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公司」唯衆:專注藍海,向網而生|對話楊暉

作為一家“慢公司”,唯眾傳媒已走過12年時間。

作為唯眾創始人,楊暉曾歷任湖南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CNBC中國區項目經理,在體制內待了11年,又創業了12年。2016年,楊暉帶領唯眾傳媒成功登陸新三板,先後打造出《開講啦》《波士堂》《我是未來》《你正常嗎》等60餘檔電視和網絡節目,在這一過程中,她也見證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此起彼伏。

2018年,網綜迎來全面升級的大片時代,從街舞、鐵甲到男團女團,爆款迭出,資本熱潮來勢洶湧。站在新風口上,楊暉認為,唯眾是時候“提速”了,而“全心全意,義無反顧地擁抱互聯網”,將成為唯眾未來的主攻方向。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唯眾要義無反顧地“向網而生”

在今年6月的互聯網影視峰會上,談及網綜的產業化升級,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的宋秉華曾經給出過一組意味深長的數字。

據他回憶,2015年時,優酷土豆自制內容預算在3個億左右,而來到2018年,《這就是街舞》《創造101》等一檔頭部網綜,就可能輕鬆花掉3個億。在投資規模、製作水準攀升的同時,網綜如今的影響力也水漲船高,也足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

如何理解這種產業化升級?在楊暉看來,流量變現的過程,就是網綜產業化的過程。

“在1.0時代,綜藝節目無法把觀眾直接變成消費者,而2.0時代的網綜,已經可以直接將流量變現。”

“慢公司”唯眾:專注藍海,向網而生|對話楊暉

從商業模式上,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往往被理解成“客戶第一”的商業模式,但網綜產品更多地以流量為中心,代表了商業的核心是用戶而非客戶。在電視為王的時代,單體節目的產業化很難展開,但在視頻網綜時代,產業化的時機正益發成熟。

向左走是視頻網站,向右走是傳統電視臺,身處渠道、內容和用戶高速迭代的時代,製作公司的未來出路在哪裡?楊暉說,這也是這些年來自己思考的問題。

“實際上,現在唯眾正處在轉型的階段。我們希望從1.0過渡到2.0,這個區別不在於你是否做了一些網綜產品,而在於你的商業模式是否在朝著流量變現和產業化的方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要全心全意,義無反顧地擁抱互聯網。”

作為國內最早“觸網”的內容公司,唯眾早在2010年就開始嘗試互聯網內容的創意和生產,策劃製作的《互聯網的百萬富翁》開在線答題節目先河。在網絡自制節目元年的2014年,唯眾製作了騰訊視頻出品的純網綜藝《你正常嗎》,至今已播出3季。2016年又推出《暴走法條君》,取得了8億網播量的好成績。

作為網綜先行者,唯眾在網綜賽道上轉型最早,但隨著2017年網綜迎來大爆發,唯眾卻並未在當時大舉進攻網綜,這也讓外界傳出“唯眾是否錯過好時機”的聲音。

“其實我們一直在很輕快地擁抱互聯網。”楊暉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唯眾的互聯網產品業務和電視產品業務營收就已基本持平,“但因為2017年我們和湖南衛視深度合作,把《我是未來》放在傳統媒體上,可能產生了一定比例上的傾斜。”

進入2018年,楊暉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下半年,唯眾馬上將有兩檔全新網綜在視頻平臺上線。”而在此之前,由湖南衛視和唯眾傳媒聯合出品的《我是未來》第二季將於7月26日正式開播。

“慢公司”唯眾:專注藍海,向網而生|對話楊暉

對於是否要把《我是未來》完全轉變為一檔純網綜藝,楊暉說自己其實糾結了很久。談及對第二季的期待,她則笑言是“懷著一種被00後檢閱”的心情在等待開播。

“去年還沒這麼想,今年已經很自覺了,00後會不會滿意這件事我們其實很care。所以第一季結束到現在,整整八個半月裡我的團隊都在死磕這個節目。如果去年是發現科技的溫度,今年我們希望能將科技塑造成一個有趣的靈魂,讓它更好看,也更帶感。”

唯眾的網綜打法:

