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南北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节过法也不同,但人们都要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孩子们带香包以驱邪保平安,用划龙舟(南方人讲究)、送节等方式以祈求人人安康。

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早些时候,佩戴五彩绳、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算是人们端午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 按照古俗,主要是用艾蒿和菖蒲驱邪,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到了宋、明、清端午节习俗在宫廷和历代民众之中普遍流传,端午是全民族共同的节日,把五毒图案用作驱邪方法的时候,五毒图案实际上也是一种巫术符咒,其中的原理是以毒攻毒。五毒模型或图案在宋代已经出现。《岁时杂记》记载,宋代端午节男女把艾蒿(或人工仿制艾蒿)插在头上,并且在艾蒿上再装上“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明清时代,妇女头戴五毒图案的装饰品广泛流行。《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妇女端午节也有在头上“簪五毒、五瑞花草”的习俗。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袭,所以,流传下来儿童服装上出现五毒图案最多,甚至出现专供儿童穿用的五毒衣、五毒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疾病,又可防蚊虫叮咬。

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都会买一个小香包佩戴或挂在手提包上,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天不亮,老公就出门到街上买一大把艾草,回来早早插在家门上,然后一家人吃几个粽子、绿豆糕,喝点早茶,怀着对先人的敬意和对活着的人们平安健康的祝愿,来过这个节日,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方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对先辈们的祭奠。

想起儿时在富平过的端午节,那也蛮讲究的。端午节,小朋友穿新裹肚、虎头鞋,带香包,一家人吃甑糕、绿豆糕,走亲戚。大人们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规定动作。

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先说穿戴。过完春节,村里的婆婆、大妈就忙乎起来了,春耕闲暇抽空做针线活,给端午节做准备,主要是缝裹肚,做鞋子,这是比较复杂的活,费时间,端午节给自家小孩或送给亲戚家的小孩子穿。孩子或亲戚多的,就得准备几个月。裹肚并不大,但它是当时精致的纯手工艺品,浸透着缝制者的心血,承载着长辈对孩子们的片片爱心。主要是用新的纯棉的大红布做面,用一层舒适结实的纯棉的旧花布或蓝布做衬里,剪成能护小肚肚的凸形,两边和顶端用布带系上。裹肚面上中央位置,用大红、翡翠绿、桃红、姜黄等多色丝线绣上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莲藕、鱼、青蛙、螃蟹、蝎子等,各种图案缝制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个个像小精灵。寓意连年有余、欢蹦乱跳、祝福小朋友健康成长!那莲菜藕节饱满,莲叶青翠欲滴;鲤鱼肥美,惹人疼爱;螃蟹威猛,目不转睛,几对大钳相对,随时备战迎敌;蝎子瘦小,毒尾弯翘向上,像要攻击完你,急着钻地缝的感觉。鞋子主要用纯棉红布和黑布做鞋面,用袼褙(音gēbèi,先用开水烫面粉,不稀不稠,我们叫浆糊,那时没有胶水,这就是自制环保的粘贴剂,用浆糊把碎布或者旧布粘上两三层,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才可用)做里子,鞋面绣上可爱的小虎头、小猪头、小猫头、小兔头,鞋子小巧玲珑,看起来很可爱,做工更复杂些。以虎头鞋为例,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到多种针法。虎嘴、眉毛、鼻子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红鞋面上用黑线,表现更立体,表现虎的威猛。特别是眼睛,白线的眼仁、黑线大大的眼珠,那叫一个逼真!人们还会用白线精心地绣制大白牙,不大的嘴里上下两排,非常醒目,其中左右两边两颗长虎牙虎虎生威!还常用多色线在嘴巴两边扎一小撮胡子,忽闪忽闪的,那叫出彩!小兔子鞋凸显小兔子的两个长耳朵,红眼睛,小姑娘穿最漂亮;小猪鞋突出小猪的黑色和贪吃的一张大嘴,胖孩子穿最有味道。这些图案,现在想起来还萌萌的,超可爱。

做香包并不费时,端午前一周准备即可。主要是找一些碎布头,剪成各种小动物形状,如小公鸡、小鱼、螃蟹等,也有圆形、心形、菱形、花朵等图案。发挥想象,用各种丝线缝制四周后留个口,然后塞入从县城药铺购买的雄黄,干艾叶少许,收口即成。成品五颜六色,甚是好看,远远的药香味扑面而来。小时候总喜欢看大人做香包,自己也动手做,选个自己中意的布头, 喜欢的小公鸡或小鸭形状,想必佩戴个香包,会百毒不侵,神奇了得!

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再说美食。北方粽叶少,我们小的时候很少能吃到粽子。端午兴吃自家做的甑糕、绿豆糕。临近端午,操心的家庭主妇就早早备好绿豆、红枣、糯米。端午前一天,用自家的大锅大笼,做好甑糕、绿豆糕,端午节当天,掀开锅盖,是甑糕扑鼻的香甜,厨房弥漫的是绿豆糕的清香。由大人先抛向空中少许,敬天地、先人,然后和家人分享美食,这时大人们趁兴抿一两口买的雄黄酒,也算惬意。尽管甑糕、绿豆糕做的并不多,一人一小碗、一小块,但承载着一家人对先人的追思,对平安的祈福,对生活的热爱。

富平的乡党,快来说道说道,你儿时过端午节都有哪些讲究

说到送节,十里乡俗不同,我们那里讲究姥姥和舅舅家要给外孙、外甥送端午节。公历的五六月份,也就是农历的四五月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月份,也是他们茁壮成长的好时光,阳光明媚,草木青青,六一儿童节大都会收到长辈们送的礼物,端午节还会收到新衣服。在我记忆里,最期待的就是看见外爷提着布兜兜从乡间的土路上老远走来,我会第一时间跑回家告诉妈妈,定会有好吃的好穿的,那好心情会流淌整个夏天。最上心的就是和奶奶给姑姑家孩子送节,奶奶有讲究,也很计较,得早早备齐了送节的礼品,不能马虎。装好妈妈蒸的馍、做的裹肚及花衣裳(后来也逐渐改为给男孩子买的背心、给女孩子买的汗衫,以及一把铅笔、几个本子等),跑好远的路,到了姑姑家,大人们拉拉家常,我们小孩就会跳房子、做游戏,玩得不想回家!

那时候穿裹肚、虎头鞋、戴香包就是夏天孩子们的标配,流行装束,回想起小朋友穿上漂亮的裹肚,虎头鞋、猪头鞋,各自胸前挂着不同颜色、图案的香包是多么的神气可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家做食品、衣物的已不多了。端午节吃的用的都方便能买到,送节就买些粽子、绿豆糕、油糕、水果等,用买的衣服替代了以前的裹肚和动物头的鞋子。但吃粽子、佩戴香包、送节的习俗却流传到了现在。

又到端午粽飘香,少了些许东西,多了份美好回忆,愿古老节日你我不忘传承,端午节国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