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終生難忘的一次黨課

2018年3月30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老幹部局黨支部組織部分退休老幹部和機關支部黨員共23人,驅車前往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的孟良崮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瞻仰革命聖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黨的崢嶸歷史。懷古睹今,沂蒙山區紅色革命歷史無不使我心潮澎湃,讓我淚不能幹。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登上孟良崮山頂,瞻仰孟良崮戰役紀念碑;隨後,我們懷著極其沉重的心情瞻仰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通過聆聽講解,觀看文獻實物等形式,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孟良崮戰役的整個過程,真切地感受到孟良崮戰役中的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我們依次瞻仰了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戰役廳以時間先後為序,展示了戰役經過及華東野戰軍戰鬥序列表和參戰部隊的進攻、阻援情況;支前廳展示了沂蒙人民踴躍支前的情況;英烈廳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戰鬥英雄的事蹟情況;雙擁廳介紹了蒙陰縣走出山門,開展異地擁軍,獲得全國擁軍優屬模範縣的情況。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蒙陰縣先後有4萬人參軍參戰,1300多人英勇獻身,13萬人參加了支前,湧現出了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支前模範群體形象。

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鐫刻著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區內掩埋著2800多名烈士的遺骨。我們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重溫了入黨誓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

據講解老師介紹,孟良崮戰役發生於1947年5月,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山地進攻戰役。在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心集中主力5個縱隊東移 ,殲滅整編第 74師於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區。經過13、14日的猛烈攻擊,15日形成了對整編第74師的四面包圍。激戰至16日上午,全殲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被擊斃。此役,在國民黨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上給以迎頭痛擊,殲滅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等部 3.2萬餘人,震驚了國民黨軍內部,鼓舞瞭解放區軍民的勝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陝北和其他戰場的作戰。

講解老師動情地給我們講解烈士們一件件感人的革命戰爭故事,感動了我們在場的所有人,大家一邊靜靜地聽講,一邊悄悄地抹眼淚。當講到陳若克烈士和剛出生的女兒英勇就義、壯烈犧牲的悲壯情景的時候,我差一點要哭出聲來了。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在自己的手腕上咬下了深深的齒痕,眼淚不聽使喚地直往外流。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當你看了下面這段描述之後,你還能平靜的下來嗎?

“1941年深秋,數萬日本侵略者大舉掃蕩沂蒙山區,在八路軍突圍撤退時,陳若克因即將臨產,步履蹣跚,與部隊失去聯繫而落入敵手。在獄中,她受盡酷刑,但堅貞不屈、頑強鬥爭。最後與剛出生的嬰兒一起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犧牲時年僅22歲……”

“……陳若克艱難地攬過孩子,伸出自己流血的手,對著心肝寶貝說:‘孩子,你來到世上,沒有喝媽媽一口奶,現在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說著,她把手上的血滴進孩子的嘴裡。”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沂蒙山與井岡山、大別山的名字一樣響亮,是孕育新中國成長的重要搖籃,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敵後戰場重要的戰略區域,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聽著《沂蒙山小調》,腦海中回憶著《紅嫂》的故事,走在這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先烈們熱血的紅色土地上,我們一行人心潮澎湃,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趙連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