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是高血压患者坚决不能碰的?

甘清为静V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说起来,高血压并没有绝对禁忌的东西,不过为了更好的控制血压和我们的身体健康,的确有很多方面是高血压病人要注意和限制的。

1.盐分,发现有高血压了,一定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一天总的钠盐量最好控制在5g或以下。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习惯吃咸的,淡的吃起来没滋味,其实,一点点减少食物的咸度,这个改变并不困难;控制盐分除了做菜时加的盐,也要留意那些腌制食物和成品、半成品食物中含有的盐;


2.大量饮酒,长期饮酒会导致高血压,而且有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出血风险;

3.吸烟,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也是,吸烟也会影响血压,并使动脉硬化加重;

4.高脂饮食,同样是加重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糖分,尤其是食物中添加的糖分,例如饼干、蛋糕等,一定要严格控制,增加高血压风险,并且容易肥胖;

6.不爱活动,长期静坐和肥胖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风险;

7.压力,工作和生活中压力太大,增加高血压风险;

8.熬夜,睡眠不足或习惯熬夜,影响血压控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风险;

9.血压不达标却坚持不吃药。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降压药的危害,血压不控制,心、脑、肾等器官都会受损害;

10.不爱量血压,感觉自己“没什么不舒服”,血压也不量,很可能其实血压已经超标却不知道。等“有感觉”也就晚了!

11.从来不体检,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以上这些都是高血压病人要留意的。如果有了高血压,饮食和生活习惯都要注意,要适当运动,如果需要可以口服降压药。高血压的控制,血压达标是目的!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高血压最重要的是避开“糖”和“盐”!


糖和盐未必就是咸和甜,要特别注意隐藏在日常食物里的“糖”和“盐”!!!


1.“盐”当然不用说,高血压最基本的就是限制每日食盐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


盐,就是我们常说的氯化钠。

每个食物上都有标注的氯化钠含量。

咸菜、酱油、咸肉、咸鱼,这些当然要避免。


更加重要的是,请记住!不是咸的东西才高钠。

高钠的食物还包括:方便面、话梅、味精、火腿肠、罐头食品!


2.“糖”类食物

一些含糖量丰富的高血压病人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会导致病人血糖快速飙升,不仅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且高糖引起的体重增加,也是高血压的不利因素!


冰激凌、汽水饮料、糖果 、巧克力自然不用说。


有人认为吃水果健康,多吃点也没有事,其实水果里的糖分高的吓人!


最高糖水果:

香蕉、葡萄、荔枝、甘蔗、龙眼、红枣、榴莲、哈密瓜等,都要控制量!

而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青梅、橘子、橙子、柠檬、葡萄、猕猴桃、草莓等,虽然有些口感上也很甜,但是升糖指数不高,可以选用!


淀粉类食物:

比如米饭、烧饼、馒头,这些一点都不甜,但是升糖指数却非常吓人。

不仅要控制量,还要尽可能选择粗粮,高粱、玉米、燕麦等,都是更好的选择。



医学江湖


谢谢邀请!
什么东西是高血压患者坚决不能碰的?这个问题是所有高血压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压得好多高血压患者喘不过气来,人们通过看科普文章,不是医生,也能给出几个答案来!

作为工作多年的医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有感触?为什么?说到坚决不能碰,就是饮食方面最多!例如:

1,低盐饮食?
好多患者听说低盐饮食,立即改变胃口,致食物不香,这样不敢吃,那样不敢吃,心里压力越来越大,日子过起来并不舒服,血压仍控制不好。正确的答案是对盐敏感的人,少吃盐,吃多少呢?文章说每人一天一啤酒瓶盖(5~6克)。在家吃饭,一大家人,高血压患者一个人到底每天吃多少盐啊,怎么算呢?工作,生活,吃药,疾病都不易,还为吃盐两两计算,多少人真真做得到?

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血压(不管吃没吃降压药),若一段时间和原来的味口淡得多,血压控制得好;若一段时间吃得过咸,血压仍正常没有波动升高,说明不是盐敏感型人。若一吃过感血压波动过高,说明是盐敏感型,一定注意不要吃得过咸。总之,饮食清淡也要慢慢适应。平时什么都可以吃,但是过咸的食物不要吃得过多,如泡盐菜、酱油、含盐的豆瓣、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及含盐高的零食等,只偿一点点,千万别贪吃。

2,低脂饮食?
一些高血压患者为了低脂饮食,就吃素,这也不是正确的,人体需要一定的脂肪来供能量和细胞的代谢。过份吃素也易患病。
3,低糖饮食?
这个人们理解和做错的相对少一些,但并不是一点含糖的食物不能吃,比如水果,可以适当吃含钾高的水果对血压有好处的。总之,饮食上不要太给自己大的压力,放松心情。
除饮食,高血压患者坚决不能碰的是
1,停停吃吃降压药,遇心情糟糕时也不测量血压,也不吃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3,血压太高,仍贪杯饮酒,不知酒后人事不醒,没有后悔药!
4,血压太高,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不把血压当回事,每天睡醒自我安慰,没事!几年后,花光所有的积蓄才捡了半条命(残疾)!

