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的社會呈現出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假象?

我的農村生活365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可見題主是用心人,愛觀察生活,思考人生。

先說一個現象吧,為什麼中小學校裡會統一穿校服?其實,就是為了消除表面的“貧富差距”現象,讓孩子們從小盡可能避免相互攀比。因為對衣著來講,最容易引發孩子們內心對物質的渴望。別看人不大,但是虛榮心卻很容易滋生。

再把目光拉回到現實生活中,在計劃經濟年代,大家都窮,也都習慣於安於現狀,接受眼前的現實了。那時人們追求的是溫飽問題,而現在呢,溫飽問題解決了,開始向享受生活方面看齊。有錢人毫不掩飾內心那份自豪感和社會優越感,但是這卻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現代人容易把有錢人當成一種生活標準去參考,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如果僅是這些,那倒沒什麼問題了。但問題是經濟能力和水平還一般的家庭和個人,卻絕不甘心讓人看出自己是“窮人”一族。於是,裝吧!裝做有錢人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

為了裝點門面,不惜貸款買大面積住房,貸款買中檔以上的私家車,再省吃儉用買漂亮的衣服,吸菸者還要買高檔煙。這一切都是為了給別人看,只為包裝自己,彷彿不做這一切,心裡下意識便會感覺別人瞧不起自己。事實上,在很多時候,確實在與人交往或辦事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看人下菜的問題,包裝此時便發揮了作用。

很多人活的累,但是不會思考,為什麼我會活的這麼累啊?其實都是因為每天在裝樣子,過著本不屬於你的生活方式,最終導致你透支了心靈的寧靜。凡是看透這一切的人,往往會迴歸質樸生活原生態,用不著每天總模仿別人生活,也用不著假想別人在關注著你怎麼活。撕去虛偽的包裝,卸去虛偽的自尊,還原本色真實的你,或許你會活的特別輕鬆。


韓國成老師


今天有書君要和大家談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呢也是一種假象,什麼假象呢?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朋友之間,都會呈現出一種誰誰都很有錢的樣子,唯獨我們自己感覺像是一個窮光蛋。


於是乎,我們不禁暗自感嘆,怎麼別人都那麼有錢呢!怎麼掙那麼多的錢呢?大家都一樣的上班族,他又沒有比我多個三頭六臂。其實呀,你看到的都是一種假象,有句古語叫“眼見為實”,可是在現如今的社會里,眼見也不一定是實的呢。我們來看一個調查結果,2017年上海的平均工資是7132元一個月,那一年的平均收入是85584元。而北京城鎮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是57230元,深圳城鎮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是52938元。那麼一個月按五千元的收入來說,在北京和深圳已經超過平均水平。這樣的工資收入在我國的一線城市生活,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那就不言而喻的。



2012年美國的人均平均年收入摺合人民幣大概是25萬元,這已經是全球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了。

所以,按照以上的數據結果顯示,我們現在看到的“人人都有錢”,它就是一種假象。它只不過是商業社會營造出來的一種焦慮錯覺感,迫使你不停地往前趕,不停地消費、投資、不停地花錢,生怕慢半拍,你的百萬年薪就只能才算是個脫貧,而別人卻都奔著上千萬、上億去了。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假象呢?


一、社會太現實

有句古語是這麼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而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這個地步也是可以讓“磨推鬼”的;自古以來有錢人不管走到哪兒,都好像會受人尊重或者是高人一等,你有錢就不會被別人貶低和嘲笑,正所謂是“笑貧不笑娼”,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只能更加清楚明瞭,那麼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哪怕是裝也要裝出一副很有錢的樣子。


二、價值觀出現嚴重偏差

現在社會年輕人經常三五好友一起出去吃吃飯,唱唱歌,今天他買單了,那明天我就回請一下,就這樣一來二去的,一個月的工資要不了幾天就會所剩無幾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總不能只吃別人的吧,這樣會被周圍朋友瞧不起,所以也就表現出不差錢兒的樣子,今兒回請了這個,明兒又回請那個,寧願自己在家啃方便麵,也要去追求那些表面上的光鮮靚麗。


