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鲁政委应邀参加世界银行集团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

2018年6月26日,世界银行集团(WorldBank Group)“绿色金融工作组”(Green Finance Workshop)会议在北京举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副总裁鲁政委博士应邀参加,并就《中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发表演讲并参加讨论。

「绿色金融」鲁政委应邀参加世界银行集团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
「绿色金融」鲁政委应邀参加世界银行集团绿色金融工作组会议

鲁政委博士指出,要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绿色”与“金融”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可持续机制。就此,鲁政委博士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根据绿色融资项目投资期限长、回收慢、存在外部性的特性,要特别注意设计能够提供长期限、低成本(正外部性对项目本身收益的损耗)的融资机制。目前的绿色债券发行能够在缓解期限错配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却无法缓解融资成本压力。为此,鲁政委博士建议:对绿色融资进行定向降准。

第二,建议根据绿色项目具有外部性的特征,除了需要对项目本身进行税收、环保执法等规制之外,单纯从银行融资端来说,建议对具有负外部性的项目提高金融机构融资的风险权重,具有正外部性的项目降低融资风险权重,以引导金融机构前瞻性地考量未来经济转型的环境风险冲击。这需要与巴塞尔委员(Basel III)进行磋商,促使其对银行监管政策参数进行调整。即使不从风险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我们全球的金融监管政策也应该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全球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但绿色融资目前仍然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和政府补贴,融资缺口巨大,其核心问题就是对气候的关注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之间仍然是“两张皮”,由此导致“绿色”与“金融”相望而不相闻!

第三,可以考虑在企业破产时,让绿色债权的受偿权居先。由此,绿色融资就非常像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优先级,因为安全性的提高,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这方面的调整需要《破产法》的修订,而我国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比西方更为高效。

兴业银行是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是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作为兴业银行成员机构,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业研究“)是国内首家银行系法人制研究公司。承袭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基因,兴业研究在业内率先设立了专业的绿色金融研究团队,在对绿色金融理论、国际气候谈判、全球绿色金融最佳实践与产品、环境风险与信息披露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绿色”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机制。兴业研究还开发出了基于客户调研的“兴业绿色金融景气指数(GPI)”,密切跟踪我国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动态,把脉其热点和痛点,为绿色金融研究提供实践信息。2018年4月,兴业研究公司正式加入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并担任理事单位。鲁政委等撰写的《国内试点碳市场运行经验与全国市场构建》,荣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财政科学》“2016年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鲁政委还是华中科技大学“中欧绿色能源金融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