余千兰


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说的有点绝对。如果得了高血压疾病,主要就是应该限制一些食物的摄入,有些对高血压不好的食物最好别吃或者少吃,关键就是要把握一个度。只要把这个度把握好了,相信高血压就会离我们很远了。高血压患者除了合理安排饮食,更要应该加强运动锻炼。我们吃东西不可以忽视,下面我们来看下我们应该控制的食物吧。

1.高血压患者首先就不应该吃太咸的食物。盐吃多了基本上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盐的摄入,最好每天用刻度来严格执行。

2.高脂肪的食物高血压患者不能吃,比如猪油,肥牛等食物。脂肪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黏稠度。所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3.高胆固醇的食物不能多吃。高血压患者为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食物,应严格限制进食动物内脏。

4.在主食方面不可以太过精细,应该粗细搭配或者多吃粗粮,生活中患者应多吃一些全谷物食品。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我们长期的来进行维护。高血压患者减少油盐的摄入,清淡饮食及早戒烟,坚持锻炼身体是能有效降低血压的。这些你知道了吗?


康复汇


高血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现代人饮食的极大丰富,对于饮食的不加控制,导致很多年轻人“吃”出了高血压。这里说的吃出了高血压指的是长期食用某种食物易导致高血压。其实人活于世哪有什么坚决不能碰的食物这一说,只不过要适度,不要过量食用罢了。

高血压的病人应该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五花肉等。因为进食含脂量过高的食物会导致脂肪在血管壁附着沉积,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壁变窄,导致高血压发生。严重时还会导致颈动脉、冠状动脉的堵塞引发严重的病变。曾经在病房看到过一个高血压的患者在入院抽血检查时发现护士抽出来的血都是呈乳糜状的,能用肉眼看到有一层油脂飘在血液上,可想而知该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避免摄入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食物,需要严格控制其摄入量。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因为摄入刺激性食物会使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减少精细食物的过多摄入,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的纤维蔬菜和粗粮的摄入。精细食物摄入过多,会减慢胃肠蠕动,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产气增多,导致腹胀、便秘,使腹压升高,易使血压升高。

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成人一般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在6g以内较为合适。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一瓶盖大约6g。食盐摄入过多会使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

本期答主:宋艳琦,医学硕士


生命召集令


说到高血压患者坚决不能碰的,从食物方面和运动方面着手,食物方面,很多人一下子,都会想到不能多吃盐,不能多吃咸的,但是切切实实落实到生活当中,做的却不是那么好,很多人很多商家将盐添加到隐形的包装食品当中,速食品当中。

下面就跟大家概括的说一下,第一点确实一定要少盐,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要低于五克,而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一些穿着隐形衣的眼,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呢?

挂面方便面,在我们生活当中确实十分常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打开一袋方便面,干吃,不加任何佐料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方便面是没有滋味的,恰恰相反,方便面会有一定的咸淡,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款方便面,其中每100g面中钠的含量为1990毫克,营养素参考百分比竟然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想而知,里面盐的量真心不少啊,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穿着“隐形衣”的高钠高盐食品还有很多。


国家注册营养技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营养海贼团


我们重点探讨一下饮食。在高血压患者饮食当中应该尽量少摄取的是食盐。

食无盐而无味。的确没有食盐的食材,确实略感乏味。但是,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增加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这也是北方人血压高于南方人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适当控盐,能够明显降低血压。比如减少50mmol/l的盐量,高血压的发生率可能会减少50%。所以目前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摄盐量应低于5克。

饱和脂肪酸。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控制饱和脂肪酸食品的摄入,如肥肉等等,因为这类食品摄入过多,能够增加血脂水平,在饮食中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类食品的摄入,如鱼类,特别是深海鱼,有利于控制血脂。

另外,在饮食中多摄入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钾盐和纤维素,对降低血压有诸多的益处。


惠大夫在江湖


在回答这个疾病前,我先介绍一下我和高血压的不解之缘,我爷爷奶奶都有高血压,我父亲也有高血压,现在我爷爷奶奶每天都在吃药控制血压,我爷爷奶奶吃降压药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现在基本上做到了饭可以不吃,药不能停,我爷爷现在84岁,奶奶80岁了,我爷爷脾气比较倔,不遵医嘱规律服药,在10年前因为血压控制不好得过脑出血,住院进行了抢救,当时的医生估算脑出血达到50ml,下了

