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轉折完成從魚到人的進化——先有蛋後有雞

演化上的第四個大轉折是先有蛋後有雞。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爭論一直困擾著人們,然而從魚到人的演化證實,先有蛋後有雞一點沒錯。四足動物誕生於泥盆紀晚期,到了石炭紀早期的中段,它們中的一些已經能在陸地上自如行走了,但是,它們繁衍仍需回到水中,或至少是在潮溼的環境,因為四足動物產下的是有膠質“外衣”的軟卵,沒有真正硬的外殼,不能保護卵,所以需要把卵產在水中或潮溼的環境。為了適應陸地的繁衍,登陸的四足動物演化出了以“羊膜卵”來繁衍後代,這種卵被包裹在4層膜結構的襁褓中,包括卵黃囊、尿囊、絨毛膜和羊膜,從而能保護卵

9個轉折完成從魚到人的進化——先有蛋後有雞

化石記錄中最早的羊膜卵屬於蜥腳型恐龍,在三疊紀、侏羅紀交界時期的阿根廷、南非和中國都發現了羊膜卵。三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見於雲南的祿豐盆地等極少數地區,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在四川、雲南和貴州都有發現,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則多出現於中國北方的內蒙古、黑龍江和山東等地。在位於貴州西南部關嶺縣新鋪鄉的關嶺生物群(形成於距今約22億年的晚三疊紀時期),就有魚龍、海龍和橢齒龍。

這些恐龍的蛋就是羊膜卵的一種,人們每天早上吃的雞蛋也屬於羊膜卵的一種,而烏龜、蛇和鱷魚等爬行動物的蛋也都屬於羊膜卵。從演化過程看,羊膜卵的出現遠早於任何種像雞的動物的出現。但是,和硬殼的雞蛋不同的是,早期羊模卵的卵殼大概是革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