與憤怒的境地。

評論家思維與教練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是如何處理拐賣兒童的

現在,網絡(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熱點話題,大家爭相轉載、討論。有的話題甚至是週期性地出現,俗稱“月經貼”。

生活教練與評論家就不同了,他是要解決問題的。面對一個問題,生活教練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辦法解決它。為此,生活教練要調研,要思考,要研究,要制定方案,要輔助實施,最後再評價效果,持續改進。而且,這個方案最好是用技術手段來解決,用客觀的、物質的東西來解決,而儘量少用人的自覺性、道德等不甚可靠的東西。

因為我以前是做醫院管理諮詢的,就舉個醫院裡的例子吧。醫源病的一大根源是醫院內部的感染,而要防止感染,醫護人員勤洗手非常重要。如果是一個評論家,你就會整天說洗手很重要,你們一定要洗手,否則就會出問題。而生活教練(或諮詢師)就會考察為什麼不洗手,洗手存在哪些問題,然後設計一個洗手七步法,引進新的消毒隔離措施,制定落實的制度,監督、考核。

評論家思維與教練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是如何處理拐賣兒童的

在生活教練(或諮詢師)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除了從思想觀念上、制度規範上下工夫之外,對物質與技術層面更是重視,比如洗水池的數量與設計、消毒液的數量與擺放。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工作的方法。人是靠不住的,制度也是有侷限的,用簡單的方法解決不了現實中複雜的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打拐。

最近幾年,打擊販賣兒童成為人們談論上的熱點,電影《親愛的》、《失孤》就是講的這一社會現象。有一陣子,朋友圈上突然傳出一張圖,一根蠟燭還有一個小孩子的頭像,配文大意是抓住人販子立即執行死刑。很多人在轉發,並表示支持。

評論家思維與教練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是如何處理拐賣兒童的

我不是研究犯罪問題的專家,不想去分析或批駁這種類論調。只想說,這種情緒化的反應是心智淺薄化的表現,靠刑罰來打擊犯罪是最愚蠢的傻瓜都能想出來的辦法,也是最偷懶的辦法。如果死刑真有用,那麼世界早就沒有犯罪這回事了。什麼問題都需要綜合治理,需要生活教練思維。

說到打擊販賣兒童,你首先要分析它的土壤與誘因在哪裡。有人買才有人賣,然後才有人去搶小孩、偷小孩。為什麼會有人買?一是生不出來,二是不敢生。因此,我的綜合治理措施就是這樣的:

1、大力發展人工輔助生殖技術,讓那些不孕不育的夫婦成為“人之父母”。畢竟,買來的孩子不如自己的孩子好。必要時,政府對貧困的不孕不育夫婦提供經濟支援,讓他們能夠受益於這種技術。

其實這個技術挺成熟了,關鍵是要把這項技術向基層推廣,並降低費用。買小孩的多是農村的。

2、適度放開計劃生育。買小孩子的,基本是買的男孩。放開二胎之後,拐賣小孩現象肯定會大大減少。

3、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買個男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養兒防老,不過說實話現在養兒真的不能養老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如果讓老百姓相信自己能夠老有所養,也不會去偷男孩的。

4、哪怕是上面三個問題都解決了,有的家庭還是生不出來但又非常想養個孩子,怎麼辦呢?

評論家思維與教練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是如何處理拐賣兒童的

這時候可以建立一個“嬰兒撫養權轉移制度”,由民間團隊運行,受政府監管。這個話可能有些刺耳,但社會就是有這種需求,而且民間一直也在做,即“過繼”。有女性意外懷孕但不想墮胎,或者出生有缺陷自己不想養的,或者還有別的原因想丟棄,這些嬰兒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轉讓其撫養權。

丟失孩子是人生的大痛,骨肉分離是人倫慘劇。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沒有辦法百分百杜絕這種現象時,可以儘可能地減少它的危害。如果真要對人販子見一個殺一個,那麼被傷害最大的還是無辜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