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建設,石家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莊裡人的感覺一天一天的好了起來,因此經常自詡為“國際莊”。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在城市迅猛的擴張和發展下,莊裡的本就不多的古蹟或者是石家莊近代發展的遺蹟也從人們的眼中消失。於是橋西振頭村的一座不大的關帝廟就顯得彌足珍貴。

振頭關帝廟又名崇寧真君廟。原名三義堂,清順治十五年改為關帝聖廟。雍正六年又改為關帝大廟。一進門不長的一段青石板路是廟宇內給我們留下的一段歷史印跡。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廟內分為前殿、後殿。前殿稱“帝君閣”,是關帝廟的主體,面闊三間,外接拜殿。歇山式布瓦殿頂,飛簷嶢翹,跑獸慾騰。彩工藝絕,造像逼真。 殿內塑有關羽“藐視東吳、“三結義”、“夜讀春秋”、“臥思神州”四組塑像。關羽端坐中間,身著綠色帥袍,外露鎧甲,頭戴王冠,蠶眉緊促,怒目視向東南。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後殿為“結義殿”,殿中一組為“劉、關、張三結義”,左邊一組為“關羽夜觀春秋”,右邊一組為“關羽臥思神州”。我是抽午休的時間去拍攝的,正趕上廟裡的管理人員在吃飯,所以沒拍廟內的片子。

關帝廟的門前左右各立石獅兩尊,近門一對約1.4米高,石獅鬃毛後甩,體肥身胖,雄姿逼人;兩邊一對約1.2米高。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其實關帝廟引起眾人關注的還是門前的木牌坊。據說建於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木牌坊為四柱三間二層飛簷雙重式木石結構。中間兩根為木柱,兩側為石柱。坊脊為綠色琉璃瓦鋪設,簷為木頭雕刻,脊簷之下有2米許的木製橫聯,南面刻有“浩然正氣”,下面是一幅琉璃浮雕圖:劉備居中略高,關羽、張飛兩側次之,周倉,關平居下。南面門額上題有“義勇武安王”,北面門額上題有“崇寧真君廟”。南北門額橫匾尾部均題有“嘉靖二十年夏四月吉日”等字。各柱南北兩面刻有楹聯。木牌坊的護柱腳下和石圍欄的石柱腳下共有石獅子24組、36個,雕刻形象逼真。整個木牌坊設計奇巧,佈局合理,形式別緻,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關帝廟的木牌坊 國際莊裡的一絲歷史記憶

雖然木牌坊年事已久,但是風韻猶存。可惜已經有了岌岌可危之相,但願它能在有關部門的保護下長久的存在下去,給這座本就古蹟不多的城市留下一絲歷史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