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鼠疫下的哈爾濱,是什麼樣的?

南風幾時


這段亂世中的災難,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1910年,在吉林省榆樹縣大嶺區大嶺村前紅石砬屯發生了一連串離奇慘劇。 村民郭老十臘月末回家過年,一天突感額頭髮燙,周身不適,躺了兩天,咳嗽不止,繼而吐血,除夕病死,死後皮膚呈紫紅色。親屬前去弔唁的人不少,數日內,郭老十一家53口人,有32人得了與郭老十一樣的怪病,咯血而死。隨後,全屯死了近百人。到了正月二十,這場怪病終於停止,但屯子裡的倖存者已寥寥無幾。

怪病有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1910年11月8日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當時屬吉林省),之後又蔓延到長春、吉林,再波及河北、山東等地。“從北部中國各地疫情流行的時間上看,呈現出明顯的由北向南的傳播態勢。流行方向和路線大多是沿著鐵路交通線呈爆發狀流行。”著名鼠疫研究專家焦潤明說。

哈爾濱,死亡人數5693人! 長春市,死亡人數5827人! 奉天(今瀋陽),死亡人數2579人!

一時從城市到鄉村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在人們心頭,重重地壓著兩個恐怖的大字:鼠疫!


鼠疫,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受感染者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萬計,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極高。而1910年的鼠疫,卻是人類戰勝鼠疫難得的一次。

在近代中國備受屈辱的外交史中,清政府這一次難得地表現出了一點大國氣概,不僅主要憑藉中國人的力量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地抑制了鼠疫的蔓延,而且成功地舉辦了中國第一次國際防疫大會——萬國鼠疫研究會。

清政府對這次鼠疫大流行的防疫行動,實際上是在鼠疫流行了兩個月之後才開始的。經外交大臣施肇基推薦,清廷於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始了較大規模的鼠疫防疫工作。

而當時中國的醫療衛生條件是極其簡陋的。伍連德等人此次遠赴東北疫區,不僅擔負著抗擊人類第一號烈性傳染病的重任,而且要克服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還要用科學的方法與一些固有民俗做頑強抵抗。

為了發現東北大鼠疫的流行根源,1911年1月,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一個鼠疫研究所。通過對醫學界已有成果的研究和深入疫區分析病例,直到1911年4月,肆虐已近半年之久的東北大鼠疫疫情將息,專家們才基本確認旱獺是這次鼠疫的傳染源,鼠類身上的跳蚤是傳播鼠疫的媒介,滿洲里一帶有蒙古旱獺疫源地。


在伍連德等專家的建議下,清政府及各地方當局對疫情采取了科學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組建各級防疫組織、頒佈各種防疫法規,以及採取了隔斷交通、對病人及疑似病人實施隔離、焚化屍體、對疫區嚴格消毒等具體防疫措施。效率之高令世界震驚,是人類第一次有效遏制住鼠疫的大蔓延。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清政府還積極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防疫合作。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在伍連德組建的防疫隊伍中,就有一些自願參與和清政府聘請的外國醫生。在防疫工作中殉職的外國醫生也不乏其人,比如法國醫生曼斯萊博士、 英國醫生嘉森、日本醫生守川歆顯等。

大災難已過去將近一個世紀。時至今日,鼠疫,這個人類第一號烈性傳染病也已得到有效控制。20世紀中葉,抗生素的發明使鼠疫的治癒率大大提高,21世紀,英國桑格中心的科學家又宣佈完成了鼠疫桿菌的基因組測序工作,這將有助於研究該病菌的進化過程,為這種烈性傳染病尋找新的抗菌藥和疫苗。


老照片


107年前,哈爾濱城中一戰......死傷無數。但是!這一戰也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人類第一次戰勝鼠疫沒被“屠城”。人類第一次總結並編寫了對抗大規模疫情的防範規程並使用至今......

(車上拉的都是斃於鼠疫的不幸者)

人類史上共爆發過三次鼠疫(有文史可查),第一次不幸者一億!第二次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一,第三次就是1910年被成功控制的這一次,6萬餘人不幸。不幸斃於鼠疫的人全身黑紫色,所以它也叫“黑死命”,意思就是隻要得上基本就是......

其實1910年這次疫情源頭真不在哈爾濱,最早發現是在滿洲里,而滿洲里的患者則是在俄國的打工歸國者。當時的交通條件並不十分便利,但是疫情僅用了十幾天就傳到了哈爾濱,並且出現爆發勢態。伍連德是這次對抗疫情的大功臣,他總結的兩個要點直到今天都被視做控制疫情的法寶。第一、隔離。第二、火葬。

今天要說隔離、火葬好像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但是在當年這可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說服大家去執行就更不容易。先說下這隔離,當年不要說普通人不懂隔離,就是專家團隊裡也有很多人對此認識不足。當年伍連德提出這次的鼠疫是肺鼠疫,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不僅病人要進行隔離,連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也要進行嚴密防護。結果被國際專家團......1月2日法國籍的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梅尼到達哈爾濱,人家根本沒看得上伍連德的理論,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為四例病人診治,9天后,梅尼教授去世!這之後伍連德及其提出的方案才被正式啟用。

這裡最難執行的其實是火葬,在那個民智未開的年代,火葬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後來執行火葬時要有政府派來的衙役高喊:“ 奉旨焚屍”!這樣老百姓才讓燒自己的親屬......


