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一天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爲哪般?

自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小米之後,港交所開始遍地開花的“接客”,前方不斷傳來一個個公司上市的戰報。小小的統計一下,從7月9日小米開門紅開始,陸陸續續的已經近十家公司登陸港交所上市。

據報道,光昨天一天就有八家公司同時上市,他們分別是映客、齊家網、指尖悅動(FingerTango)、英恆科技、弘陽地產、天立教育、人和科技、恆偉集團(心疼忙瘋了的港交所...) 。而今天,51信用卡也正式登陸了港交所。

週一時,雷軍敲得那個定製的加大版鑼是港交所的第四個鑼,但同時接納八家公司,港交所的鑼怕真是不夠用了。

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一天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為哪般?

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一天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為哪般?

而這些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一大波已經提交招股書的公司如美團、寶寶樹、同程藝龍,以及摩拳擦掌準備提交IPO申請的公司。對港股市場的“IPO大潮”,德勤預測,2018年全年香港約有180只新股上市,融資規模達1600億港元到1900億港元。

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一天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為哪般?

那麼問題也來了,這些赴港上市的公司大多是互聯網公司,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公司都要扎堆急衝衝上市呢?

其實就如很多人分析的,本質還是缺錢。這也是現在網上普遍的說法:一級市場錢荒,二級市場恐慌。

投資人們長期投資得不到回報,燒錢彷彿看不到盡頭,所以當大佬們開始捂緊錢袋時,一級市場也開始錢荒。獨角獸們越來越難融到資,自然而然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二級市場。

而二級市場的恐慌、焦慮也在傳遞。“割韭菜”、“互聯網泡沫”、“圈錢變現”,這些詞大家都已經不再陌生,當這其中的一些套路慢慢被揭開時,二級市場的收割也越來越難。

另外,港交所改制也是“IPO大潮”湧起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大多數獨角獸們都不滿足A股“三年盈利”的硬指標,這時港交所新制的出現就猶如甘霖了,另一方面改制後,不同於A股上市要等待很長時間,且港股上市流程簡單,很多公司可以實現快速上市。

總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市場瞬息萬變,資本市場也有季節,互聯網公司們都想趕早。

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一天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為哪般?

很多人都認為,下半年的資本市場是凜冬將至,獨角獸們都在爭相IPO以期能熬過寒冬。港交所一天八家的記錄也許很快會被改寫,只是不知道雷軍敲鑼的盛景還會不會有人超越?

—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