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Hi!答應你們的第二篇ICL專題文章,如約而至!

閒話少說,少俠接招!

敲黑板!劃重點:

  1. ICL國際現狀
  2. ICL國內現狀
  3. ICL商業模式分析

01

ICL國際現狀

第三方醫學檢驗主要從美國興起,主要有3類提供醫學檢驗的實驗室,即:獨立實驗室、醫院內部實驗室(檢驗科、病理科)、診所附設實驗室,通常用於完成某些專項檢查。目前美國ICL行業規模為2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10億元人民幣。

國際市場佔比情況

目前,獨立實驗室在美國、歐洲等國已經成為診斷市場主流,平均約佔體外診斷市場40%左右的份額。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此外,歐洲、日本的獨立醫學檢測市場份額佔醫學檢驗市場份額分別是50%和67%。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ICL行業滲透率方面,美國35%,歐洲和日本50%左右。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國際龍頭現狀

國際行業龍頭——美國

醫保控費+政策監管,成就了美國兩大寡頭——Quest,Labcorp

美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呈寡頭壟斷競爭格局,美國最大的獨立醫學實驗室Quest 和 Labcorp 是市場主要的競爭者。

根據Quest 和Labcorp年報披露,美國臨床檢驗行業目前規模約 75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獨立醫學實驗室約佔 35%市場份額。如果按照人均檢驗費用測算,每個人年均檢驗費用超過1500元人民幣,而中國約為170元人民幣。 2014-2016 年度,Quest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74.35 億美元、74.93 億美元和 75.15 億美元;Labcorp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60.12 億美元、86.80 億美元和 96.42 億美元。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發達國家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可檢項目約在4000上下,我國ICL可檢數量在2000-3000之間。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LDT監管政策

歐洲與日本,無明確LDT監管措施,與醫保制度關係不大;美國,有較明確的LDT監管措施,並且與醫保制度有關聯。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02

ICL國內現狀

行業滲透率不足5%,與歐美相差甚遠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興起的根源在於人員和成本兩大因素。醫院開設一項檢驗,一是需要引進專業人員,二是需要有足夠大的樣本需求量儘快盈利,至少也要在最大程度上攤銷單次檢驗的成本。也正是這兩個主要因素,促使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存在是合理且前途光明的。

據衛生統計年鑑的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我國公立醫院的檢查收入達2235億元,但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2015年的營業收入佔比僅3%。2017年我國ICL行業市場空間約為110億元,但滲透率仍然不足5%,與歐洲日本50%和美國35%的滲透率相差甚遠。預計我國ICL行業滲透率將在2020年-2025年逐步上升至10%左右。

隨著行業滲透率的提升,第三方醫學的存量市場巨大;對於目前的現狀而言,對普檢的需求是剛性的,代表巨大存量市場尚未開發。而隨著人們對生命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精準醫療、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技術發展,醫學特檢市場也將迎來未來可期的增量市場。

發展戰略及競爭格局

國內ICL企業典型的發展戰略大體分為:規模化戰略專業化戰略

規模化戰略——金域醫學和迪安診斷

規模化戰略,注重開展樣本量大但毛利率低的普檢業務,通過增建網點和實驗室,擴大全國覆蓋範圍等方式,率先搶佔同業市場份額,並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向基層醫療全覆蓋,最終以品牌覆蓋範圍和樣本量取勝。

金域醫學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檢驗室數量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行業市佔率達30%,總部位於廣州。

迪安診斷,是僅次於金域醫學的“規模化”第三方醫學檢驗室。迪安特色是完善產業鏈,即在佈局ICL業務的上游——體外診斷(IVD)行業,業務向上遊延伸,完善並整合產業鏈,節約成本,達規模效益,從而提升盈利能力和業務範圍。2018年4月,迪安收購青島智穎51%股權,青島智穎估值11.3億元,10.09倍PE,此次收購完成後,迪安進一步擴增上游IVD產業鏈。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但規模化道路發展過程中,雖然普檢項目需求存量市場巨大,樣本量多,但普檢項目早已達盈虧平衡點,其利潤低,同質化競爭嚴重,外包價格低,導至行業盈利能力較弱成為普遍現象。

專業化戰略——康聖環球和華大基因

專業化戰略,注重專業檢驗領域,檢測項目多數為特檢。較高的技術壁壘構成企業較高護城河,如康聖環球和華大基因。

康聖環球,以血液疾病檢測而威震四方。康聖環球的特檢資質和病例庫構成了其核心競爭力。康聖環球僅白血病的年檢測量,達到了4萬多例次,相當於全美國白血病的發病率。目前已擁有近50萬份白血病數據,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庫。

華大基因,全球知名基因測序服務領先者,基因檢測不同於其他多數檢測類別,引進儀器和試劑,由專業人員操作就可以搞定,最關鍵的是基因數據庫。如NGS高通量二代測序就需要構建龐大的基因數據庫,這也就形成了基因檢測行業中較難突破的壁壘。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ICL呈現區域集中的寡頭壟斷格局,對機構資質、硬件水平、檢驗質量、運營效率和實驗室規模都具有更高的要求。

03

ICL商業模式分析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通過提供醫學檢驗外包服務,將原本分散於各醫療機構完成的同類檢驗集中完成,同時通過上游試劑與設備的集中採購提高了議價權從而降低成本,實現了醫學檢驗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在業務總量中,縮減普檢業務,提升特檢業務比重,將極大突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專業性,提升行業競爭力,長期而言,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行業地位,同時惠及醫療現狀的改善和疾病醫學的發展。

“ICL(LDT)+IVD”模式的價值體現在在完善產業鏈的基礎之上,關注到普檢是存量市場,LDT是增量市場,並駕齊驅。在醫學技術不斷髮展革新的背景下,由於精準化醫療、個體化醫療、罕見病和基因檢測對LDT的必要需求性,加之LDT的價值高於普檢,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從下表可以看出,以LDT為主的ICL將成為醫學檢測發展的新支點。

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發展現狀及商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