三、嚴重的攀比心理作祟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攀比存在,有些攀比是好的積極向上的,比如,同學之間比學習,你這次考試比上次的名次提前了10名,而我只提前了6名,那我就要好好努力,爭取下一次比你前進的多。像這種能夠讓人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攀比,我想所有的人都是會提倡的。可是有些攀比是我們不提倡的,比如,有的人確確實實條件比較好,所以吃、穿、用都比較好,又或者根本就是奢侈品。但奢侈品不是人人都能用的,現實的生活就是有人買的起,有人買不起。可是就有些買不起奢侈品的人,又偏偏看著別人用,就眼紅的不得了,所以呢,就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惜借高利貸、刷爆信用卡、編造各種理由騙親朋好友的錢,目的就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不上債的時候就拆東牆,補西牆。到頭來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奢侈品不是必需品,所以有書君勸告聽友們,理性消費,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合理安排自己的錢,不要盲目攀比。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玩火自焚了。


其實,說句實實在在的話,錢在我們任何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有錢的生活也是人人都向往和羨慕的。但是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重要的事情,是同樣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和追求的,比如我們的健康和快樂,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健康和快樂,就是再有錢也無濟於事了。


有書快看


知乎瞭解一下?

上知乎的,人人年薪百萬,個個朋友身家過億,全都常青藤畢業,女友貌美似明星。

說的是知乎,其實,經常在網絡平臺上的人,總是看到的各種各樣說自己如何如何牛的,慢慢就得出這種印象了。

不僅如此,影視劇裡,我們看到的都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就以前段時間熱播的《戀愛先生》為例,女主江疏影扮演的角色,混得最好的時候,也就是一公司中層白領。她辭職了,賭氣買了歐洲飛回來的頭等艙,住上在面臨的豪華公寓(雖然是追求者半免費的),用的全都是戴森吹風機、吸塵器,穿著也很BLINGBLING亮;而且,還非常執著地說自己很獨立,不花別人錢。

(《戀愛先生》,都市劇裡的人物都過於有錢)

怎麼說呢,現實生活中,一個2萬的薪水,是不可能支撐你這樣的生活的。這就是一種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影視劇多了,類似於知乎的“人人年薪百萬”的帖子遍佈全網各平臺了,常給人一種錯覺。中國人有錢,真有錢。

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將中國收入人群分為五個大組:高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中等偏上收入可支配為34547元,中等收入可支配為22495元,中等偏下收入可支配為13843元,低收入可支配為5958元。也就是說,最高收入人群,一個月工資也不過5000多。而2017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

我們再看看中國大城市的人均工資。上海2017年瓶頸工資為7132元一個月,年收入平均值為85684元。也就是說,一個月8000元在上海,已經超越了一半的上海人收入。北京和深圳更低,北京城鎮人口年平均收入57230元,深圳城鎮人口年平均收入52938元。一個月5000收入,在北京和深圳也超過平均人口了。

也就是說,你看到大家鄙夷的“年收入十萬”,“怎麼好意思娶老婆”的“低收入”,已經是北京和深圳平均收入的接近2倍了。更是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多。

年薪百萬,被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稱為“將將過貧困線”。這是來搞笑的吧?當地平均收入的20倍,還叫剛過貧困線?

再來透露一點:2012年美國人的平均收入在4萬多美元,差不多是25萬人民幣一年,收入中位數是2.5萬美元,約為十六七萬。這已經是全球最強大國家的平均收入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年薪有十五萬左右,你在美國就是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你在中國的北上廣,是平均收入水平的兩三倍以上了。

但是,為什麼會給你營造出一種“沒有年薪百萬你都沒法生活、特斯拉以下的車都不叫車、低於每平米五萬的房子都是垃圾地段、如果小孩讀不上貴族學校你有資格生娃嗎”的感覺?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實際上,那些人人都有錢,只是一種商業社會營造出來的焦慮錯覺,逼著你不停地往前趕,不停地消費、投資、不停地花錢,生怕一慢下來,你的年薪百萬也只能算是脫貧,而別人都奔著千萬去了。

那都是謊言啊。


侯虹斌


攀比和虛榮心作祟,顯擺的和咬著牙顯擺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特別有錢的都很低調 反而是那些沒錢的窮怕的,一旦有了錢就到處炫耀,真的是越缺什麼就越顯擺什麼。

不要不信,看看一二線城市,寶馬奔馳已經算普通,保時捷瑪莎拉帝賓利勞斯萊斯也常見,超跑也不少,都是普通人開的?再看看小區,滿山遍野的別墅,是普通人住的?所以只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現在有錢人真的很多。

