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馬雲說:未來30年,孩子不學藝術,將會找不到工作

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如果我們繼續用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的時代。

1、30年後,孩子找不到工作?

不學藝術,將來就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馬雲這麼說靠譜嗎?

馬雲在演講中的這段話不是聳人聽聞,未來20年,首先,至少技術上,人工智能將能實現在很多方面接替人類的工作。

麥肯錫做過一份有關職業的數據報告,他對全球800多份職業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約有50%的工作內容可以通過改進現有的技術實現自動化。

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工作是重複性可預測的工作。無論什麼崗位,只要能讓人工智能摸到規律,你的工作就懸了。

去年7月,馬雲的無人超市正式來了。24小時營業,沒有一個營業員,手機掃碼支付就可以把想買的東西帶走。

在無人超市真正開業之前,誰也不會想到,有一天,商店裡沒有一個營業員,照樣可以開店營業。

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正如馬雲所說的:前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20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

如果說前200年是知識,科技的時代,那麼未來100年,會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未來的競爭,是人和機器的競爭,和體驗的競爭

2、在人類身上,不可取代的是什麼?

當人工智能發展勢不可擋,我們的工作崗位真得都要被機器取代了嗎?

李開復說: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被替代

有人歸納了三大類機器無法替代的工作:

第一類,是工作環境難以預測的工作。比如水管工、電工等。因為每家的水管道堵法都是不一樣的,機器很難代替他們去完成。

第二類,是需要和人類進行情感交流的工作

。比如護士、育兒嫂、心理治療師等。這些職業需要情感上的互動,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機器沒辦法取代。

第三類,是需要想象力的工作。比如設計、繪畫等。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意,講究邏輯的機器是沒有辦法捕捉到的。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可能有一天也會發明出能替代水管工的機器;也可能發明出能與人溝通的機器人。但只有人類的獨特的創造性思維,是永遠沒有辦法被取代的

在《異形:契約》裡,仿生人們幾乎擁有和人類一樣的外形,卻唯獨沒有擁有人類的創造力。

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上圖是一心想要擁有創造力的仿生人大衛教另一個仿生人沃爾特吹笛子。

藝術家米爾頓·格拉澤曾說過自己16歲時給母親畫像的一個經歷:

“一天晚上,我打算給母親畫一幅肖像,我坐在她面前,拿出畫紙和素描筆。我突然意識到:關於我母親的模樣,我毫無概念。我頭腦中母親的形象還是我一兩歲時記憶的樣子,此後絲毫未曾改變,我正在給一個已不存在的女人畫像。”

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米爾頓·格拉澤為母親畫像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心智的東西,我們總是希望注視,卻從未真正用眼睛看到過。因為誰也沒有辦法爬進我們的腦袋,看一看我們在想什麼

所以,在未來,具體的程序化工作都可以交由機器去做。而我們需做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在設計創新上不斷做出好的創意。

3、藝術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機器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取代現如今一大半的工作,如果不重視藝術方面的教育,孩子未來一定將無事可做。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經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

“什麼知識最有用?”

畢業1-5年的畢業生最多的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最多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結論最多回答的是“人際關係”;而畢業超過16年以上的畢業生則提出:

“藝術最有用!”

這項人們對自我成長經驗的總結十分耐人尋味,為什麼在我們看來屬於“無實際功用”的藝術教育,長期來看反而是最有用的呢?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不學藝術,等著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1)提高孩子的感知力

只有感知力高,才能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美的事物。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

(2)提升孩子心理調適能力

藝術可以讓人在內心的理性和感性衝突之間找到平衡。當孩子身處逆境的時候,可以藉助藝術來達成情緒的轉化。比如在焦慮的時候,去畫一幅畫,可以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對事情有一個思考。

(3)有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兒童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體驗,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並會根據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瞭解藝術的過程,也是瞭解人類情感的過程。

在培養記憶、觀察等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對人類情感行為的細緻入微的觀察,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4)培養孩子創造力

孩子學藝術,不僅是培養他的一門技能,也是給了孩子一個渠道,讓他可以酣暢淋漓的表達自己。一支舞蹈,既可以跳得歡快,也可以跳得哀傷;一幅畫,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全憑孩子自己發揮出創作。

所以,請鼓勵孩子學習一門他自己喜歡的藝術,不是為了獲得什麼榮譽。只是讓他通過藝術的手段和自己的內心相連接,從而獲取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

關注黃鉛筆少兒美術,獲取更多創意手工兒童繪畫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