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詩人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太原詩人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太原詩人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二首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送別

[唐]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宴詞

[唐]王之渙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太原詩人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2011年9月,根據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對唐詩影響力的研究,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一書。其中,《登鸛雀樓》排名高居第四位

《古今詩話》: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

《唐詩解》:日沒河流之景,未足稱奇,窮目之觀,更在高處。

《唐詩選》:玉遮曰:不明說“高”字,已自極高。

《唐詩訓解》:結語天成,非可意撰。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大豁眼界。

《唐詩摘鈔》:空闊中無所不有,故雄渾而不疏寂。

《詩境淺說續編》:前一句寫山河勝概,雄偉闊遠,兼而有之,已如題之量;後二句復餘勁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勢。

《夢溪筆談》中記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首能壯其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