3次病重,2次病危,而我那时候正好本科毕业,我爷爷的住院还是由我护理的,幸好送诊及时,留下的后遗症影响不是太大,只是失去了劳动能力,但是能够生活自理,我全家都非常感谢救治的医生,不过至今回想起来心有余悸。在3年前我父亲因为经常头晕问我为什么会头晕,无缘无故的发生,我让我爸先去量个血压,结果发现血压高达160,而后反复几次量血压均大于150以上,其实我就知道我爸应该也是高血压,我就找了个心内科的同学,给我爸开了药,自己每天给我爸量血压,所以我对高血压这个疾病的体会非常深。深知这个血压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夺走我最亲的人的生命。

好了 我们回到本问题,在回答本问题之前,我们应该也必须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如果说知道血压高就是高血压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知道高血压高到何种程度才称为高血压呢?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的正常范围是:收缩压在90mmHg,这个是正常血压范围,要记住,血压高了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的疾病,血压低了产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高血压是需要在不同时间测三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均值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记住高血压前一个数字是收缩压,后一个数字是舒张压,高血压的诊断是只要两个血压其中一个超过正常值就是判定为高血压,大部分人只记前一个收缩压,这是个误区,其实舒张压更为重要),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由于血压有波动性,在劳累,体育活动后血压会一过性升高,所以测血压要测三次,也就是说不能凭一次就诊断为高血压。要反复测量,且不能在同一时间点。

高血压有什么后果呢?

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容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包括脑梗和脑出血,俗称中风)后果非常严重,我在这个方面是深有体会。长期血压高也会给心、脑、肾等器官带来严重的负荷,会影响这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当前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般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140/90 mmHg,

年轻人或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患者<130/80 mmHg,

合并肾损害者应控制<125/75mmHg,

老年收缩期血压(SBP)应控制<150mmHg。

控制血压有什么好处呢,有文献显示,有效控制血压可使病死率下降13%,心血管病病死率下降18%,卒中危险性降低30%(我爷爷就是血压控制不好,发生了卒中),冠心病减少23%。所以控制血压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来控制血压?除了药物我们自己能做什么?

1、合理膳食:主要是包括限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严格限制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类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和含钾、钙食物。

这个大家比较关心具体怎么吃,吃什么

限制钠盐的摄入

:饮食清淡,每天吃盐少于5g比较好。

少吃甜食和动物脂肪:这两种食物均会在体内转化脂肪,促进动脉硬化,动物的肥肉和肝脑心等内脏要少吃。

戒烟戒酒:烟酒是引起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高危因素之一。

多吃含钾食物:黄豆、小豆、番茄、芹菜、蘑菇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菠萝、核桃、西瓜等。

宜吃优质蛋白来补充蛋白需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等

含钙食物可以适量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等。

2、控制体重

几乎所有的体重超标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通过减轻体重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对高血压还合并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患者。

3、适量运动

适当运动是配合控制体重来进行,同时可以增强机体的条件功能,间接发挥降压作用。

4、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

不良情绪可对血压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因。

另外就是药物控制血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较为常用的包括赖诺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10 余种药物,其中以卡托普利药物为主要代表。

利尿剂: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应用小剂量长效噻嗪类利尿剂,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的发病率。

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药物,其主要是通过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以及中枢和周围的RAAS 抑制作用,达到降压目的。

钙离子拮抗剂(CCB):临床较为常用药物包括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具有较强的血管选择性。

ATI 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ATI 受体拮抗剂与ACEI抑制剂具有相似的降压效果。

以上五种药物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血压分级以及不同的合并症,选择药物的联用也不一样。

对于用药来控制血压我在这必须非常郑重的告诉大家一个主意事项:(下一段话非常重要,建议看三遍)

最后,我说了这么多,回到本问题,究竟什么东西坚决不能碰?

不规律服药这个是坚决不能碰的,不规律服药会直接造成血压的迅速波动,会对心血管造成明显负荷和冲击,非常容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一定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一定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一定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外科小木匠


不管是香烟、雪茄、土烟,只要是含有尼古丁高血压患者都不能碰,因为尼古丁能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肾上腺素,这两个都有升压作用,而长期的吸烟会使尼古丁蓄积于大脑中引起持续的兴奋。同时吸烟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引起动脉硬化,而这也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人们以吸香烟居多,便宜的香烟除了产生尼古丁,还会含有铅、钋、砷、镉等元素,长期摄入会持续损害身体各个脏器。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二手烟民们,他们虽然自己不吸烟,但却吸入了很多烟民们吞云吐雾制造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有害物质含量比一般烟雾多得多。


以上是我的建议,不知道对各位是否有帮助。


全科D医生


谈高血压不能触碰的:让我们扯点有用的防控知识。

一,论者谈到高血压,就是生活方式加清淡饮食加运动,然后不要吃肥肉红肉一大堆。再就是告诫一定要吃药、吃药、吃药。

谈到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几乎也是如此。”管住嘴,迈开腿”成为反复强调的信条。

从生活方式入手,做疾病机理解释和防控知识普及,当然没有大错。

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知识,为什么没有人重视?

