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欲喚羌笛攜春渡唱和唐王之渙《涼州詞》


欲喚羌笛攜春渡唱和唐王之渙《涼州詞》


欲喚羌笛攜春渡唱和唐王之渙《涼州詞》


欲喚羌笛攜春渡唱和唐王之渙《涼州詞》

欲喚羌笛攜春渡

唱和唐王之渙

《 涼 州 詞 》

黃河巨浪總難閒,

繞過孤城入萬山。

欲喚羌笛攜春渡,

夢中楊柳銷雲煙。

和詩點滴:

和詩要保留原詩的影子,也就是說在平仄,押韻,用詞方面儘量貼近原詩,立意可換可不變,但角度一定要有重大變化,要不然就成了抄襲或者照舊了,沒有新東西,沒有再創作,這首原詩努力這樣踐行了。

附原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讀原詩點滴:

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他一生同社會名流交往很少,仕途也在門外,所以留存詩篇很少,但凡是留存下來的倒都是好詩,廣為流傳。

詩中的名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它不是單純寫景之句,有作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不得的含義在裡面。所以,從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凡一首好詩均有他初心立意,我們稱他為,詩的原點,這個原點本身很美,但是他可以產生輻射效應,讓賞讀者,後來者可以離開原點,產生新的寓意點,讓人想象,就像數學裡面產生新的K線或者拋物線,這樣詩的效應更大。凡是有這樣效應的詩都能千秋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