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爲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中國的歷史總有一些規律性,也如老子所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後30年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一定有極大的差異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預言,會發生那些變化? 孫君以為就如下這樣的中國: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1空心村為中國鄉村帶來希望

中國鄉村逐步變成空心村,外出上學、務工,年輕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學者與城市人批評政府剝削了農村的資源,不!正好相反,讓農民回村是在剝奪農民的希望,農民70%的收入來自城市。

三十年後,再回到鄉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經走出去的農民,而是從城市奔向農村的大學生和工人。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再沒有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農民”這個名詞會逐步被人們淡忘,“三農問題”不復存在。

城鎮化在不到20年時間內,會促成鄉村20%的耕地轉化,空心村會轉移,都市有錢人住進了鄉村,城市核心區將會成為“空心城”,交通、汙染、地質災難、人的物慾會讓人們失去理智失去道德,三十年後“空心城”將取代“空心村”。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2農村會變成新的人類家園

30年後,種田是最好的一種生活方式。30萬人以下的城市會變成首選之地,3-5萬人的小城鎮將是人們最嚮往的地方。中國完全進入老齡化時代。隨著高速、地鐵、交通、互聯網、物流網的異軍突起,傳統生活方式將逐步消失,就像固定電話與信件還有電報,自然進入了博物館。

中國社會福利和稅收改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讓三十年後的農村人成為先富裕起來的人,把農民引入城市;富人住在鄉村,成為新農民,農民又成為工人。

城市有工廠、有市場,是警察與小偷共存的地方;農村是家園、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來的城市人一經跨入鄉村,他們會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道德與自治之間的關係,城市人會明白生活價值。

人類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會的價值觀在鄉村發生重大轉變,這種改變源於植被、土壤與水,它們才是文明的全部,是金錢之母,人只有身臨鄉村才會與農民一樣,用心與情來體會。三十年來,城市用科學與技術掩蓋了常識,城市是用科學與技術構築的,城市現代化技術越強,其脆弱性越大。30年後城市進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臨嚴重受損、維修成本過高的問題。

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適合人居,水、電、氣是關鍵問題。用人民幣取代了汙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華文明。驀然回首,中國到了三十年後,才清楚西方的文化養不了中國人。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3村長比市長更有榮譽感

30年後,鄉村不再是5000到8000畝地的範圍,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為莊園與農場,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60%。莊園的面積可能在5公頃到15公頃之間,村裡居住的絕大多數是有文化有錢的市民,他們都在村幹部領導下。

農村戶口可能會用10—30萬元才能買到,村裡有土地、戶口、河流、林地等珍貴資源,就業崗位不夠,城市環境進一步惡化。約有2.5—3億農民湧入城市,不少城市系統處於崩潰狀態,社會二元結構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那時,城市生活指數比農村差3—4倍,中國正式步入“農民問題”轉入“城市問題”的時代。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4中國傳統建築全面取代歐式建築

中國元素開始蔓延西方。從2006年到2036年農民房子還要經過2.5次重建,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復本土文化,這種文化會在2026年左右盛行,建築風格以唐宋為主體,建築材料會做得極為精緻,超過今天的羅馬柱、歌德牆。

只要農民覺悟,富裕了,這就是中國步入強大的開始。2030年前後,開始提出保護時代的文化與建築,我們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保護這個時代的建築記憶。建築用木料量會逐步增加,村裡的廟與寺會比今天多很多,祠堂與傳統儀式和傳統建築同步成長。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5一產(農業)時代的到來

30年後,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以來最重要的歷史時期,農業進入生態與科技、自然與工業化融為一體的"一產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農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農耕文明的消滅由科學技術來決定,工業化生產方式與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讓絕大多數農村開始迅速進入到鄉村城市狀態,中國政府的新農村建設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進,推動著農民並不太歡迎的新農村。

嚴格的說,新農村建設是對中國農耕文明的一次破壞,這場破壞從本質上改變了中國農民,同時也終結了城市時代的命運。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6傳統信仰將回歸

早期的農村,宗教、宗祠和道德是鄉村文明的核心。現在有的村只有小廟的遺址,但農民們心中依舊有佛。

30年後農村的建房修路,每戶都有家祠、家廟、神龕,以道德與宗教統治的鄉村將會重現。宗教是盛世的表現,中國也只有農民有尊嚴的時刻,盛世就會來臨。

7“以人為本”改為“以自然為本”

從人的基本要求來看,“食”,在田園鄉村絕對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機蔬菜,又開始從有機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種食品。

“住”,目前建房,住所是徹底依人們的要求為原則,三十年後,開始從內心世界關注土壤,開始把土壤與樹木視為自己的孩子,把它們看成有生命的物質。

而真正能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那是50年後的事了。那時的“住”,追求的不僅是室內的舒適度,而是開始強調室內外的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道德,住房與自然間的和諧,由“以人為本”改為“以自然為本”。

鄉村環境會成為城市人追求的主流目標,房地產也開始轉向廣闊的鄉村市場。“行”,行與路是一體的。目前的城市在最初規劃時,並不是現在的規模,城市是帶著沉重的壓力在被動發展。滿大街的人,是城市發展沒有預料到的,“行”成為所有人很不滿意的問題之一。

城市的路在修修補補中發展,鄉村的路因為每個小城市均為3—5萬人,道路呈現放射狀的,小城市不是在水泥鋼筋之中,而是在林中、水塘邊、在小山坡,這裡的路是景是田是人文環境,農村不再是汽車,可能是自行車、摩托車(太陽能)盛行,很多路又把水泥給改成砂石路和泥路。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三十年之後,鄉村將是未來中國人的奢侈品,中國鄉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讓人們嚮往,城市將會成為問題與破壞的代名詞,這就是我的預言。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福新鎮百富村風光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百富村旅遊扶貧民宿歡迎您!

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先生說,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庫,連接著所有炎黃子孫的精神根脈,凝聚著所有大步走在現代化道路上的中國人的鄉愁。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擁堵,收拾好揹包,帶上行裝去尋找鄉村意境的民宿,體驗一種“詩和遠方”的風雅。在廣西天等縣福新鎮恰好就有一處歐陸風情的百富村扶貧旅遊民宿,如果過來小住數日,親近這片清靜的熱土,過一段修心養性、陶冶情操的山中愜意生活,相信將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的際遇。有一種境界叫放下,有一種心態叫捨得。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中國未來30年,鄉村將成為奢侈品,我要回老家買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