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上市前一周,連覺都睡不著

雷軍:小米上市前一週,連覺都睡不著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香港報道

既是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改革後第一家嚐鮮的個股,又是此輪新經濟企業上市潮中的首個指標性公司,這些都讓小米IPO備受矚目。7月9日,小米集團-W(1810.HK)正式登陸港交所,IPO發行價為17港元,對應市值約為540億美元,躋身有史以來全球前三大科技股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但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上近百家新上市公司首日破發的佔比高達七成,小米最終也未能倖免。小米的股價首日慘遭破發,但第二日、第三日開始回沖,日漲幅最高超過13%,截至記者7月12日發稿時,小米股價在19港元左右,總市值超過4700億港元。

雷軍:小米上市前一週,連覺都睡不著

2018年7月9日,香港,小米集團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出席儀式。 (視覺中國)

雷軍:上市前一週,連覺都睡不著

小米的股票代碼是1810,分別代表公司上市的2018年和公司成立的2010年。一位前去香港參加IPO儀式的小米員工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有100多位小米員工在內部搖號中中籤,成為近兩萬名小米員工中的幸運兒,有機會見證公司上市的時刻。這位員工身穿的小米專門為上市定製的紀念T恤上印著:“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實際上,小米此次IPO已經夠“厚道”,但運氣卻並不太好,其融資估值不斷下滑。

雷軍在IPO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小米是今年1月19日決定上市的,在小米剛剛開始IPO路演的時候,每天都有無數人找他要額度,想要投資小米。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市場對於小米的估值基本都在1000億美元之上,甚至還爆出過2000億美元的驚人數字。

但隨著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出現,市場恐慌情緒嚴重。連騰訊都從今年1月時的470港元上方的股價高點,一路跌向370港元附近。小米也只能將估值一降再降,最後確定的上市發行價定價區間為17~22港元,對應市值為550億~700億美元。最終雷軍決定,以定價區間的下限掛牌IPO,估值不到550億美元,他說這是希望定價厚道,讓投資者能賺到錢。

雷軍坦承,在上市前的一個星期,他連覺都睡不著。“這麼多人支持小米,如果跌得很慘,可怎麼辦?!”他說,但最終的結果比想象得要好,“雖然破發了,但跌得還算優雅。”

上市首日,小米股價收於16.80港元,略低於發行價。分析人士表示,小米以如此大的盤子但並未大幅度破發,這說明市場還是承受住了壓力。上市第二日,小米收於19.34港元,漲幅超過了13%。

“小米的上市過程雖然有起有落,但開始股價比較低也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讓我們調整好心態,準備新的征程。”雷軍說,“好公司是不是好股票?長期來看,好公司一定是好股票,但好股票並不一定是好公司。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持有小米,大家一定有錢賺。”

李小加闢謠“綠色通道”

小米IPO之所以收穫瞭如此多的關注,一方面在於其在當下動盪的資本市場中的風向標意義,另一方面也在於其引發的資本市場對新經濟公司的巨大估值分歧。小米上市幾日來的買盤賣盤數據顯示,多空激戰其實非常激烈。

“小米這種新經濟公司,市場會有非常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其估值過高,有人也會認為這是價值窪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小米IPO後接受媒體集體採訪時表示。但戰略投資人,包括李嘉誠、索羅斯、馬雲、馬化騰、王衛等非常看好,都在IPO之前就進行了認購。

“同股不同權”的改革為港交所帶來了大量新經濟公司,小米是第一家,估計也會是體量最大的一家。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香港市場,似乎對“新經濟”不感冒。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並沒有特別鼓勵哪一類公司來香港上市,也從未給過小米特殊優待,有人傳聞的綠色通道是不存在的。港交所一直都是一視同仁的,只不過之前這類公司不能來,現在變化的只是可以來了,但除了“允許拿號了”,其他規則沒有任何改變。

就在此次小米IPO的前幾日,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小米在7月9日上市當天,股份將納入認可賣空指定證券名單,小米期貨和期權也於同日推出。上市首日就推出期貨期權的做法在港股市場並不多見。

