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遇險放聲大哭投書求救,後有一百歲老人到此卻大笑不止

在五嶽之中,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沿山道路諸如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蒼龍嶺等,都是懸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

晚唐憲宗時期,韓愈在政治上不得志,曾到華山遊玩散心。走到蒼龍嶺頭往下一看,石峰上下垂,嶺背只一刃,左右壑萬丈,無風石欲墜。他不由得目瞪口呆,一步也不敢邁了。

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華山在漢朝之前,沒有上山的路。隨後各朝開闢,也只是分段漸進。隋唐以前,蒼龍嶺既無階又無欄,《水經注》裡記述,行人走到這個地方,要行在嶺口的廟中向神禱告,求神賜雲,使兩側雲與嶺平,以便人望不見嶺兩邊的深淵。

儘管如此,行人還不敢站著行走,而是騎在嶺上,一寸寸往前移動,因此,人稱又稱蒼龍嶺為搦嶺。直到唐末,嶺脊兩側始設石欄矮牆,也才有了少量的石登石窩。

明代詩人王履形容華山蒼龍嶺“背無一仞寬,旁有萬丈垂”,可見其險峻了。

涉此險境,怎能不使韓愈心驚膽寒呢?起初,他也試了幾次,但走上幾步又不得不退回來。於是,他為了減輕行囊,試著再下,就把所帶書籍都丟掉了。這一試還是腿顫心怯,不敢邁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智者,他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採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即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野外營救行動了。後人在此懸壁上鐫刻了“韓退之投書處”六個大字,作為紀念至今。

韓愈遇險放聲大哭投書求救,後有一百歲老人到此卻大笑不止

中唐人李肇所撰的《國史補》中,詳細記載了韓愈華山遇險時的怯弱。韓愈登華山後,留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意》詩,把華山的玉井及蓮花渲染得神秘幽美。

明代山西武鄉人趙文備百歲時遊華山,游到“韓退之投書處”,大笑不止,遂在“韓愈投書處”旁又題刻:“蒼龍嶺觀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

清代李柏登山至此,又在此處刻道:“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

這些文人的筆墨參與,既為山水增色,又留下了佳話。(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