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爲國足指明方向

2018俄羅斯世界盃進行到現在,所有的亞洲球隊都已經“打道回府”,然而這屆世界盃上亞洲球隊的表現可圈可點:如果不是最後的讀秒絕殺,日本差點爆冷打進8強;韓國掀翻奪冠熱門德國,並差點創造奇蹟出線;伊朗離出線非常接近;沙特兄弟最後一場也取得了勝利;澳大利亞最後一場也曾有希望出線,可惜輸球。亞洲球隊已經不再是世界盃上的“送分童子”。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記得在以前的世界盃上,亞洲球隊充當的往往是給歐美豪強狂虐刷分的“送分童子”,不但成績慘淡而且在幾大洲中總是墊底。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亞洲球隊與世界足球之間的距離正在縮小;反觀中國足球似乎正在與世界強隊的距離還在拉大,起碼至少沒有縮小。如果這次中國隊出線了,不難想象其在任何一個組都可能難以取得一場勝利甚至是一顆進球。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年紀大點的球迷朋友也許還記得,80年代的中國隊雖然普遍身體素質處於劣勢,對抗不行,可是那時候的中國隊有榮志行的技術,古廣明的速度以及頑強的意志力絲毫,因此當時的中國隊不懼任何亞洲球隊。後來的中國足球總會一些領軍人物,比如80年代中後期的“頭球王”柳海光;90年代的“亞洲第一中鋒”蔡晟;再後來具有“獵豹精神”(速度+力量)的神鋒郝海東、楊晨等人。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然而再看今天的中國足球,那些被稱為足球新星和足球希望的球員,似乎遠達不到能夠像之前中國隊裡那些具有領袖氣質的旗幟式的領軍人物。造成這種人才缺失的局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青少年足球人才的缺乏。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好在日本隊的成功為中國足球指出來了一個發展方向。90年代的日本足球開始崛起於亞洲,那個時候日本就開始未雨綢繆的抓青少年足球。1993年,日本開啟了J聯盟計劃,其中有個非常有利於青少年的培養政策:必須擁有U12、U15、U18三個年齡梯隊。廣大的足球后備力量是日本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反思!亞洲球隊已不是世界盃的送分童子,日韓表現為國足指明方向

如此看來,中國足球需要借鑑日本足球的經驗,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培養後備力量,並建立完善的青訓體系,普及足球運動,讓更多的人熱愛足球,融入到足球,培養出一種中國特有的足球文化。如果中國的足球普及了,人才濟濟的中國就不會出現足球人才缺乏的現象,到時候肯定能再創輝煌,實戰中國的“足球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