對於為何會有這樣的安排,李小加解釋說,這並非是給小米“優待”,而是小米“盤子足夠大、興趣足夠多”,所以交易所提供了比較多的投資選擇。“在一個深池子裡做一系列的衍生產品才更安全、更有吸引力,這樣交易更活躍、更能滿足不同需求的投資者。小米也並不是第一個上市同日就發行期貨、期權以及其他衍生品的公司,此前還有ICBC(中國工商銀行)和AIA(友邦保險)。”他解釋說。

當然,這種安排也使得小米一上市,多空激戰就非常熱鬧。公開市場可比風險投資人和戰略投資者現實得多,雷軍表示,說服萬千股民確實比說服幾個投資人難太多了。小米的模式難以看懂,是疑問的焦點。

小米到底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家硬件公司?這對於市場給予小米的市盈率至關重要,這也是各種投資機構給出小米股價和估值的分歧所在。小米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七成的收入來自手機,兩成來自IoT業務(小米生態鏈),只有不到一成是互聯網收入,雖然後兩者都在快速增長,但現狀仍是手機收入佔大頭。

“小米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大家糾結這個沒有意義,因為小米是新物種,我們是全球少有的同時做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業務這‘鐵人三項’的公司。”雷軍如是回應。

雷軍表示,小米是新物種,所以才會使大家不知道用什麼方式給小米定價,用什麼方式為小米歸類,小米需要大家更長的時間去理解。

“小米以極其創新的方式出現在市場上,創新剛出現大家都難看得懂,大家需要時間去理解,如果很容易看懂,就沒有那麼創新。但正是這種創新,才讓小米在短短8年時間裡創造了那麼多紀錄和奇蹟,一個創業公司8年做到500強,這是單純的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只有打造新物種,才是力量的源泉。”雷軍說。

小米的IoT業務是不務正業?

洪駿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他本身從事車聯網方面的工作,但業餘時間卻是一個“刷機”發燒友,他在小米推出第一款產品MIUI時就關注了這家公司,併成為小米最早的100位種子用戶之一,也是米粉論壇上的“骨灰級”粉絲。僅僅2011年,洪駿就在米粉論壇上發了1000多條建議和體驗。

洪駿說他見過雷軍很多次,因為每年雷軍都會請米粉們吃“家宴”,還有好幾次,他和雷軍同桌。而在雷軍看來,讀懂米粉就能讀懂小米。很多人認為,小米的IoT業務是不務正業?其實小米是極度專注的。“我們思路很簡單,米粉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小米的邊界擴張受限於三個原則:能否在同一個用戶群上疊加,能否在統一平臺上銷售以及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做。”他說。

在雷軍看來,管理層最關心的問題並不應該是市值,而應該是公司業務的高增長。他表示,上市是小米的新起點,小米要由此開始新的征程。

雷軍和小米確實是因為踩上了從功能手機過渡到智能手機這個史詩級的大風口,才成就了今天的奇蹟,但單純手機的故事顯然撐不起小米的未來。雷軍認為,“智能硬件”和“萬物互聯”可能是一個比智能手機還要大的未來風口。

小米公司的招股書顯示,小米已投資生態鏈企業90家,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持續上漲,2015年至2017年其佔比從13%增長至20.5%,成為小米僅次於手機的第二大營收來源。

小米上市之前,雷軍宣佈了一個震驚業界的消息:小米董事會決議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雷軍如是解釋之所以有這樣承諾的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硬件獲客、服務盈利”。較低的硬件利潤意味著會“薄利多銷”,用戶數量的龐大,就意味著更大的服務變現可能。

而當小米模式在國內逐步走通並被驗證之後,雷軍的計劃是在全球推進。“目前,海外營收已經佔到小米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一以上,相信再發展兩三年就會超過一半。”雷軍透露。

為小米國際化立下戰功的是印度市場。印度是國際化的樣板工程,4年時間,小米已經發展到印度市場的第一名,市場佔有率超過三成。據介紹,小米目前已經進入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處於市場佔有率第一位。印度之後,小米的重點是歐洲市場。過去一年,其在歐洲市場成長了10倍。

未來的大目標任重路遠,在歷盡劫波終於完成了IPO的時刻,7×16小時工作制的“中關村勞模”雷軍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安排一個假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