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摩拜和ofo在未來12個月內是一定會合併的

我昨天在微博上被問了一個問題:ofo啟動新一輪融資10億美元,若失敗是否代表共享單車經濟破產?

我的回答是:

首先,我不認為ofo會融資失敗,想給ofo錢的人從陸家嘴排隊到北京國貿,他們不懼嚴寒、不畏風霜,心中的信念支持著他們不斷投錢。

其次,作為一個郊區狗,即便在大冬天,我都會經過多次掃碼後,找到一輛健碩的共享單車,穿著貂絨大衣,騎到地鐵口。我不是打不起車,是打車實在太堵了(插一句:妹想到!顛覆滴滴的居然會是共享單車!)。

因此,我覺得共享單車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雖然現階段看起來賺錢很難。話說回來,著急賺錢的互聯網創業者稱得上是真正的創業者嗎?

迴歸正題,我堅信,摩拜和ofo在未來12個月是一定會合並的。目測雙方投資人還有30秒到達現場!

原因有三,不服來辯:

第一,行業格局已定,繼續燒錢已無意義。

目前摩拜和ofo兩家公司佔據了整個市場95%的份額,沒有任何一家可以幹掉另外一家了。ofo的背後,站的是金沙江創投、滴滴、螞蟻金服和經緯中國;摩拜的背後是騰訊、淡馬錫、紅杉、高瓴。阿里系和騰訊系再次進入角力狀態。

第二,投資人的錢無限,但投資人的耐心有限。不信給你們算算之前幾家巨頭從成立到合併的時間。

大眾點評2003年就成立了,後來被2010年成立的美團農村包圍城市,燒錢無數之後,於2015年10月合併。滴滴和快的都是2013年開始大規模推廣的,到2015年情人節時合併。而摩拜和ofo基本上是2016年秋天大規模進入公眾視野的。

因為前輩們的路徑是很清晰的,可以說,燒錢越來越猛,速度越來越快。

第三,雙方投資人已經眉來眼去。

12月9日,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在被問及ofo和摩拜是否會合並時,表示:“在行業還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合併,需要一定的大智慧大格局。很多時候,再去打消耗戰沒有意義。”

12月5日,馬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摩拜ofo合併”的看法,“知道騰訊希望(共享單車)企業合併,但共享單車要有公益心態,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

《財經》雜誌採訪騰訊系投資人,據說態度至今仍顯得模糊,合不合並騰訊也沒有答案。

這些跡象都充分顯示了,雙方正在無限的博弈之中。

第四,阿里投資了哈羅單車,這可能是個信號。

2017年12月4日,Hellobike哈羅單車宣佈獲得總計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成為資本、富士達、威馬汽車。

一方面,通常小巨頭們都不希望BAT金主們投資2家直接競爭的企業,ofo居然沒表示公開異議,這很值得玩味。

另一方面,根據我過去5分鐘的觀察,在上海,摩拜的實際可騎量是多於ofo的,因為ofo的壞損率的確有點高。所以合併後,摩拜可能會主導新公司的運營,從而又變成一個親騰訊系的公司。從這個角度而言,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阿里先投資一家哈羅單車,也不失為一計妙棋。

第五,就像美團和點評一樣,一旦合併形成護城河,第一步就是漲價。但是,無論摩拜還是ofo,最後的商業模式,極有可能是承包各大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業務。

其實,每個城市每個區以往也都有相關公共服務的預算,但由於地區割裂、不市場化,所以遲遲沒有做起來,不如以後就外包給共享單車。

以後共享單車從用戶那裡賺點錢,再收點政府補貼,盈利問題無虞。

另外補充一句,摩拜和ofo初始的設定,對發展到今天的格局有很大的影響。

摩拜從一開始就是高配置,GPS、實心輪胎、太陽能電池等一應俱全,成本高達3000元/輛,那時一直被看衰;而ofo呢,採用的就是最普通的自行車,兩三百塊一輛,希望通過高週轉率來覆蓋成本。

隨著規模效應和研發,摩拜的成本越來越低,達到1000元以下,同時壞損率低於ofo,優勢就越來越顯示了出來,而ofo以低成本的戰略打下去,其實並不可持續。

這就像做事情,如果你一開始就想湊合著用用,天長日久更新換代,會越來越難受。做任何決定時,都應該著眼於長遠的未來價值。

最後,回答一下今天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質疑的新聞,說摩拜單車和ofo被媒體爆出“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

按照國家規定,保證金的確應該存在專有帳戶,專款專用的。但是,共享單車靠日常掃碼,很明顯是無法覆蓋成本的,挪作他用真是再正常不過了。

曾有媒體爆料,地鐵交通卡的押金,在一些地方,也是層層被“截留”甚至挪作他用的。

互聯網創業就是這樣,無論是滴滴打車、共享單車、還是現金貸,都是在打破行業裡原有的監管政策,利用公共資源來賺錢。

滴滴打車不過是切入了傳統出租車公司的“份子錢”空間,現金貸能爆發是因為不遵循傳統金融機構的審慎性原則,而共享單車是妨礙公共空間秩序,影響市容市貌。

掐指一算,摩拜和ofo在未來12個月內是一定會合並的

只不過在互聯網推動的大背景下,這些都被暫時容忍。傳統行業不被允許做的事情,而互聯網公司被給予了短暫的發展空間,不遵守秩序,野蠻生長。

掐指一算,摩拜和ofo在未來12個月內是一定會合並的

想一想當年民營快遞發展的故事吧,國家原本也不允許民營企業做快遞行業,中國郵政是特許招牌,民營快遞在2009年之前被各種政策打壓的非常厲害,但是一群來自浙江的農民依然見縫插針的把這個市場做成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最終市場化的力量戰勝了體制。

所以,在我看來,除了現金貸之外,其他的創業模式均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是對還是錯,誰又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