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歐楷三年,遇到瓶頸怎麼辦?

醉暖風


剛才大概看了一下書友三年的成果,還算不錯。基礎用筆很穩,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對於筆法的表現也比較到位,結構把握也可以,至於問題,都是一些細節,需要用眼睛注意,然後花時間調整的,並不算什麼難事,也不用盲目拜師。


既然字不多,我就結合這原貼單字說一下。

“九”

“九”,這個字的難度在取勢,比較險,很難寫像。重點在第一筆“撇”,九的第一筆很重要,尤其是九成宮中“九”第一筆“撇”的起筆,如果寫不好,那這個撇寫出來力量就不對。

如果你注意到原貼,可以看到“九”第一撇的起筆是稍顯平頭的,而且很粗。你字帖中的起筆是順向下切的,這個起筆的方向有很大區別。

平頭且粗很重要,因為觀察起筆是發現用筆方式的一個方法,平頭且粗,就意味著下筆重,且橫切下去。

筆鋒橫切下去之後下拉,自然由橫勢轉順勢,這個是基礎筆法。關鍵在這個過程中,起筆粗意味著下壓力度大,彈性大,且筆尖橫切下拉轉順勢,所以筆畫粗細幅度變化很大。

故而有我們看到的“九”的寫法,撇由粗到細。

為何頭很關鍵呢?因為第二筆橫和起筆幾乎平行,也就意味著起筆對了,橫的方向就對。橫寫對了,鵝鉤和橫是有角度的,也就能寫對位置。

所以寫字之前先觀察一個字的特點,這樣,即使不用米字格,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精確定位的。

筆畫之前多少會有呼應的規律,需要自己細心觀察。

其實這類獨體字,整個字的好壞,大多取決一個筆畫質量的優劣。這類筆畫基本就是獨體字的主筆,主筆寫好了,整個字就會比較好看。“九”的主筆肯定不會是鵝鉤,因為難度太小了,而且也不是取勢的一筆。

“宮”

這個字沒啥問題,但是可以從這個字裡看出行筆很穩,筆畫很硬朗,說明用筆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

而且,對於原貼中相同筆畫之間的變化也是觀察透徹了。比如“宮下兩口”一大一下,一個橫折是直轉,一個橫折是提轉,一個“口”左上方是堵死的,一個是開口的。

這些變化,就說明古人寫兩個相同的筆畫或字的時候,一定會處理的有變化。這是臨帖細緻的表現,也是一種暗藏的法度。

有些人筆畫寫的穩,結構準,但是沒有這樣“破解”雷同筆畫的意識,寫出來的楷書還是“死氣沉沉”的。

其實就看幾個字的細節,就能看出書友的水平,這點足以證明書友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讀帖能力,臨寫表現能力,確實算到了瓶頸了。

“泉,銘”

這二字外形上寫的和原貼比較相似,問題不大,多練自然會更好,故不細說。

“秘”

這個字,在原貼中是殘的,寫的時候可以參看清人臨九成宮,今人臨九成宮。只需記住一點,原貼有的字,要學原貼,原貼沒有的字,學一些水平高的人,雖不如原貼,但也好過自己臆想猜測。

等到某天讀帖水平到了可以根據殘字留下的用筆細節猜測原字的寫法的時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寫法臨。

“書,監”

這二字的問題主要在細節上,比如“書”上邊是殘的,你寫的有些擁擠。

還有“書”橫畫比較多,起筆之處都是做了避免雷同的處理的,或藏或露,或粗或細,這類細節一定要抓。

從你的臨寫中,你對結構上的變化抓的很清,但是對用筆上的變化就不清楚。

這就是解決瓶頸的關鍵,學字都是由粗到細的,都是從一個篇幅看一個字,再從一個字看一筆,從一筆看到起行收的變化,再從這些變化種找到規律。

這是一個由粗略到細微的過程,你的瓶頸處在於用筆的細節不夠。

即使結構再像,整個字也是沒有靈氣的,因為用筆死,比較粗糙,還沒用到細微之處。

比如“監”內的“臣”字,上下兩點,其實是有變化的,一個短三角,一個長三角,一個順勢,一個鞋勢,一長一短。

這些細節,你可以去看古人名家臨帖,肯定都會注意到,只不過處理的方法未必相同。書法到一定水平,都有自己的處理異同的辦法。

其實你的瓶頸到此已經解決了,就是“察”不夠精,讀帖還不夠細緻。

臨好了,想要臨的像就必須扣原貼細節,看到了,讀帖能力就上來了,讀帖好了,臨的就會更準,這是一個循環。

所謂瓶頸,就是要明白自己身處二者之間的哪個階段,是臨到瓶頸了,還是讀到瓶頸了?

如果自己明白自己的處境,就不會有瓶頸,因為哪裡有問題,就會攻克哪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你何時見過我問別人關於書法的問題?

並非我水平高,而是我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我偶爾會問一些高手,大師的問題,也與自己的字無關,大多是問他們對書法的看法,對一些著名理論的看法。每個人的理解都略有不同,而各自有實踐,從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但是都有規律可循,所謂多問多得,就在於此了。

“侍,中”

這兩個字是肥瘦問題,用筆輕重問題,問題不大。

“郡”“公”

“郡”是全篇寫的最好的一個字,用筆結構上都比較紮實。

“公”看四個圈內的變化,細看原貼吧。

“鉅”“鹿”“巨“”魏”

這幾個字也沒大問題,結構都挺到位,用筆欠熟練。

比較值得提的就是所有的字裡,“捺”的寫法都太生硬,寫到這個程度,應該變化一下,起碼要會一波三折,要有方有圓。


總結一下:解決瓶頸的關鍵就在於對用筆細節理解不夠,起筆的變化,用筆方向的變化,如“公”兩個反捺點,用筆向背是有區別的,需自行體會。用筆方圓的變化等等這些用筆的細節。

學字要從粗到細,現在到了追求細緻的時候。

這個比較好解決,有幾個星期就能慢慢掌握方法。方法掌握了,用筆自然精細,但是用到你這個結構裡,依然會有些死板。

古人寫楷書,筆畫間也有呼應,要想不死板,用筆細緻以後,還需要靈動些。

並非寫一筆描一筆了,需要做到連貫一些,開始寫可能不像,習慣就好。

不過這需要建立在筆畫細緻的基礎上,筆畫粗糙,說明筆法還不夠精道,不精道就談不上靈動,如很粗糙,起行收筆的關係交代不明確,有連帶呼應也是錯的,也不利於學行書,精楷書。



我能做的不多,也就幫你看清你該做什麼。

至於怎麼做,如何做,我是講不清的。如果萬事萬物都可以靠講解清楚,那書法也就沒這麼多瓶頸了。





梁宇航


謝謝梁老師點評,經常看到你的點評,每次都很詳細,很到位,想不到這次也能有幸得到你的點評,受益匪淺。確實如你所說,臨帖時沒有對每個字的起收筆進行認真研讀,進一步提升讀帖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