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给偶像杜牧写了两首诗,结果一点回应都没有,到底为什么?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杜牧(803-853年),两人是晚唐最知名的诗人,世人将他们与李白、杜甫相比,合称“小李杜”。杜甫作为李白的脑残粉,见到偶像后,跟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小李杜”在匆匆相逢后,作为脑残粉的李商隐,却一脸贴上了杜牧的冷屁股, 从此再无交集。

吴在庆在《杜牧全传》中说,二人直到公元849年才第一次相见,而且是在路上偶遇,在河畔石椅上座谈,谈得十分投合。过了几天,李商隐写了两首赠诗给杜牧,很明显诚心想要结交这位老前辈,但杜牧没有回应。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 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给偶像杜牧写了两首诗,结果一点回应都没有,到底为什么?

杜牧为什么不回李商隐?这里固然有种种偶然性,但在万千偶然因素外,也应考虑杜牧有意不予回应的可能,并探讨他这样做的原因。

在《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中,李商隐拿来作比的这个“江总”是梁朝一个没节操的御用文人,好比你夸皇帝有文采说“陛下真有陈后主遗风”,谁会高兴?拿人名字玩冷笑话,首先你得跟人家熟,不然难免不被人认为脑子有病。

《杜司勋》诗中,李商隐赞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其实诗人并不是杜牧的理想,杜牧临死前把自己作品的十之七八都烧了。杜牧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研究军事,各种技术流战争分析,还注释了《孙子》。夸一个资深“军事控”文艺小清新,李商隐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李商隐给偶像杜牧写了两首诗,结果一点回应都没有,到底为什么?

再一步说,杜牧当年跟元稹、白居易不对路,公开写文章骂过他俩。但是当元稹死后,白居易和李商隐成为了好朋友,说当年白居易对李商隐说,我以后死了,要投胎做你儿子。结果李商隐生了一个儿子,真的取名叫“白老”。

朋友的朋友,可以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呢?杜牧这么讨厌白居易、元稹的人,又怎么会喜欢李商隐?一个是白居易的脑残粉,一个是白居易的高端黑,小李杜要想跟大李杜一样做知己好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商隐给偶像杜牧写了两首诗,结果一点回应都没有,到底为什么?

如果上述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政治阵营的选择可能就是杜牧疏远李商隐的根本原因了。在他们那个年代,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牛李党争。当时的文人难免受党争影响,要么认领其中一党死忠到底,要么就全身事外。

杜牧虽然无意于党争,但他跟牛党党魁牛僧孺私交甚好,明显是近于牛党的,至少没跟李党中人有什么瓜葛。李商隐倒好像没有站队意识似的,受了“牛党”令狐楚的恩,又去做“李党”王茂元的女婿,两边都有沾染,搞得两面都不是人。

李商隐结婚后就顶着牛党“叛徒”的帽子,即便他不想给自己贴标签,但估计也在不少人的黑名单上了,杜牧会怎么看他,李商隐居然一点自觉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