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VS高能力,誰獲勝?

學歷和能力,不過是互相限制的兩個因素

網上不少“鍵盤俠”都會說,“給我一個機會,我可以比那些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做得更好。”遠有比爾蓋茨,近有扎克伯格,輟學、創業,不照舊有許多高學歷人才為其賣命?在表達這類觀點的大學生、年輕人心中,學歷和能力根本不相等,他們人人都是懷才不遇的苦悶人兒。

但是現實中面對求職、工作,你不得不接受社會制定的標準法則,即大學生的求職,學歷為上。

高學歷VS高能力,誰獲勝?

學歷限制了你的收入?能力限制了你的學歷?

網上總是有人說“只要沒有學歷歧視,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可以比清北的人做的更好!”。小扎、比爾蓋茨這些大佬更是坐實了這個說法,輟學創業卻坐擁商業帝國,旗下更是無數名校高學歷人才為他們打工。

所以有學歷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劃等號嗎?是不是大部分名普通人都如武俠小說中那樣懷才不遇?

“在這個社會上,存在兩套評價人的標準。一套按照學校,一套按照能力。

所以有學歷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劃等號嗎?

當然不是。尤其在現代這個社會,就更不是。你不能瞧不起學歷。在當今社會,學歷是不必可少的敲門磚。作為老師,有個本科學歷已經遠遠不夠了,你最好再拿個碩士學位——小學老師可能就差不多了。對於沒有參加工作的人來說,學歷就更重要。也許,你很有能力,但你沒有學歷,沒有人願意試一試你的能力,你連表現一下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學歷不是萬能,沒有學歷卻是萬萬不能。“沒有學歷。”在若干年前也許還可以,但現在,不可以。我當然不贊成去拿假文憑。但現在畢業生手中的那一張紙,又有多少是真正包含了“學士”“碩士”“博士”背後應有的付出和努力、汗水和艱辛?

在現實語境下,一樣重要。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當然,大都還是有能力的),有能力的不一定有學歷(當然,大都是有學歷的)。這個道理是人都明白。

但是,明白人不一定就會辦明白的事兒。有個詞兒叫大勢所趨。現在的大勢就是“招聘的門朝高學歷開,有能力沒學歷莫進來”。在相對公平公正的情況下,“有學歷沒能力的你也進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