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業,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改變

視頻:日本新聞報道

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的教授 Karunaratne ,看了新聞後忍不住在 Facebook 上感慨道,“農民幹活也能上天入地!”日本的川崎恭介則對中國科技創新更為激動:全自主飛行,對農民的操作實在太友好了。

不過,智能農業帶來的改變,並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生產上。增添了更多活力的中國農村,也正漸從被遺忘的角落中走出。

從無奈留守,到新的生活

在一部舊紀錄片《中國人的活法》裡,有這麼一個片段:記者採訪農民時問,“村子裡現在沒多少青壯勞力了?”農民指著不遠處正在刨地的幾個身影,咧嘴一笑:“這些就是年輕人了!”記者又問:“這些都多大歲數?”“都得六十開外!”

簡單一番話,卻是多數農村人口結構斷層的寫照。今天的主人公,李建成一家也曾飽受過留守家庭的辛酸。種地掙不夠錢,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彼時還在河南老家上學的小女兒,一想起媽媽就忍不住哭。

轉折點發生在去年。2017年,李建成的妹妹忙於打理生意,把自己買的一臺極飛植保無人機交給了李建成。從那以後,李建成一家走向了新的生活。

智能農業,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改變

李建成

從農民到飛手,一年打藥萬畝田

李建成花了4天多時間,基本學會了無人機的操作。可就連買它的妹妹也不怎麼敢用,李建成對效果心裡也是打鼓的。第一次給小麥打藥除草,李建成先小規模地試驗了下,看著草害消滅了一些後,才敢大膽用起來,還到周邊農戶去推廣這項新技術。

智能農業,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改變

當地農民學習使用極飛植保機

對飛防抱著希望的李建成,在妹夫建議下,決定再湊點兒錢,多買一臺無人機。不料卻招來了妻子的反對:家裡哪有農民敢用這個?你去給人家打藥不賺錢,還得倒賠錢。李建成不想放棄改變的機會,跟妻子說,你要是不信,就跟我一起去試試看。

智能農業,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改變

跟丈夫一起去作業了幾次,親眼見識到防治效果後,妻子什麼都不說了。

到現在,夫妻倆打藥的田累計將近有1.4萬畝。也就是在年初,李建成一家引起了日本 NHK 電視臺的關注,他從農民到極飛植保機飛手的轉變故事,也走上了日本熒屏。

從種地到飛防,經濟收入見喜色

“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挺困難的,不掙錢,還花錢。”李建成回憶起去年剛推廣的時候,農戶說,飛機只裝那麼一點兒藥,一回能打十畝地嗎?李建成就免費給他們打,或者乾脆給他們對比,看揹著藥筒打,用車打,用他的極飛無人機打,哪一個效果好。不僅這樣,李建成為了拉更多生意,每一個鄉,每一個縣都往裡跑。

“有時不在周邊打,一跑也是100多公里,都照常去。”李建成還打趣道,原本有一個湖南小夥子跟他們一塊去作業,結果去的地方遠,吃的又是大鍋飯,還不如不在他們那兒幹,後來小夥子就索性回家去了。

如今,李建成一家用4臺極飛植保機,光是一個季度就管打個小萬畝,

加上地裡掙的錢,經濟收入比以前大大提升了。

智能農業,給農村帶來了什麼改變

李建成獲得為農戶打藥的報酬

從漂泊到團聚,農村生活樂融融

李建成的妻子也已經告別了北漂打工的日子,回到了河南老家。李建成補充道,此前電視臺來採訪,問起孩子當年自己和妻子不在身邊,結果當時小孩說著就哭了。李建成略帶愧疚,“都是出去打工弄的。

現在白天出去晚上回,有更多時間陪他們,日子總算比之前好多了。

李建成一家的轉變,就像是未來農業發展軌跡的縮影。通過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耕作方式與生產效益得以改善,更多青壯勞力返鄉建設。

“遙看飛機撒農藥,拿著手機管農田。”未來,農業將變得高效、先進與時尚,農村也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