深耕綜藝+,聚焦圈層藍海

在網綜的具體打法上,相比高舉高打做大投入、高產出的頭部內容的公司,唯眾相對而言,將更為聚焦於一些垂直品類的圈層產品佈局上。

這一戰略得益於唯眾的先天基因。成立之初,楊暉和唯眾就旗幟鮮明地有了清晰的公司定位。在目標受眾上,唯眾鎖定以年輕白領為核心的新中產圈層,在產品形態上,則有的放矢地分為大財經、大文化、新生活和新綜藝四大產品矩陣。

“2012年前,大家其實都不怎麼談垂直和圈層,但我們在那個時候就選擇不去泛娛樂的紅海,而是到泛娛樂之外的領域去開拓了。”

在楊暉看來,唯眾所提出的新綜藝,是把財經、文化和生活和綜藝做混搭,打造一個綜藝+的概念。為此,唯眾近年來逐漸孵化出財經領域的《波士堂》、文化領域的《開講啦》、生活方向的《BATTLE!好身材》、綜藝方向的《暴走法條君》等一批代表性的綜藝。

“慢公司”唯眾:專注藍海,向網而生|對話楊暉

但在貫穿綜藝+戰略的同時,唯眾也在做著“減法”,並未輕易觸碰選秀、音樂和偶像養成等熱點題材。

“我認為娛樂市場上依然有很多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從創新的角度,所有的模式主流是奔著選秀和音樂節目去的,市場上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團隊在做這些事情,所以音樂和選秀可能不是唯眾的核心競爭力。”

楊暉坦言,因為不去追趕一些所謂的風口,所以唯眾成立12年來,“看起來走了一條比較辛苦的路”,在用60多檔節目去測試目標人群的口味和需求後,才慢慢抓住圈層需要的內容方向。

站在公司的商業發展角度,楊暉說自己篤信一個理念:與其去打造一支鋼鐵雄獅,不如去打造幾支精兵強將組成的兵團,它的發展會更健康。

“沒有人敢稱自己是一家爆款公司。”內容市場的高風險性,也讓楊暉堅信一點:相比大開大合的爆款策略,主打精品化的圈層戰略,是目前更為穩妥和長遠的發展方向。

正如2017年《中國有嘻哈》所做到的那樣,楊暉對唯眾的規劃是,先以小眾文化去破壁越界,再逐步獲得社會性的話題關注,“把商業建立在核心圈層裡,然後把影響力建立在全人群的基礎之上。”

拒絕賭徒心態:

唯眾的“無條件”和“有原則“

對於爆款,楊暉向來有自己的定義。

“人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某件產品一出來就一定要紅到發紫。但實際上,大家還是太功利了。”

在楊暉看來,12年的《波士堂》和6年的《開講啦》所創造的價值,絲毫不亞於某些只有一季兩季的所謂爆款,但在唯流量思維的驅使下,外界對爆款通常只有單一的衡量標準。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間接導致了不少“爆款”迎來剎那綻放,但煙花易冷,轉瞬即逝。

“慢公司”唯眾:專注藍海,向網而生|對話楊暉

“我相信精神產品只有去搶佔用戶心智,才有可能做更長久的商業計劃,而站在最潮頭的產品,往往沒有那麼健康的商業曲線。”

在綜藝這條賽道上,唯眾一直拒絕“賭徒心態”。楊暉也曾表示,自己很欣賞日本一種叫“不易流行”的價值觀。但在流量思維的座標體系下,這難免會讓唯眾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對此楊暉並不抗拒:“從發展的角度,還是看你評估的維度。唯眾存在了12年,今天在業內依然它的位置。我可能和別人比的是健康和長壽,看得比別人遠一點,走得可能慢一點,我也相信觀眾不希望暴飲暴食,我們還是要當好他們身邊的營養師。”

在她的形容裡,唯眾要做一家“無條件,但有原則”的公司:“無條件地去擁抱當下的生態和客戶,但唯眾的原則是,一切行動要基於對行業的定位和對產業未來的認知。”

作為一家“慢公司”,今年唯眾也在明顯提速,大力拓展自身業務板塊。不僅在長視頻上跨平臺,和電商平臺試水直播態內容,製作了天貓614的爆款榜單發佈盛典,在傳統平臺、網絡平臺之外,唯眾也在廣泛地進行線下產品嚐試。6月28日剛剛在南通落幕的“2018中國青年創業領袖峰會暨青創大賽總決賽”,正是由唯眾傳媒和飛馬旅聯合主辦。

“用戶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我認為商業是無界的。唯眾也可以為展會賦能,為電商賦能,只要有創意,我們可以刷存在感的地方很多。”楊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