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难控制的市场

金融,最难控制的市场

昨天汇总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主要是要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给外资金融企业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向世界释放一个我们市场化方向不变的信号。

但是关于金融开放,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这也就是你平时经常听说的“资本项目放开”——放松资本管制,所有人都可以不受约束地持有跨境资产,进行跨境交易,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换句话说,现在什么一个人一年换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不能自由买卖欧美的股票、房子,企业跨境交易的资金进出要申报审批……这些限制都没有了。

听上去特别美好,但是在“金融资本(资本账户)”的开放方面,我们要谨慎,切忌操之过急。

这句话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不妨用个形象的说法。

资金是水,我们是个巨大水域——你不妨这么想,金融机构,就像水域的各种服务提供商(轮船、航运、桥梁建设等等),服务自然是放开竞争,多多益善,也就是“金融服务业开放”。但水域里还有各种对水流进行调节控制的大坝,这就是资本管制的各种措施。大坝太多,也会割裂水域完整,影响效率,但是没有大坝,又怕稍微有点风吹浪打,就容易形成各种翻船事件。

事实上,全世界,即使最“开放”的国家,这些资本管制的大坝也不会全部拆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的报告中就告诉我们,189个成员国当中,约80%的国家对资本市场施加管制,针对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设有特别条款,还有约60%的国家对货币市场工具和金融信贷施加管制。

1. 资本账户过早过大放开的历史教训

听上去“管制”不是个什么好词,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呢?这会不会和“自由市场”的理念相违背?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上全球各个国家走了很多弯路。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韩国这些地区、国家都曾为过快过早过猛的“金融开放”付出过很高代价。

比如泰国就是在90年代初将资本账户大开,海外相对便宜的资金(尤其是短期资金)大量涌入。短短几年间,外资流入量暴增——刚开始大家感觉很好,资金大量涌入,经济一片繁荣,到1996年,泰国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在128%左右,换句话说,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足以覆盖短期外债。

可能有人记得前两年流行的一个词语,“热钱”,其实就是指这种迅速套利,快进快出的短期资本——这种外部的短期资金的波动性会非常高,一有风吹草动会迅速撤离。所以如果一国经济对外部短期资本依赖度过大,只要自己经济稍有波动,就会发生“火上浇油”或者“釜底抽薪”的问题,很容易就发生踩踏出逃,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市场坍塌。

到1997年,在外资的推波助澜下,泰国经济泡沫化已经十分严重,后面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了: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狙击泰铢,泰铢贬值,外资纷纷出逃——面对这么一个门户大开的局面,泰国政府基本上没有抵抗力,经济雪崩式下滑。

2. 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则

其实要是从长点的时间段来看,我们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一直在逐步放松中,但每一步都得比较谨慎,希望尽量避免前面国家走过的弯路。

1) 支持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长期跨境资本流动,限制货币、证券市场的短期资本流动。

所以你去看,各地都要吸引“外资”搞投资建设,但是在货币证券市场上,资金进出的门槛是很高的,最近十年开始是“滴水型”的放开,比如允许极少数境外投资者进来(QFII),允许少数境内投资者出去(QDII),设立资金双向通道,比如沪港通和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等等。

2) 国内金融改革同期不断推进:2000年之后,商业银行改革,离岸人民币市场设立;2012年之后,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都开始进入快车道——回头看,要实施更大规模的金融开放,这些基础条件都必须先满足。

一旦资本账户全开,我们的资金水域就和其他水域紧密相连——你可以想象,任何其他水域的波动都会对我们的水域形成更大的冲击波。

比如说如果在汇率制度没有完成市场化之前大搞资本账户开放,就像什么呢?两个海平面都不一样的地方,水域通了以后会怎么样?肯定是巨大的潮汐涌动,加剧海面起伏。在人类和自然的相处中,水是一种最奇怪的存在:看似柔软无形,实则桀骜不驯——人类可以碎石开山、重塑地貌,但是对水的控制还停留在大坝这么原始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资金市场是最多变也最难以控制的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