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這幾種常見金手銬你知道多少?

「066」這幾種常見金手銬你知道多少?

【100個創業法律小學問】066 這幾種常見金手銬你知道多少?


股權激勵制度在國外被稱為公司送給職工的一副“金手銬”,既產生激勵又帶來約束,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內容之一,也是非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股權激勵的模式多種多樣,本文擬對實踐中最常用的七種股權激勵模式進行彙總分析,通過比較不同股權激勵模式的優缺點,方便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作出合適的選擇。

1.股票期權模式(非上市公司則為股權)

股票期權是指公司賦予激勵對象購買本公司股票的權利。合格的激勵對象可以在公司規定的時間內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當然也可以選擇放棄行使這項權利。但一般而言,股票期權本身是不可轉讓、抵押、質押、擔保或償還債務的。

股票期權的優勢在於企業為此支付的現金很少甚至不用支付降低了激勵成本,且激勵效果較好,加快公司實現短期經營目標的過程。但該模式的最大弊端是造成股權分散,公司決策效率降低,企業價值減損。且激勵效果不具有持久性,一旦員工行權成為股東,便難以限制和約束。

2.限制性股票模式(非上市公司則為股權)

限制性股票,是指事先授予激勵對象一定的公司股票,但是對股票的來源、拋售等事先進行規定,一般只有在激勵對象完成特定業績或者考核指標後才可拋售股票。

限制性股票的優勢在於見效快、風險小,員工在短時間內即可成為公司股東,同時規定漫長鎖定期,員工必須努力完成目標才能實現解鎖,降低了股權激勵行權獲益的風險,激勵效果也較股票期權更為

長久。但限制性股票的指標設置的不合理或市場的波動,可能使預期目標完成但股價卻未達標,影響有關人員的積極性

3.虛擬股票模式(非上市公司則為股權)

虛擬股票,顧名思義,是指公司授予被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被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但是沒有所有權和表決權等權利,不可轉讓和出售,而被激勵對象一旦離開公司則會自動失效。

虛擬股票的優勢在於,它並非實際認購或者持有公司股票,實質上是一種獲取企業未來分紅的權利,故不會影響公司的股本結構。但短期分紅利益刺激下的激勵效果不佳,公司可能會面臨支付大量現金的壓力。

4.股票增值權模式(用於上市公司)

股票增值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權利,如果公司股票價格在一定期限內上漲,激勵對象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獲得這種由股價上漲所帶來的收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支付現金,行權後由公司支付現金、股票或股票和現金的組合。

股票增值權模式的優勢在於操作簡單審批模式簡單。無須解決股票來源問題,持有人在行權時,直接對股票升值部分兌現即可。但是在此種模式下,激勵對象並不能獲得真正意義的股票,激勵效果相對較差。而股票增值權的收益來源一般是由公司提取的激勵基金,公司現金支付的壓力也較大。

5.賬面價值增值權(用於非上市公司)

賬面價值增值權與股票增值權較為類似,是指直接用每股淨資產的增加值來進行激勵,很適合於非上市公司。賬面價值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沒有所有權、表決權等。它可以有效避免股票市場因素對股票價格的干擾,是一種與證券市場無關的激勵模式,這也是賬面價值增值權與股票增值權的區別所在。

由於賬面價值增值權不能流通、轉讓或繼承,員工離開企業將失去其權益,因而有利於穩定員工隊伍,具體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缺點在於也需要面對股票增值權激勵模式的激勵效果相對較差、公司現金支付壓力較大等問題。

6.業績股票激勵模式(非上市公司則為股權)

業績股票,是指公司在年初確定一個年度目標,如果公司在年末實現了預定目標,公司就會給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股票,或者給予激勵對象相應的獎金以購買公司股票。

換個角度來看,業績股票其實是一種“獎金”的延遲發放,但它是根據被激勵者完成業績目標的情況,以普通股形式支付給經營者的長期激勵機制,彌補了一般意義上的獎金的缺點。故,業績股票較一般意義上的獎金更具激勵效果

。但是公司業績目標確定的科學性很難保證,業績股票容易導致公司高管人員為獲得業績而弄虛作假,同時,其激勵成本也較高,有可能會造成公司支付現金的壓力。

7.管理層收購(用於上市公司)

管理層收購,是指收購主體及目標公司的管理層利用槓桿融資購買本公司股份,從而改變公司股權結構、資產機構、治理結構,進而達到持股經營和重組公司的目的,並獲得預期收益的一種收購方式。它主要針對本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收購主體在收購完成後成為公司的股東,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達到經營權和控制權的高度統一。

管理層收購的優點在於通過收購使公司的經營權和控制權得到統一,管理層的利益於公司利益緊密結合,降低了代理成本,長期激勵作用明顯。缺點在於需要收購大量資金,若處理不當會導致收購成本激增

,還可能會打亂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新的操作模式。


尺有所長,存有所短。以上每種股權激勵模式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企業決策層應當在深入瞭解每種股權激勵模式的優點、不足後,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實務上,結合企業本身的特點、發展階段、財務狀況、股權結構、市場趨勢等情況,選擇最適合企業當前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目標的股權激勵模式。

既然讀到這裡,不分享一下嗎?
泰和泰黃曉玲律師:專注金融證券、房地產、民商事訴訟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