有錢人確實很多,看看街上的車,奔馳寶馬滿大街。但也要認識到沒錢人更多,不要只看到小部分有錢人就以偏概全,認為都是有錢人。要做的就是不驕不燥,好好努力,讓自己變的更優秀更有錢。

現在的社會現狀是有錢活得好的確實多,但窮的也很多。人有個習慣,只看到比自己條件好的,看不到條件不好的,這樣就導致感覺富人多,窮人少。 中國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人年收入5萬貸款買房買車或自己在外很風光,家人父母錢榨乾在家受罪,電視劇迎合了這種心裡並放大,這是一種不好的誤導。

真不知道現在的人怎麼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不好嗎?非要去攀比,虛榮心太強,我感覺是不是我落後了,跟不上時代了,反正我是自己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的,最討厭那種信用卡花了卻還不起,天天還裝逼的人!


笑搞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我想對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其實,你所說的“人們都很有錢”,大部分是在網上。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抖音和知乎。

在抖音,你能看到很多生活優渥的小富婆,年紀輕輕二十多歲,住著挑高玄關的大別墅,昨天開著寶馬,今天換了輛路虎。還養著兩個娃,每天也不工作,也就是這裡吃吃飯,那裡喝喝茶。知乎呢?各種名校高學歷高收入高逼格。


你能說這些都是假象嗎?

並不能。

排除少部分不真實的,比如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有些人負債累累去買奢侈品,跑到車行弄個豪車來一個擺拍,絕大部分人都是很真實的曬生活罷了。以下是社交網絡上炫富的一個慣常手法:一個手腕戴幾塊名錶加一條大金鍊子。

為什麼會造成一種大家都很有錢的印象?

一方面來說,如今的富人確實多,這個多指的是絕對數量多——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億萬富豪的數量和美國不相上下,北京上海的房價和紐約東京不相上下,因此富人數量多很正常。

另一方面來說,互聯網具有篩選和放大的效應——那些有錢的,才會曬,沒錢的,就是默默無聞地圍觀,這叫篩選性;放大性是什麼呢?比如說,以前一個人成了暴發戶,開著一輛寶馬,成天在縣城的街上一天開十幾個來回,就算每天開,頂多也就是這個縣城的人都知道他發了,但是除了這個縣城沒人知道。但是有了網絡就不一樣,上個抖音,發倆小視頻,分分鐘幾百萬的流量進來,看到你買了寶馬。

正是因為以上兩個效應,造成大家覺得為啥如今社會有錢人這麼多?

實際上,有錢人數量雖然多,但是比例仍舊是極少數——在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一個留京鳳凰男,一個月到手兩萬五被很多北京女生抨擊,說這收入水平還想娶北京妞?實際上,北京上海的收入中位數只有這個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已。

綜上所述,網上的事情,你不能一概認為他是假象——一種假象,是本身是假象;另一種假象,是由真實構成的假象。而“社會上人們都很有錢”顯然屬於後一種。



佩子臨


作為一個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生活的人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以我所在的城市舉例來講,平均的職員工資水平月薪在3000元左右,屬於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在5000塊錢左右。那麼這樣的一個城市為何也給人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感覺呢。可能對於大多數看客來講,哇塞5000塊錢的房子簡直白菜價,但是結合本地的工資水平來講已經很好了。就拿身邊的同事來講,家裡的房子最少一套,而且自己住的房子面積都在120平方米以上,我想3000塊錢的工資恐怕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房子吧。同樣我辦公室裡一共7個人,一個開寶馬523Li一個開奔馳C200L一個來著奧迪A6L,我想這些車可能不是3000塊錢工資能支撐得起的。那麼為什麼這些人都看起來很有錢呢。


首先目前中國的房價在持續升高,不乏一部分人通過以前的‘家產’導致現在腰包變鼓了。



再者從08 年之後大部分城市開始大興土木,國家的政策也越來越好,這導致了很多暴發戶的產生,比如一些拆二代,房二代等。





上面這些通過非常規手段得到的錢就給人一種很有錢的假象。接下來的幾類人才是真正的給人一種很有錢的假象。

第一種,由於現在金融與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網絡借貸以及分期付款,白條等等很多“花錢”的方式出現加上目前年輕人前衛的消費理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是先買東西后花錢。買車可以零首付開車,買電話可以免息使用,旅遊可以分期,買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以分期。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很有錢的假象。

