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大利好,辽宁打响第一枪!

猝不及防!大利好,辽宁打响第一枪!

人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引发关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口外流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制造”人口的动力不足,生育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辽宁曾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

辽宁急了, 打响鼓励生育第一“枪”

日前,辽宁突然发布新的人口规划,提出:

将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猝不及防!大利好,辽宁打响第一枪!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辽宁探索奖励政策,符合地区情况,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但他同时强调,奖励政策应当十分具体,具体到补贴多少钱、给多少假期。

据悉,辽宁还将进一步简化“准生证”等手续办理,使得夫妻们提高生育二孩的积极性。

辽宁

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今年6月辽宁省老龄办发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

辽宁省户籍总人口4232.57万,

60周岁及以上

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

占总人口的22.65%,

辽宁省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辽宁省14个市的老年人口占比均超过全国水平。

从人口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来看,出生率下降、寿命延长、人口的流出都是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人口流出方面,2017年辽宁人口净流出达8.9万,在全国排名仅位于吉林、黑龙江之后。

梁启东表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是正常现象。没有人口的位移,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作用下才能创造经济价值。

但是,如果一个地区人口过于单向流动则不正常,将影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辽宁较低的生育率,也备受关注。

根据辽宁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辽宁省的出生率分别为6.60‰和6.49‰,而这两年全国的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的生育率为1.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5%, 甚至比日本和韩国都要低。按照国际标准,低于1.3%被称为“超超低出生率”。

而由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育率低于辽宁,但由于其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所以老龄化问题也远没有辽宁这么迫切。

专家:

奖励政策应具体

2015年,辽宁省出台了《关于简化下放生育手续的通知》,要求从2015年7月1日起,放开生育登记、审批时间,下放生育登记审核权限,简化生育手续。

不过,上述通知已经简化了一些流程,但是对于二孩审批仍然较为繁琐。

一位辽宁本地户籍人士表示,对于本地人,准生证还是比较好办的,就是生二孩繁琐一些,需要提供独生子女证。

根据2003年版的《辽宁省办理生育手续的有关规定》,符合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须经申请后由女方户籍地乡(镇、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盖章,上报县( 区、县级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经县(区、县级市)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怀孕。

2016年,随着《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生育两孩无需层层审批,也无需单位开具婚育情况证明,甚至连流动人口也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两孩生育登记。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生育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实现当场办证。

而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在全面两孩政策方面,辽宁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同时对生育两个孩子以内(含两个)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

同时,规划还明确,还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梁启东表示,辽宁探索奖励政策,符合地区情况,且对全国许多地区都具有一定借鉴性。

在生育成本这么高的情况下,适当给一些照顾和补助,能够提高一些想生孩子又又顾虑的人的积极性。

国外很多人口出生率的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政策,一方面鼓励给一定补贴,产假合理延长,甚至奶粉价格都有优惠等。

“辽宁也应该出台这样具体的政策,具体到补贴补多少钱,放假多放几天等等。”梁启东说,这样实际的措施,才能激发生育积极性。

辽宁深度老龄化启示:

拿什么养活那么多老人

短期办法:

养老金调剂制度

应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短期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多的省份去负担年轻人少的省份的养老。

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

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广东等东部地区养老金有结余,而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所以,国家要建立调剂制度,让养老金负担轻的省份去支援养老金支付有困难的省份。

不过,整体上而言,老龄化绝非某个省、某个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普遍性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

2014年底,中国的老人达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

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

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0%,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

这就意味着2个年轻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所以,养老金调剂制度只是一个短期的治标之策,还需要有中期的解决办法。

中期之策:

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是养老,而养老问题的本质,不管是养老金、还是老人的医疗开支,本质上都是一国在某阶段的时间断面上,劳动如何分配的问题。

更直白地说,对于国家而言,资产无法养老,能够提高养老水平的,只能是通过公共政策改变一国劳动的分配比例。

比如,一个小岛上有100个人,其中80个人是老人,都有房子,但无法生活自理。无论如何,他们的养老必须依靠剩下的20个年轻人来完成。

如果这20个人要去造火箭,那么就无法养老;如果分出10个人来造火箭,火箭就得少造一枚。这就是劳动分配与养老的关系。

所以,国家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把更多的国民财富、国民劳动分配到养老上,是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中期解决方案。

除了这些选项,提高退休年龄,缩短学制,增加实际劳动力,也是一个中期的办法。

长期之道:

多生育

解决抚养比的长期办法,最根本的就是多生育。

虽然现在多生育,已经解决不了2030年的问题,但对于2050年的问题,仍然是有效的。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意识改变,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经越来越低。

根据妇联在2016年的一项调查,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意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

所以,促进中国人生育二胎、三胎,已经不是仅仅放开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

比如,房价高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降低房价、提供廉租房以及低按揭利率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政策。

除此之外,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生育是一种有外部性的行为,这就为国家提供补贴,帮助生育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负担一部分抚养费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那么,用补贴来刺激生育,也是一个考虑的选项。

从时间上来说,这已经刻不容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