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次降准背后的大格局

刚刚,央行宣布,针对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商业银行进行0.5%-1%不等的定向降准,2018年起实施。

好神奇的政策,这是央行工具的又一次创新!

所谓“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达到一定标准”,有明确所指:

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

那么,问题来了,央妈为什么要在此刻降准?

1. 最近资金面特别紧张,28天逆回购连续多日维持在6%以上。从下图的28天交易所逆回购可以明显看出,9月以来,利率走高明显。

如果是一天、七天的,还可以说是因为季末因素,那么28天走势如此,说明是真的缺钱了。

央行此次降准背后的大格局

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PMI指标的变化。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

央行此次降准背后的大格局

这个数字跟降准有什么关系呢?PMI指数向上,说明经济向好。但是如果你查阅各大券商报告的话,会发现对此也有很多负面评价,说明其中依然存在隐忧。

这次降准可以将经济进一步往上推一把。

3. 今年查环保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很多上游原材料行业和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这次降准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衡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

总结一下:

今年以来,央妈奉行的货币政策就是“稳健中性”原则。熟悉央妈话术的筒子们都应该懂得,所谓“中性”,实际上就是偏紧。

加之各种各样的去杠杆政策,实际上就是给过去几年漫天大水的金融机构收收骨头,脱虚入实,把流动性的活水引向实体经济。社科院李扬最近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整体都会趋紧,金融部门杠杆水平继续回落至74.2%,实体经济部门略有上升至238.2%。

所以,这次央行旗下的媒体也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降准也是与国家战略相辅相成的,可谓一举三得。9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内容包括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定向降准给予再贷款支持;扩大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提高享受免税贷款额度上限;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