第二種,目前國家的政策鼓勵大眾消費,越來越多的利民政策也大大的促進了人們的消費水平。比如汽車行業,在20年前,只有萬元戶才能開起現在看起來挺“低端”的普桑,在10年前奧迪A6L是有錢人家結婚才能請的起的婚車,再到現在家家都有車,很多家庭都不止一臺車。這也得益於汽車行業的政策,“好車減配,豪車降價”的政策,越來越多的家庭能開上車,稍微有錢點的更是可以開上豪車了。

其實還有很多種原因導致看起來都很有錢的假象,我只羅列了其中的幾種,大家都來表達一下意見吧。


Mmontain猴


為什麼現在的社會呈現出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假象呢?

(的確,相對於以前而言。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人不是各種旅行,就是各種shopping。在朋友圈或者其它社交圈子上,總是會看到這樣的一種拍照風格:跟風景合照、很名車合照、曬名牌……)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人們都很有錢,不外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跟過去相比,人們的平均生活水平確實都提高了

過去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邁入小康社會,旅行或者轎車都是一種奢侈,大多數人出門都是隻能夠擠公車或者火車,諸多不方便。而現在呢,坐飛機、坐高鐵比坐公車還有日常,日常的花銷也不再有什麼壓力,幾乎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消費得起吃喝玩樂。


第二,互聯網吹生了一波“逼格”流,你只看到了最好的一面。

所以,你在虛擬世界裡看到他們發的照片或者短視頻,都是他們故意給你看的最好的一面。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覺得別人的生活都很精彩啊。


第三,時代在進步了,層次不高的產品,顏值也是高高的。

就以前,高檔餐廳和普通餐廳的裝修差別還很大;蘋果手機和其他手機在設計上給人的感覺也很大;就連日常的穿衣,高檔品和普通品還真的一幕瞭然。而現在呢,普通消費的餐廳,裝修風格也是槓槓的;滿大街一看,哇塞,大家用的手機都是流線式的大屏,看起來都很大氣;你話一百來塊買的阿迪,竟然跟幾千塊的長得一模一樣,等等。這就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哇,你好有錢啊,好高大上的感覺”。


小夥伴們,你們同意這樣的說法嗎?你是不是也在別人的朋友圈裡活得格外精彩,而現實上卻得一逼,hiahia(留下你的想法一起分享討論,添加:zokocloud,有更多精彩內容)


知課


99隨便語:中國人都是百萬千萬富翁,其實這是你的眼睛欺騙你的假象。

如果你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比如說一個人有沒有錢的問題。

以前在律師實務所的時候,我們主任絕對是個比較有錢的人,因為他多年前的年收入就突破了300萬,家裡住的是緊鄰寒山寺的豪華別墅。

他開的車,以前是奧迪A6,後來別人總是打趣他,他就換成了寶馬730,恰好那時候寶馬總是被人詬病,認為開寶馬的不是好人,他就又換了一輛奔馳。

就是這麼個人,平時穿布鞋,身上一件有點舊的襯衫,頭髮也很普通,與一個公園裡晨練的普通退休職工沒啥區別。

如果你和他不熟悉,你能知道他是有錢人嗎?

第一,我們的眼睛,到底能看到多少“有錢人”。

筆者在蘇州,這裡的有錢人真多啊!

了不起啊,一家大型電子企業董事長,響噹噹的身份,這得多有錢啊!

但其實說起來可笑,他自己連在蘇州買套房子的錢也沒有,當初大著膽子在蘇州開了一家小電子廠,租的機器,每個月為發工人工資頭疼。

鹽城那座廠房,全都是當地給他安排的貸款,全額貸款!

結果呢,這人頂著大老闆的頭銜,“風光”了兩年,然後鹽城那家廠關了,順帶著蘇州這邊的小公司,也破產關門。

(2)有個和我同一年生的朋友,是個喜歡到處玩的主兒,反正什麼好玩他就玩什麼。

平時吹牛的時候,總是天花亂墜,今天在這裡賺了幾十萬,明天又在那裡賺了上百萬,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熟悉的真能被他唬住。

開一輛豐田皇冠,經常加油的錢也沒有,但有一次突然就拉著我,跑去買了一輛寶馬。

沒錯就是寶馬!

神邏輯啊!皇冠和寶馬1.6L到底哪個貴啊!

