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比如90年代人人下海,當今社會人人創業。

而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初中甚至小學文憑的人都紛紛創業成功,當起了老闆,住進了高樓,買起了豪車,戴起了金鍊。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曾經還有這樣一個段子:

小明和小亮是朋友,小明成績好,考上了大學,小亮沒考上,到南方打工去了。第一年,小明在學校讀書,小亮在工地搬磚。第二年,小明在學校讀書,小亮從工人做到了工頭。第三年,小明在學校讀書,小亮攢下了人脈、經驗和一筆資金。第四年,小明在學校讀書,小亮開起了自己的公司。第五年,小明畢業,投了一份簡歷,來到公司一看,老闆正是小亮!

這個段子被人當成讀書沒用的理由,你在讀書的時候,別人早就熟悉了市場、積累了經驗,自然比你成功更快。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不信看看那些例子:李嘉誠,多年蟬聯亞洲首富、華人首富,小學畢業;王永慶,臺塑集團創始人,臺灣的“經營之神”,小學畢業;霍英東,香港知名實業家,中學肄業;宗慶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初中畢業……

這樣的例子看多了,彷彿讓我們覺得,讀書好像真的沒有用?低學歷更容易創業成功。但是,真實情況是,有許多高學歷者同樣創業成功了。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這是什麼原因呢?到底低學歷和高學歷,哪個更容易創業成功?其實,創業的成功與否,主要看這三個原因。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能力與學歷方面

能力與學歷不是一個概念,企業要生存,靠得是領導人的能力,而不是學歷。

在當今社會,不排除有一些人是“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許多創業項目需要各方面能力,所以僅僅憑藉一張高學歷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各類考試的成績選拔出來的人才,大多都是自身條件、各方面素質、水平是佼佼者,但在如今的經濟社會中,運轉的邏輯不再僅靠學歷,而是要價值做到互利。

許多低學歷的創業者做的都要比高學歷者多,他們的信仰也是建立在了一定的社會閱歷方面,在這些方面上,低學歷者更具備了高學歷人才沒有的東西。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創業背景與時代浪潮方面

80、90年代是“下海高潮”,開車、搬磚、做買賣,只要在一門技術上專精,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都能混出頭,因此我們看到老一輩的企業家普遍學歷不高,這也是時代原因造成的。

而如今,光會做買賣、搞實體,不懂互聯網思維的人已經沒有出路了,要想創業成功,必須轉型,擁抱互聯網和時代的浪潮。

另外,當高學歷的人才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低學歷者就已經嘗試過很多,即使學歷不高,他們依舊擁有了創業者的創業精神,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他們會在失敗中找到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找到社會價值所在和創業價值所在。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個人品質方面

通過考試成績篩選出來的人,大致基本上可以證明其自身的素質是不錯的。但這不是經濟社會運轉的邏輯。經濟社會的運轉邏輯是這樣的:從給別人提供產品或價值的交換中獲利。

會讀書的人,通過層層選拔,最終佔到了一個企業高管的位置。他通過企業的獲利,獲得自己的報酬,他個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幹。

而一個不太會讀書的人,也有可能創立一個成功的企業:他可能不太會記住書本上的東西,但有可能對市場非常敏感,人們需要什麼,市場需要什麼,他就去搗鼓什麼。他的腦袋裡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賺錢。自利的動機,總是使人對市場需求非常敏銳,他找到了別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低學歷的人創業真的更容易獲得成功嗎?

綜上,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很簡單:如何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併合理利用經濟的規則來創造財富。那種按部就班,習慣於佔座和穩定的心態,可能並不是一個最有優勢的競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