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子欲孝而親不在,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但很多兒女平時工作忙,難得回家看一下父母,有的在異地打拼,一年才能回老家一次。扳起指頭算算,我們和父母的相見還能有多少次?如果按老人現在70歲計算,活到80歲。每月回家一次,一年是12次,十年120次。如果一年回家一次,只是10次。不要等到老人不在了再後悔不已。特別是一方不在的情況下,另一方有多孤獨有多寂寞你們設身處地體會過嗎?趁著現在父母還有一方在,做兒女的如何陪伴他們走完最後的旅程,是非常重要的。


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1、警惕喪偶老人心理調試不好的嚴重性

統計資料顯示,喪偶老人在配偶死亡後兩年內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7倍,可見喪偶是導致老人提前死亡的重大心理因素。然而,喪偶老人若能平靜地度過兩年,其死亡率即趨同於一般老人。

喪偶對老年人整個身心健康的嚴重損害,前階段的過度憂傷和後階段的孤獨無助。配偶是生活上最親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侶。隨著年增壽長,知心好友日趨稀少,老伴更是一日不可缺。一旦有誰先逝而去,另一個往往痛不欲生,難以接受這殘酷的現實。或終日痛哭流涕;或呆若木雞,不思茶食。積鬱成病,健康每況愈下,不少老人就是在老伴逝去不久相繼而去。

所以,在喪偶的前階段,老人自身的心理調適很重要。江蘇莫愁婚姻家庭研究院關注老人健康,專業提供心理諮詢與婚姻諮詢。15380400859.。老人要培養自我安慰心理,避免自責心理,要尋求新的、積極的生活方式,投身於家務或社區活動中,尋求精神的寄託。總之,老年人喪偶非同一般,只有自身妥善調適和親屬足夠重視,才能安然度過這一時期。

老伴老伴,老來是伴,因此很多老人都不能承受老年喪偶之痛,因此抑鬱成疾,造成的身體傷害非同一般,子女們一定要格外注意,適當的開導老人,讓老人儘快走出喪偶之痛。

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2、家書反映喪偶老人生活。

下面我讀一封信,是一位女兒寫的。

我爸去世後,我媽越活越不招人待見。

她用iPad打發孫子,燒飯忽鹹忽淡,記賬亂七八糟,將自己鎖在門外,時不時將孫子忘在幼兒園……誰敢相信,媽媽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級教師呢?

擔心這是老年痴呆症前兆,我帶她去體檢,結果一切正常……

對老媽這種狀態,我實在無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發現她在讀一本書:阿爾諾·蓋格爾的《流放的老國王》。這麼傷感的書,怪不得她越看情緒越低落!為了批判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讀起來。

作者描寫了自己父親老去的過程,將患帕金森症的父親比喻為一位被流放的國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環境對父親來說,已變得越來越陌生,他彷彿身處異鄉。這位父親一心要回到自己記憶中的家,於是“不知所措地四處亂竄”。作者看到父親慢慢“變傻”,彷彿感到生命從他身上滲出,整個人的個性一滴滴漏掉……

讀到感人之處,我黯然神傷!這麼久以來,我沒有真正理解父親去世對老媽的打擊。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樂觀、不振作,卻從未從她的角度看待過她內心的掙扎與無奈。

大致瀏覽完這本書,我走出我媽的臥室,她正在客廳看電視。

像往常一樣,她看電視的眼神中散發著淡漠的黴味。屏幕上演的什麼對她來說毫無意義,她只需要足夠響的聲音來沖淡自己的寂寞。

我坐下來,同她聊起電視上的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應對著我,敷衍著笑幾聲。看得出,她對我今天“反常”的表現感到一絲惶恐。自從父親走後,她變得越來越像個愛犯錯的刁蠻女孩,對我,竟有一種說不出的緊張感。或許是怕我嘮叨她吧,她藉口說自己要燒飯,就把我獨自撂在沙發上。

看著她的背影,像極了鞏俐在《歸來》裡扮演的那位失憶婦人。她的動作好慢,時常停下來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麼。她拿起鹽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放鹽,停頓幾秒鐘後,她放了一點點,再加上一點點……

這時候,我想起過世的父親。父親生前總會在她燒飯的時候,湊過去聊天。那時候,我媽嘴上對答如流,手上有條不紊。她永遠井井有條、遇事不慌,談笑之間便將美味端上餐桌。

如今,一個走了,一個活在女兒的嗔怪與臉色之中。

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看著我媽的背影,我感到歲月流逝的巨大沖擊力——不知不覺中,母親已經走入孤單的晚年,她彷彿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無措地面對這個對她來說越來越陌生的世界。愛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們,逐一離去,唯一的女兒整天抱怨她不樂觀、不陽光、不振作……

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浮現在我腦海中——“面對生命那無可挽回的潰敗,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如果說,衰老與孤獨是我媽必須面對的生命之潰敗,那麼,我不該再要求她強顏歡笑,不該帶她去那些她完全無法融入的熱鬧環境中,更不應該責怪她帶孩子、做家務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處安放,又怎麼談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我走進廚房,默默地打開她忘記打開的抽油煙機。

我給她嘴裡塞進一塊糖,微笑著看她笨手笨腳地做事。

廚房裡很安靜,抽油煙機的聲音竟帶給我們默契的溫暖感。我媽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種很幸福的感覺湧上心頭。

是的,當我放棄對她所有的要求之後,那種叫作“理解”的東西,如聖靈一般翩然而至。

“媽媽,願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獨。”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2、如何真正幫助到老人

那麼作為兒女或是親近的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老人調整心態,使老人及時走出喪偶的痛苦。

改變環境要謹慎 很多子女覺得把喪偶老人接到自己家中改變一下環境,一來為了照顧老人,二來也希望老人能夠不睹物思人。然而,在做這樣的決策前,一定要充分地徵求老人的意見,不可勉為其難。有些老人,適應能力下降,突然改變環境,不但不能緩衝喪偶之痛,對新環境的不適應還會增加另一種心理壓力。

巧妙聊天進行安慰 由於思念老伴,很多喪偶老人愛和家人嘮叨老伴的過去,這時候家人一方面要用心傾聽,同時也要善於藉機進行安慰,比如說:“父親肯定希望我們快快樂樂地生活。”“母親希望您能保重身體”這樣,可以把死者的遺願變成喪偶者好好生活下去的動力,從而儘快走出傷痛。

子女如何幫助老人走出喪偶之痛

陪伴依賴

愛別離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我們的伴侶、父母、孩子、親人、朋友、師長、或者是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芸芸眾生,這件事每天都在發生,終有一天會發生到我們身上。

知道這件事總會發生,是必然的,也就可以更好地接受了吧。而我們,也不能沉浸在愛慾的快樂中,因為愛的越深,佔有慾就越強,隨之而來的失去的痛苦就會越大。畢竟如果我們不是存有自私和佔有的愛,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任何一個其他人失去親人的一幕,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下一個可能就是我們。所以我們要快點放下,用無私的愛去代替自私佔有的愛,這樣可以利益我們真正愛的人,也可以減少我們失去他們的痛苦。

最後,我想說,生命不斷輪迴是存在的,唯有做到活在當下,放下一切執念,才有可能從輪迴中徹底解脫,把今生未完的生活過好。如有需要,可向江蘇莫愁婚姻家庭研究院之類的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改編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