生活報


清朝政府在結束統治的前兩年,成功撲滅了蔓延東北,華北北部的特大鼠疫,清朝政府組織領導了一場高效率的控制疫情殲滅戰,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疫情徹底消滅,此舉震驚了全世界。1910年11月疫情在哈爾濱大爆發,並迅速通過鐵路向四周蔓延,正在進行西方化君主立憲制改革的清廷迅速動員東北,華北的醫務人員奔赴役區控制疫情,清廷同時大膽任命清軍軍醫二十多歲的伍連德為總醫官,全權節制役區的地方政府,軍隊,交通,鐵路,警察的指揮調度權。實際就是清廷派往役區的欽差大臣,在伍連德的指揮調動下,在各級地方衙門,軍隊,鐵路,警察等機構的努力配合下,成功撲滅了這場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蒙古,山西,河北,山東等廣大地區的鼠疫疫情。這也是世界人類史上第一次成功戰勝鼠疫疫情的實例在中國實現。因此清朝政府被國際社會所稱讚。隔離,火葬,禁止人口區域流動的伍氏滅疫法被世界公認。在此向無數為了消滅疫情而努力工作和殉職的清朝各級黨政軍工作人員及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你們的犧牲而能活下來的後人真心不應該忘記你們!埋沒你們!


身穿清朝陸軍服的伍連德


在役區工作的伍連德


清政府防疫人員的工作照


清政府防疫人員的工作照,(還沒辛亥革命,但是辮子已經沒有了,不知該如何解釋?)

清政府發放的防疫宣傳單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瀉藥~

說起1910年的哈爾濱,人們一下子就會想到那年的恐怖事件,說它恐怖,正是因為它帶給人們永久無法抹去,也不想抹去的記憶。


那年的11月份,一場由沙俄傳入哈爾濱的鼠疫事件,經短短6個月的時間,快速席捲半個中國,造成6萬多人為此而死亡。由此可見,鼠疫帶來的危害有多大,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是感染上了鼠疫,那基本上只能等死,正因其恐怖致命程度,被稱為“黑死病”。


可雖說此事件非常恐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事件也給後來的在傳染疾病控制防禦上,帶來了啟發,而當時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防禦措施,直到今天,我們都還在進行。

1,隔離。

聊起1910看的這個事情,就會讓我們想起非典,而非典爆發後,當時做的措施之一,就是隔離,將感染人群/醫護人群與正常人群之間進行隔離。在現在看來,大家對於“隔離”的認識和理解大部分人都會非常理解,可放到1910年,人們非常不理解,首先人們不明白病因,同時也不理解隔離的意義是什麼?所以,在當時的大街上,到處都是屍體,家裡人感染了,其他人壓根就不會進行任何措施,一如既往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幸去世了,要麼連夜抬著屍體扔到大街上,要麼就簡單的給埋了,壓根就沒有做到有效的隔離。


2,解剖

解剖在現在的醫學上非常的常見,醫學專家為搞清楚死亡的原因,會進行屍體解剖,可在當時,一個是解剖是對屍體的不尊敬,官方或者家人不會允許你對屍體進行解剖,二是當時也沒有解剖的地方。但對於當時的醫生伍連德來說,若想解剖,必須得秘密進行,可也正是因為他私底下秘密的解剖,此找到了病因的真相。伍連德的解剖應該算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次。

3,火葬

說到火葬,其實到現在還有一些偏遠地方,還是實行土葬,而非火葬,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覺得假若火葬,這是對親人最大的不忠與不孝,由此可見在1910年時,想要推行火葬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可對於伍連德來說,推行火葬是最有效的阻斷疾病傳染的手段之一,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出現了非常多的屍體無處擱置的情況,大街上,田野裡,只要是能扔的地方,幾乎都有屍體的存在,而這些沒有人處理的屍體,倘若在被老鼠或者其他動物給接觸,再由這些老鼠或小動物接觸到其他正常人群,那這個傳染速度將是非常快的。而且就算是及時的將屍體活埋,可這個病菌在地下也是可以繼續存活的。如此情形下,所有的防禦措施都將失去作用。而若想阻斷這些病菌的傳播,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火葬。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推行火葬的難度不亞於登上珠穆拉瑪峰,僅靠伍連德的力量是根本無法推行的,於是伍連德就找到當地的官員,和他們說明這一切的同時,帶他們到大街上,田野裡去觀看這些屍體,在經過多次的勸說後,官員終於同意上書朝廷,向朝廷請旨推行火葬。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聖旨就下發了下來:推行火葬。這才有了後來的集體火葬,以阻斷病菌的傳播。

正是由於伍連德一行人的努力,利用科學的醫學知識,而非封建迷信,才能使得如此威力巨大的鼠疫在短短5個月後,得到控制和消除。而此次伍連德也確實給後來的醫學上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左側伍連德 右側湯飛凡


這是死亡病人,準備火葬



這是在檢查是否為鼠疫患者。







遲子建的小說《白雪烏鴉》,講述了那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