这个就是有关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共同土壤学说。要点就是那些疾病都来自氧化应激。

很奇怪为什么很少人给大家普及这个知识?

基于共同土壤学说,已经否定了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否定了二型糖尿病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关系,实际上,生活方式中只要不过分的某些习惯、嗜好,也基本没有伤害。

我们需要好好了解的,是氧化应激问题。

二,200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班廷奖(注:糖尿病领域的诺贝尔奖;Banting:因胰岛素的发现而获得医学和生理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高级研究员Michael Brown lee博士,做了有关统一发病机制的演讲。首次提出:无论糖尿病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及下肢血管)还是微血管(如肾、神经和视网膜)并发症,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引发了糖尿病领域及医学界的轰动。

随之,在同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Ceriello教授进一步完善了共同土壤学说,即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

2005年,我国北京医科大学 的胡大一教授对共同土壤学说进行了总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过度氧化应激导致的一种多器官非感染性亚急性炎症反应。

所以,现在谈高血压问题以及谈糖尿病、冠心病问题,离开氧化应激就是有点脱离实际。

三,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损伤器官组织。

氧化应激中的氧自由基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氮自由基RNS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过氧化亚硝酸盐(.ONOO-)等。这些都是可以引发机体广泛炎症反应的物质。

机体存在两类抗氧化系统,一类是酶抗氧化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另一类是非酶抗氧化系统,包括麦角硫因、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α-硫辛酸、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Se)等。

平时我们的机体在抗氧化系统作用下,自由基产生和消除平衡,不会有伤害问题存在。

但是,在”氧化应激”状态时,自由基产生力大于清除力,机体就遭受到过度存在的自由基伤害。

四,我们最常遭遇的氧化应激

1,大量、反复饮酒

过度的酒精摄取,给身体带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应激事件!

胃黏膜的酒精损伤会立即诱发急性炎症反应。而肝脏解毒过程才是更大的应激!为了分解代谢酒精,肝脏必须停止其他蛋白的合成、分泌,必须优先合成大量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即使如此,乙醛代谢中的自由基产物具有的细胞毒性,不可避免地带来肝细胞的凋亡以及一些其他伤害。

2,负面情绪压力

由于各种社会问题刺激,有些人很容易进入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中,这时机体就进入应激反应状态。

首先胃肠道供血不足,其次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血压等的变化。这些都不足以带来问题。伴随应激反应机体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自由基,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自由基会伤害一切组织。包括导致细胞凋亡和某些蛋白质的氧化修饰。

最著名的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修饰称氧化型oxLDL,致使HDL不再将其转运,引发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吞噬。这个吞噬后的脂类物堆积,就是粥样硬化。

而同时,自由基让骨骼肌、脂肪细胞等不再对胰岛素敏感,开始胰岛素抵抗,进展到二型糖尿病。

3,其他一切体力、精力爆发性透支行为

包括类似参加高考、体育比赛,被强迫进行的强体力劳动等,都是非常常见原因氧化应激事件。

高考仅仅两三天,应激很快消除,机体恢复正常。如果那样的高度紧张持续较长时间,一定会诱发身体问题。

这样的例子就是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为了成绩进步,运动员要被迫进行超负荷运动,结果就是几乎没有哪个运动员是身体健康的!

一次又一次超负荷,是一次又一次应激。伴随自由基爆发,他们的身体不是得到锻炼,而是真正的伤害!

尤其心脏猝死经常见于运动员。这是自由基伤害到心肌细胞的结果。

4,食欲过剩下的饱食

食欲过剩,会吃下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这给胃肠带来巨大消化负担,同时伴随自由基爆发。

饱食伤身,七八分饱最好,就是这个道理。

五,回到题主意思:高血压要不能触碰什么?

所有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行为,就是绝对不能触碰的!

不是怎么适量运动,怎么戒烟限酒,怎么吃什么不吃什么。

一个坚守底线,绝不让任何应激反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才能够避免高血压侵袭。

而同时,它也能有效避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为了健康,你最需要学会的,其实是如何让机体总是保持平稳,或者总是能从应激状态很快恢复到平稳!

回答如上。希望有点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