就是這麼個人,渾身的名牌,絕對有錢人!

再多的例子就不舉了,以上兩位“有錢人”,已經足夠有代表性。

第二,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裝逼“有錢人”。

因為好面子。

面子這個東西,對於咱們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

有人舉過一個例子,說公雞長了個大紅冠子,孔雀長了一條大長尾巴,這兩樣東西,其實對於生存一點用處沒有,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表示,自己很威武啊,母雞母孔雀,你們趕快到我身邊來吧。

就是這麼個意思,中國人的面子,就相當於大紅冠子或者大長尾巴。

中國人好面子的結果,當親戚,同學,朋友等等,彼此聚在一起的時候,誰也不肯承認自己窮,哪怕再窮,也得表現出“老子混的不錯”的模樣。

當然了,也有公開承認自己是窮人的。

這又要分作兩種,其一是真的窮,連偽裝也裝不了的窮人;其二,真正的富人,反而常常不在乎說自己有多富,自己有多少錢,有時候反倒會說自己窮。

富人為什麼說自己窮?

因為沒必要作口舌之爭,他不用開口說,別人已經知道他有錢!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某個社交圈子,當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有人突然進入這個圈子,就會嚇一跳:嚯!原來這裡都是有錢人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好解釋。

富人不用開口,別人已經把富人介紹出來,以此襯托自己不窮;然後,窮人也會在有意無意中,顯露出自己同樣挺有錢的樣子。

於是乎,一窩“富人”就這樣誕生了。

第三,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少有錢人呢?

首先數量肯定不少。

其次數量遠遠比你想象中少。

筆者生活在蘇州,這裡應當是全國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在外人看來,這裡的人應當是人人富的流油,家家都是百萬千萬元戶。

但以上這句話,僅僅只說對了一半。

蘇州人家最起碼是百萬元戶以上,因為,沒房子的畢竟是少數,只要你家有房子,當你把房子賣了以後,上百萬應當不成問題,這不就是百萬元戶嗎?

這樣的人家,算不算有錢人?

然而,當這些人家除了一套居住的房子,其他財產有限的時候,他們算不算有錢人呢?

再說蘇州人的工資收入,人們往往以為蘇州人的工資水平,早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假如有人說自己月工資幾千,那肯定很不好意思。

你一個蘇州人,工資都不上萬,你不是太窮了嗎?

但讓我們看看大數據,2017年蘇州人平均年薪為73500元,換算成月工資為6125元。

請注意是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有人高有人低,按照概率來說,應當有一半人的月工資收入,是低於6125元,這樣的數字,恐怕低於大多數人的想象。

另外還必須說明,所謂的大數據,通常比實際數據,只高不低啊!

這還是經濟狀況不錯的蘇州,換作全國其他地區,恐怕就更難看了,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實際上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微不足道”的!

結束語:說了半天,總結出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咱們中國人遠遠沒有想象中有錢,第二件事,咱們好像太愛裝逼,裝有錢人了。

但其實呢?越是愛裝逼的人,越不可能是有錢人。


99隨便


有人認為生活是個裡子,有人認為錢是個面子,而且有人還拼命替你裝潢!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但這不是絕對的。

我在北京生活,大街上,地鐵裡眼睛一掃,就能看見一大片被生活壓得趔趄的人,何來人們都很有錢呢?

要說起來,也只能針對不同群體的人吧!

第一,真正的有錢人數量是很少的。

我們看到的所謂有錢人都是跟自己比起來,好像比自己有錢的人。

你月收入五千,就會看月薪兩萬的人好像很有錢,但在月薪五萬的群體中,他並算不上有錢人,這就是說,你們的收入檔次拉開了。

而你的認知恰恰來自於你的層次,而你的眼界不足以看透他們的圈子,比如他們可以買車,買房,而你不能。尤其是他們可能某天偶爾跟你搭乘同一列地鐵的時候,這種錯覺會更明顯。

第二,要面子的人都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很多人出門一定要維持光鮮的表面,穿名牌,出手闊綽,但在家吃著泡麵也未可知,現在有多少人買手機都要靠分期和網貸。

人前吹牛顯貴人後受罪,和人攀比也是拿著有限的錢財擴充自己的面子。

第三,現代人的消費觀變了。

現代社會的物質越來越充裕,多少年輕人是不存錢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什麼都儘量用最好的,在自己有限的收入裡,要獲得相對最優質的生活品質,這是時下很多年輕人的消費方式。

