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每位家長都有自己

特殊的社會文化地位,

特殊的經歷,

每人對文化判斷不一樣。

比如對影視、對歌曲,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

和不同愛好的家長,

判斷是不一樣的。

應該明白,

我們喜愛的東西,

我們特有的東西,

不一定要求孩子完全延續,

一定要有取捨。

清楚什麼東西該傳給孩子,

什麼東西不應該傳給孩子。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你是知識分子,

你很熱愛自己的工作,

你是學問家,

成年累月在書房工作。

那麼,

你可能對現代經濟生活比較陌生,

你熱愛自己的事業,

但是可能經濟收入不多。

那麼,

你對事業的獻身精神,

你的敬業,

這種品德和素質,

應該傳給孩子。

同時你也要認識到,

作為現代人,

孩子可能比你有更好地發展,

他應該繼承、發揚你的優點,

既能把專業做好,

做到古人所說的

“貧賤不能欺、富貴不能淫”,

不受金錢的干擾。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另一方面你要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也有弱點,

比如在社會交往中不夠灑脫,

不夠大度。

由於你自己的經歷,

對現代生活中的某些概念,

比如效益概念、

金錢概念是比較薄弱的。

要讓孩子在未來生活中

更灑脫,更大度,

否則,

孩子未來的人生可能不完整。

這就涉及到家長的取捨。

如果你的態度不正確,

可能走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

你對孩子說,

爸爸一生就知道研究學問,

弄得我們現在生活不好,

你以後千萬不要走這條路。

這是什麼?

這是把做家長的優點丟掉了,

這個取捨是錯誤的。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

做學問就是這樣,

錢掙不著就不掙了。

讓孩子像你一樣,

不敢面對現代生活方方面面。

這種思路未必對孩子有益。

有些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

對金錢基本沒有概念,

家長很少讓孩子注意將來怎麼掙錢。

這是一個偏差。

外國大企業家為什麼在孩子很小時

就讓他鍛鍊打工呢?

金錢教育未必對孩子生存沒好處。

所以,

家長要判斷自己的文化結構特點,

知道什麼應該傳給孩子,

什麼不應該傳給孩子,

要有科學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