第四,影視劇和電商的假象。

我一點都不相信《歡樂頌》裡月入四千的邱瑩瑩靠自己租的起上海的高檔公寓;我也不相信《戀愛先生》裡的江疏影,兩萬的月薪能Hold住高檔公寓,坐的起頭等艙;更不相信《小時代》裡那樣不合邏輯的紙醉金迷……

但它們都成了熱播劇,裡面的很多生活細節都不符合現實。

還有電商無節操的造節,購物節,女王節,以及“沒有一個姑娘因為買買買而貧窮,特別是好看的姑娘”,“婦女能頂整片天,男人擦淚不刷卡”,它們催動了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熱情高漲。

還有京東的三張廣告牌,簡直讓人節操碎了一地。

只能說,有人認為生活是個裡子,有人認為錢是個面子,而且有人還拼命替你裝潢!


席越


(真有錢的土豪可以忽略這個問題,估計土豪們也沒時間刷頭條,玩問答)

人人都被生活裹挾著前進,沒錢的要裝作有錢才有面子,要努力跟上消費節奏,才能證明我還好,我不比別人差。

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勉強算得上是十八線城鎮吧,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不談官方統計的平均工資,只列舉幾個行業的代表性工資,大家就能有個大概的範圍。中小學老師月收入3000左右,不到3000的很多。工廠會計月收入2000左右,一線工人3000至5000。服裝店、超市售貨員2000+提成。

我們當地的房價在3000多元每平米,好地段的已經4000多元每平米。

但是,我身邊確實有人月工資3000卻開著20萬左右的車。有人一年還賺不了5萬,消費能力卻遠遠大於5萬。尤其在孩子身上,不管奶粉還是尿不溼,很多人都會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隔三差五還要旅旅遊,聚個餐,讓人很難想象他們的月工資只有3000。

他們是真有錢嗎?他們是真的敢花錢。

a,我有一個朋友是貨車司機,每月工資5000多元,在我們當地這收入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不夠他花,每月都要用透支卡。他的大衣都是2000多塊買的。

他有句口頭禪是:“不能讓別人瞧不起,錢就是用來花的。”這話聽起來也沒什麼問題,但他這已經完全屬於非理性的超前消費了。碰到親人住院,發生點小意外,他都需要向別人借錢。

b,離我們家不遠還有一個鄰居,他們家開了一個小商店,男主人平時管送貨,女主人看店。由於附近大超市很多,他們的小商店只能說是勉強維持。就這,人家一家四口每季度都要去旅遊一次。錢從哪裡來呢?找退休的老父母要。他們家的兩個女兒光每年的各種輔導費就要好幾萬。每到該繳費時,他們就會帶著兩個女兒去找老人要錢。

這家女主人也有一句口頭禪:“我就是富養女兒,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兩個都得有。”

c,還有一個姓張的老闆,和我們同齡,很早就開了一個賣品牌電腦的商場。每天開著豪車到處逛,幾乎每頓飯都要吃私房菜。我和朋友一起開店時,就在人家對面,說實話,那時候就想著能混成人家的樣子就不錯了。直到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喝酒,這張老闆喝多了,嗚嗚地哭起來,說他欠的債三輩子都還不完了,他說他還辦了十幾張高額度的透支卡。聽說後來高利貸追他,他跑路了,至今下落不明。

這是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更多的人也在不停感嘆:“錢不好賺,但真好花。”

其實大家都在被這個浮躁的環境影響著,被非理性消費牽著鼻子走。盲目的攀比,盲目的追求並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而且人們越來越發現,拼命努力地賺錢往往跟不上飛速上漲的慾望。(尤其某些人月薪才兩三千卻能攢錢買蘋果x手機,我是怎麼也理解不了人家的想法。)

衣食住行已經不再是簡單就好,一旦附加上攀比,附加上慾望,就會失去自我,失去最原始的快樂。

我們富有嗎?和幾十年前比,我們在經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在物質上已經比那時候富有太多了。

我們貧窮嗎?和幾十年前比,我們在精神上太貧窮了,我們丟掉了很多美德,丟掉了很多本該珍視的東西,我們已經成為了慾望的奴隸,而這些慾望還是某些人制造出來的。

或許這一句話就能總結假有錢的現象了:人們往往越是缺少什麼越要強調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